1、云南省元阳县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2.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 试管 B 烧瓶 C 烧杯 D 蒸发皿3.某学生做了如下4个实验:在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
2、直至过量;在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在含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在少量盐酸的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至过量。下面4个图像,纵坐标为沉淀物质的量,横坐标为溶液中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上述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d) B (b) C (c) D (a)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A 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B 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C 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D 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5.物质的量相等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它们
3、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1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它们所含的氮原子数目之比为11A B C D 6.在标准状况下,与14 g氢气的体积相等的氮气的()A 质量为14 g B 物质的量为7 molC 体积为22.4 L D 物质的量为14 mol7.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由此得出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A Fe3的氧化性比溴的氧化性强 B 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C 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化合物 D Fe2被溴水氧化成Fe38.分离沸点不同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是()A 过滤 B 蒸馏 C 萃取 D
4、 分液9.某溶液中含MgCl2和AlCl3各0.01 mol,向其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关系图正确的是()A BC D10.关于物质分类方法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单一分类法是选定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B 交叉分类法是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C 树状分类法是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的方法D 对于同一组物质,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相同11.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ZnH2SO4=ZnSO4H2 B 2KClO32KCl3O2C SO2SO2 D CH42O2CO22H2O12.
5、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A 16 B 15 C 61 D 5113.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 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C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 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14.0.10 mol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A 3.2 g B 4.0 g C 4.2 g D 4.6 g15.进行过滤实验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 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B 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C 滤纸、烧
6、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D 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16.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B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C 实现Fe3Fe2的变化过程一定是氧化反应D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17.下列物质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 11.2 g CO B 32 g SO2C 0.8 mol SO2 D 1.8061023H2O18.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以生成水的是()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1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焊锡 B 金刚石 C 生铁 D 紫铜20.下列电
7、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 NaHCO3=NaHCO B NaHSO4=NaHSOC MgCl2=Mg22Cl D Ba(OH)2=Ba22OH21.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属于还原反应的是()A HClMgCl2 B NaNa C COCO2 D Fe3Fe22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生成物为Na2O2B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C 铝制
8、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24.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一氧化二氮(N2O)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相比较:质量相等、所含碳原子数与氮原子数相等、所含分子数相等。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 B C D 25.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的个数比为()A 12 B 14 C 34 D 32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某学生需要用烧碱固体配制1 molL1的NaOH溶液45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需要称取NaOH固体g。(2)
9、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简,还缺少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3)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4)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先用于、后用于。(5)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字母)。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B.天平砝码生锈C.配制过程中遗漏了洗涤步骤D.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E.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F.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6)若实验过程中出现(5)中D这种情况你将如何处理?。27.实验室可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
10、)(1)配平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将上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3)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只有还原性 还原性和酸性 只有氧化性 氧化性和酸性(4)若产生0.5 mol Cl2,则被氧化的HClmol,转移的电子的数目约为。(5)一定条件下,KMnO4还可以氧化其他还原性物质。+=Mn2+CO2+完成上述离子方程式,此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若转移1 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CO2L。28.工业上,向500600 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1)写出仪器的名称:a,b。(2)A中反应的化学
11、方程式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4)已知:向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可以生产无水氯化亚铁。为防止有杂质FeCl2生成,可在装置和(填字母)间增加一个盛有的洗气瓶。(5)装置D的作用是。为防止水蒸气影响无水氯化铁的制取,请你提出一个对装置D的改进方案:。(6)反应结束后,取少量装置C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X。证明溶液X中含有FeCl3的试剂是,观察到的现象是。29.海洋植物如海带和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设计成如下图所示操作。已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12、程式为Cl22KI=2KClI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提取过程、中实验操作的名称:_,_。(2)在灼烧过程中,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_、_(除泥三角外)。(3)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4)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 30.A、B、C、D、E五种物质是含钠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B为淡黄色固体,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推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2)分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1. B 2. A 3. B 4. A 5. D 6. B 7. A 8. B 9.
13、C 10. D 11. C 12. D 13. B 14. D 15. A 16. A 17. C 18. D 19. B 20. A 21. D 22. B 23. C 24. D 25. A 26. (1)20.0 (2)500 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3)检漏(4)搅拌 引流 (5)BDF(6)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蒸馏水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27. (1)(2)+16H+10Cl=Mn2+5Cl2+8H2O(3)(4)1 1NA(5)2 5 16H+2 10 8H2O22.428. (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2)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Fe+3Cl22FeCl3(3)浓硫酸(4)A B 饱和食盐水(5)除去过量氯气,防止其污染空气;改为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6)硫氰化钾溶液(或苯酚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或溶液变为紫色)29. (1)过滤萃取(2)坩埚坩埚钳(3)紫红(或紫)KCl(4)分液、蒸馏30. (1)NaNa2O2NaOHNa2CO3NaHCO3(2)2Na2H2O=2NaOHH2CO2H2ONa2CO3=2NaHCO3(3)CO22OH=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