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10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韩愈在思想文化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汲取分不开。韩愈传记载了他自幼苦学的情形。他在进学解中也谈到了自己为学之勤奋:“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居,恒兀兀以穷年。”韩愈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把学习、研究经典作为求道、治学的基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在把握儒学思想的精髓与源流,深刻体会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具有独立的批判能力之后

2、,韩愈进一步泛览百家,这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学养更加深厚,为他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他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思想依托,以渊博的四部学问为基础,常常以审视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他的学习充满主动性,“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钧其玄”,提要、钩玄的过程其实就是概括、提炼、思考、领会的过程。他对一些古代著作如论语等,都下过校勘、注释、疏解的深细功夫。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其一系列读书札记,如读荀读墨子等都以深入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如读荀中提出的“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读墨

3、子中认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等,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在韩愈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抉择,这种挑战来自佛老二教,特别是来自异域的佛教。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风靡之势,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形有类于战国时期的“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在与孟尚书书中,韩愈对汉代以来儒学式微、佛老盛行的情形表达了深刻的忧虑和不平。在这种沧海横流的大势下,韩愈“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理论上,他著原道,从

4、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蠢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提出儒学的道统以与佛教新禅宗“教外别传”的统绪相抗衡;实践上,他逆批龙鳞,谏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他以势大力雄的横制颓波,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争取了空间。在文学方面,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清代刘熙载则说他“实集八代之成”,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吸收了前代作家在立意、构思、表达上的元素,呈现出来的却是有着韩愈特色的雄文,其进学解毛颖传等皆如此。(摘编自光明日报,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他

5、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汲取是密不可分的。B韩愈自幼苦学经典,泛览百家,这决定了他能够进行文化创新和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文化。C在韩愈的时代,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面临新的选择,官家的信仰与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有所不同。D韩愈原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了佛老二教对当时社会的危害,他反对官方宣扬佛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韩愈所选择的路径对中国后期的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构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所做的努力。B文章前两段阐述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方式:深入汲取传统文化,体会、把握其精神,并批判性接受。C在传统文化面对佛老二教挑战时,韩愈对儒学有贡献,作者引经据典证明没有韩愈就没有儒学的

6、发展。D在文学方面,韩愈能借鉴前人又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从他人的评价可以看出韩愈对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他把经典作为思想依托,对其进行学习与研究,这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B韩愈对古代著作如论语等都做过校勘、注释、疏解,因为他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概括、思考、领会的过程。C韩愈在读荀和读墨子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说明他在研读百家思想时更推崇荀、墨学说。D韩愈注重融会贯通传统文化的精神,将其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故能进行超越时代的文化创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

7、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

9、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蹈、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

10、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

11、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

13、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

14、”,都讲和则生万物。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6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父亲的鞋子高军“

15、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不好看、说不过去的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敝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便很自由的。”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父亲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间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就下来了。现在父亲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林场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

16、住下去。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他经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儿子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但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

17、。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儿子离开后,老人在房内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最后才开始拾掇起来,林场里的工具都早已交回去,收拾半天竟然大多都是他穿破的鞋子。他拿出一条麻袋,开始一双双慢慢往里装着。他拿起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两只鞋的脚大拇指部位都是窟窿,鞋底脚掌和脚后跟部位也都透了气,一个个麻线针脚还能模糊地看出来,他停下来认真凝视着,眼圈慢慢红了。这是妻子用心为自己做的,连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一直到编起鞋来,费了老婆几天几夜的工夫呢。做这

18、双鞋的时候他们才刚结婚,现在妻子竟然已经去世五年了。当时他对这双鞋很珍惜,走在山路上有时候就脱下来提在手里,光着脚板走路。妻子知道后,心疼地说:“你是有家口的人,你尽管使劲穿就是,我都跟着你了还能少你的鞋穿?”妻子说到做到,经常为他做出新鞋子来。可是他每天都要巡山几次,磨损得太快太厉害,一双鞋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穿透了气。为让妻子少受点累,他后来摸索出一个办法,就是每到一个有水的地方,轻轻用鞋底蘸一下水,让底面略微湿一下,这样鞋子就会更加耐磨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湿了鞋面,那样的话就会毁得更快。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老婆子啊,俺还想穿你做的鞋呢。”扒拉着,扒拉着,一双用车轮胎皮做鞋底、皮襻交叉钉

