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单元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知识梳理考点精讲1.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所构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深化拓展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区别实践的第一个特征是指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它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意识或认识而言的。其原因是因为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指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活动而言的。
2、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联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是有联系的。表现在:第一,二者关系实际上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主观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依赖于客观。第二,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第三,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的。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第四,把两个特征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形而上学;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3、。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深化拓展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否矛盾?提示:(1)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
4、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内部矛盾。认识发展的内部矛盾在于认识对象、认识主体、认识手段之间的关系,是实践提供了认识课题、认识能力、认识工具。因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二者是一致的,并不矛盾。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
5、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4.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
6、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特别提示实践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网络构建疑难突破1.对实践认识的几个误区(1)实践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世界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而实践只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即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则不能称之为实践。(2)实践不是动物的本能活
7、动。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但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活动也能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但是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意味着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是存在的,但单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有些实践活动是由单个人来完成的,但是他的实践活动最终也离不开前人或其他人创造的条件,离不开别人的帮助。(4)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并非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
8、践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的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最终要导致失败。2.实践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关系(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由构成实践的要素(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决定的。(2)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需要正确意识和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正确意识和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同时人类社会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变化发展的。(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关系体现着认
9、识论与唯物论、辩证法的统一。前者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后者主要体现了辩证法观点,二者是相互渗透的。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5)客观性、能动性与社会历史性也是统一的,在一定意识指导下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要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发展。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其他社会关系,生产活动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
10、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得到全面进步。4.认识的来源不等于个人获取认识的途径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理解为实践只是认识的来源之一,认为人的认识一方面来自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书本的观点是含混的、不科学的。因为个人获取认识虽然有两个途径,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别
11、无其他源泉。5.“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不矛盾的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区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标准实际是指实践的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联系“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是坚持把实践结果作为标准,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真理标准绝对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不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是错误
12、的6.实践和认识实践认识区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属于主观范畴联系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区别直接经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得出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联系二者最终都来源于实践。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是别人经过亲身实践而总结得出的经验。就知识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
13、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是由直接经验发源的。因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群众,才能有所作为9.认识世界和改造
14、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区别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改造世界是指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联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10.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区别是指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指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联系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有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造着主观世界同
15、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目的。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热点追踪1.中国科考队“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背景材料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 200多千米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 093米。这是人类首次踏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一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DomeA,几乎相当于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人到了那里会有很强的高原反应。对于每一个队员来说,都要克服重重困难:南极寒冷的气候,强烈的极地风,极地的磁场效应,加上
16、高原反应,人很难吃得消。生存条件对人体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建成观测站后,需要留守人员常年观测,对人的体能和心理的考验也非常严峻。科考任务:获取“最纯粹的冰”。这里的冰是与南极大气相联系的,对其样品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大气研究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科考价值:填补南极科考空白点。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目前美国已在“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在“南极冰点”测到了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南极仅剩下海拔4000多米的DomeA这个科考空白点。因此,抢先登上“冰穹A”最高点不但能使我国科学家获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必将提升今后
17、我国在南极事务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材料归纳1985年,我国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1989年又在东南极的拉斯曼丘陵建成了中山站。此次登顶冰穹A,完成了我国在“十五”计划期间建成第三个南极科考站的选址工作,并为在这一区域进一步开展科学考察拉开了帷幕。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不论是获取“最纯粹的冰”还是填补南极科考空白点,都能够给研究南极的大气变化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南极考察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所需要的资金较多。南极考察工作的开展是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的。这一任务的完成体现了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用哲学常
18、识分析(1)科学实验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人们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南极和北极的认识只能靠猜测和科学幻想。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发明创造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人们对南极的认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正确。(3)中国科考队员克服极其艰难的条件,完成了这一次科考任务,需要有超人的意志和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用政治常识分析(1)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国家从事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和作用。(2)中国在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中占有一点,既具有较大的经济意
19、义也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它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我国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2.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背景材料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2004年8月10日,由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文化部、中央档案馆和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在京隆重揭幕。2004年8月13日,邓小平铜像揭幕仪
20、式在四川省广安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为铜像揭幕,江泽民同志为铜像题名。2004年8月20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小平你好在京隆重举行。200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京举行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强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号召全国各民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材料归纳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