19、在上面的自制皮凉鞋露了出来,这种鞋过去都叫鞋垫子,发生孟良崮战役后见了世面的当地人又叫皮坦克,再后来又有了个时尚名称沂蒙凉鞋,过去集市上很多摊位都在卖,价格很便宜,但很耐穿,深受欢迎。“孬处就是磨脚,得先磨破皮肉,然后再磨出来硬皮茧子才成。”他又无奈地摇摇头,陷入了沉思。这双鞋可让他吃苦头了,有一次碰上来偷树的,他一心想抓住人家,结果先是被山坡上的碎沙土滑倒了几次。山上陡坡处随地长着很多擦脚草更让他出尽了洋相,这种草叶片修长,密密麻麻的,地上就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碧绿毛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那次他被滑下去近百米,眼看被追上的偷盗者向一边跑去,结果他停住的地方距离那人更远了,最后只好眼睁睁

20、地看着那人影消失在密林深处。那次他的裤子后腚都擦破了,后来还是妻子给缝了两个对称的补丁才又能穿出去,屁股上擦破的地方过了好多天也才结痂痊愈。第二天儿子来到的时候,看到的除了很简单的几件生活用具外,最需要搬的就是两个大麻袋。儿子一看都是不能再用的破旧鞋子,开始有些烦,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转过头去偷偷抹了一把泪,蹲下给父亲往远处的车上背了过去。下午,儿媳妇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爹,我敬您一杯,在咱们家里您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尤其那些鞋子都记载着一段您的经历,咱们好好保存。您愿意到山上去转转,也随时去就是”他感到眼里热热的,

21、赶紧努力忍住,“爹,咱爷俩干了。”儿子看到,父亲转过头去看了那两个麻袋一眼,眼里也有了泪花。(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9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虽然早已退休,但对大山感情深厚,经常在山里转转,拍拍树干,拉拉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就感到十分快乐满足。B父亲拿出一条麻袋,把穿破的鞋子一双双慢慢往里装。“慢慢往里装”这个细节中蕴含着丰富情感,也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这些鞋子往事的回忆。C两大麻袋中的每一双鞋子,都记录下主人公护守山林的感人故事,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详细描述,以点带面,能带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D小说的最后,儿子给

22、父亲敬酒,说要好好保存那些鞋子,并同意父亲随时可以到山上转转。这表明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对大山的感情。8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主人公穿破的千层底布鞋、自制皮凉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儿子为父亲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恭敬地端到手中,然后端起自己的来。”这一句话传达出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

23、,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二)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24、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

25、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之将兵/乏绝

26、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B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易、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

27、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C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D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在贫贱的时候品行并不高尚,受到很多人的厌恶。他经常寄人篱下,受人欺侮、耻笑。B李广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得军队爱戴,再加上骁勇善战,所以能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

28、敌军。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5分)(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

29、是楚辞体,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自由,句中多用“兮”字。B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之争为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及其在某个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C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英雄形象。D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生情,因情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15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

30、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讲到晋国忘恩负义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3)鸿门宴中写项庄舞剑,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

31、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

32、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俯拾即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杳无音信B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暗淡无光C俯拾即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杳无音信D比比皆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暗淡无光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辛

33、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D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B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C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D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

34、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

35、莓甜,就是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每天不超过200克。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二人同心,其利断

36、金。周易系辞上最能考验一个民族的,是危机中的凝聚力。长江评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习近平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份发言稿,在以“危机中的凝聚力”为主题的班会上与同学进行分享。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3分)B【解析】曲解文意。这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2(3分)C【解析】分析有误。作者引经据典是证明韩愈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所做的努力,而不能理解为“没有韩愈就没有儒学的发展”。3(3分)A【解析】B项,强加因果。对论语等做注解,与他认为学

37、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曲解文意。原文重在阐述韩愈比较吸收的读书理念,并不能表明韩愈“更推崇荀、墨学说”。D项,无中生有。“进行超越时代的文化创新”属于无中生有。4(3分)A【解析】B项,“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C项,“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可知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

38、物。D项,“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错误,概念间并列不当。根据材料三“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可知“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之间不是并列关系。5(3分)C【解析】C项,“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误,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二“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

39、国学”。6(6分)引证法,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例证法,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家学说、道家思想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7(3分)D【解析】D项,“最终理解了”错误,其实从一开始耐心地劝父亲回去,儿子就理解父亲对大山的感情,只是对父亲孤独地住在破旧的护林房里不放心。8(6分)穿破的鞋子见证了主人公做护林员时的艰辛劳碌,突出了他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形象。鞋子浓缩了他和妻子之间的互相疼爱之情,让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将现实和往昔串联

40、起来,凸显主人公对妻子的无限怀念和对护林职业的热爱,突出主题。(每点2分)9(6分)儿子为终于接回父亲,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而备感激动、幸福,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疼爱。儿子深深明白父亲对护林职业的热爱、对一双双鞋子的情感,从心底理解、敬佩父亲。先端起父亲的酒杯,再端起自己的来,这一细节饱含深情,体现儿子对父亲的孝敬,传统文化产生的温情在儿子身上洋溢开来,令人感动和深思,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10(3分)C【解析】首先抓对称的句子结构:“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与“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是对称结构,排除B。其次抓完整的句子结构:“乏绝之处”与“见水”不存在主谓关系,“见水”是动宾短语,

41、主语省略“广”,单独成句,“见水”前断开;“以此爱乐为用”句中主语是“士”,所以要在“士”前停顿。排除A、D。11(3分)B【解析】B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六种学问和技能,选项中的“易”不属于这里的“六艺”。12(3分)D【解析】D项,“得到他人帮助”错误,原文“赎为庶人”的意思是李广自己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13(10分)翻译:(1)(5分)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市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胆小。(采分点:孰,仔细;俯出胯下,低下身去;蒲伏,趴在地上从胯下爬了过去。采分点一个1分,句意2分)(2)(5分)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

42、汉朝在附近设有伏兵,想在夜里偷袭他们,(于是)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夜,在夜里,趁夜晚;引,率领;去,撤离。采分点一个1分,句意2分)14(3分)C【解析】“首句都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错,刘诗首句以风起云涌的壮丽景色为切入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渲染大自然的壮阔来衬托自己的英雄形象。15(6分)垓下歌首句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显示出罕见的自信;第二、三句既有对天时不利的幽怨,也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第四句表达了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忧虑。(3分)大风歌首句借对风起云涌的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平叛战争的回顾和歌颂;第二句表现了平叛战争胜利后的自豪之情;第三句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

43、,加强中央集权和保卫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和焦灼之情。(3分)16(6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2)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3)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17(3分)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这样,形容非常多。第一空强调“大人物的名字”之多,应使用“比比皆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盛极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内特别兴盛或流行;“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第三空强

44、调有的大人物凭借权势或时运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盛,应选“煊赫一时”,排除D项。故选B。18(3分)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括号中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重在说在什么情况下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而非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一代名家的。据此可排除A、B两项。前文指出诗人的成名是以时代的洗礼为基础的,所以括号中的内容应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D项最恰当。19(3分)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绝无仅有”与“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的语意关系来看,正确的语序应是“在文人之中绝无

45、仅有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据此排除A、D两项。“不但”应放在“在文人之中”的前面,据此排除B项。故选C。20(6分)示例:除了和含糖量高低有关果糖的甜度最高因为有机酸含量较多【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材料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提到与水果甜度相关的三个因素:含糖量、糖的种类、含酸性物质的多少。处根据“还与有关”,可知应填“除了和含糖量高低相关”之意的句子。处根据前文单糖、双糖、多糖括号中的分类及后面对应介绍的几种糖类的甜度情况,可确定应填“果糖的甜度最高”之意的句子。处根据前句可知,应填山楂吃起来没有草莓甜的具体原因有机酸含量较多。21(5

46、分)示例: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因为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也要限制食用。(每句话1分,因果复句正确1分)【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二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提出问题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如何吃水果(结论即为“果”);接着,第二、三、四句给出解释: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少吃或不吃;对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解释即为因)理清其中的因果关系,用因果复句、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22(60分)【写作指导】立意方向:凝心聚力,战胜危机。一类文:恰当结合材料内容,紧扣“危机中的凝聚力”这一主题,挖掘出凝聚力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切

47、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身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内容丰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生动,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工整。二类文: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危机中的凝聚力”而展开,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有逻辑性,语言通顺,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清楚。三类文:与材料内容有关,围绕“凝聚力”而展开,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基本清楚。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身份不明。四类文:与材料内容无关,没有围绕“凝聚力”,内容不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不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字迹潦草难辨。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身份无关。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一)淮阴侯韩

48、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的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市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胆小。(二)将军李广,

49、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的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

50、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

51、,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在附近设有伏兵,想在夜里偷袭他们,(于是)匈奴人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 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即位,在这个时候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

52、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又重新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到了大将军幕府, 李广对其部下说:“李广我从结发开始与匈奴进行了大小七十多场战役,现在有幸跟从大将军出塞与单于作战,而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迷失了道路,岂非天意!并且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能够应对那些酷吏。”于是举刀自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