21、00周年纪念日,进入7月份以来,全国各界人士纷纷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各种活动。在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理论分析用经济常识分析(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提出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纪念邓小平同志要正确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市场经济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市场与计划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22、区别,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以纪念邓小平同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就应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用哲学常识分析(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邓小平同志的个人活动之所以对中国社会发展及世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就是因为其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根本利益。(2)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属于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两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纪念邓小平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邓小平理论既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属于科学的社会意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24、设具有促进作用,所以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6)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人生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其中贡献是最根本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就是因为他为国家、为人民乃至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7)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纪念邓小平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用政治常识分析(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中宣部举办世纪伟人邓小平
25、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主要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2)用政治常识中党的指导思想的知识分析纪念邓小平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3)用政治常识中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纪念邓小平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3.中央党校举行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背景材料2004年12月2日,中央党校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举行,来自中央党校的学员和教师代表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学员代表们纷纷发言,表达了对牛玉儒同志的缅怀和敬意。牛玉儒同志心系群众,勤政为民,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
26、思想,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我们要学习他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学习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领导作风;学习他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勤奋,干净做人的高尚情操。材料归纳2004年8月14日,51岁的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人们怀念他,因为他留下了人民满意的赫赫政绩。理论分析用哲学常识分析(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崇高的精神、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牛玉儒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具有无穷的力量,它激励着广大领导干部和各行各业工作人员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地作出自
27、己的贡献,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2)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且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积累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越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习牛玉儒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为在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3)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牛玉儒同志心系人民,服务群众,执政为民,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正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我们学习牛玉儒同志,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4)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其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
28、的贡献。牛玉儒同志之所以值得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学习,就是因为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人生价值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得到了体现。(5)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学习牛玉儒同志的先进事迹与高尚精神,就是要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尤其是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政治常识分析(1)国家职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体国家工作人员学习牛玉儒同志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领导作风以及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干净做人的高尚情操,体现了国家在行使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牛玉儒同志时刻把
29、百姓利益记在心中,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同时这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3)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胡锦涛总书记就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思想领导。典例部析【例1】 (2004年全国卷一,30)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
30、观创造剖析:艺术创作作为意识的体现,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由物质决定。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但它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地反映,它明显地带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色彩。D项观点错误,没有纯属主观创造的意识产物,这一说法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答案:A【例2】 (2004年全国卷二,33)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唯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生
31、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A. B. C. D.剖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人们在实践中观察到了“唯树多蚁,则虫不能生”的现象,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人们又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用蚂蚁来治虫,更有很多人买蚂蚁赚钱,表明正确的认识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是正确的。虽然也是正确的,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出与历史条件的联系。观点明显错误。故应选A项。答案:A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一、单元地位本单元是对哲学常识的总结。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还是学习哲学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目的就是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32、和客观世界。因此,本单元的地位十分重要。本单元高考考查的知识有: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等。二、命题走势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均占有较高的分值。近年来本单元在高考试卷中的题型比较灵活、全面,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在2004年全国和各地的高考试卷中9个选择题1个非选择题,知识点覆盖了本单元的主要考点。从历年的高考命题的趋势看,该考点可以与许多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题型多种多样,以考查理解、运用为主。根据
33、形势发展,今后的命题侧重点有:1.全面认识实践的三个特征,正确把握三种基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南极、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各地发展经济的创新实践活动等。2.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十五”计划的制定及其指导意义,各项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其重要意义;结合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倡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弘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科学理论、先进人物的高尚精神和我们的实践结合起来等,特别要注意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3.结合党中央提出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些具体举措,分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三、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用2课时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
34、全面复习基本观点和原理,打好双基。用2课时讲解拓展延伸,明确难点、突破重点、消除易混点。用1课时分析热点。用2课时进行训练与讲评。 知识延伸1.全面理解实践概念(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本身具有矛盾的特征。一方面,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含有人的主观因素,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另一方面,实践又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与作为物质对象的客观世界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客观物质过程。我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把握实践所固有的这种内在矛盾,否则就会导致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2)理解实践的含义需要划清两个界限。第一,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
35、有本质的不同。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大脑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的过程,它并不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所以,认识活动是主观领域的活动。而实践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将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第二,人的实践活动同动物的本能活动也有质的不同。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但是,动物不会思维,靠先天本能活动,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服务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
36、建筑师从一开始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建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就是说,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先形成实践观念,然后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总之,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生存本能,不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人的实践活动则是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也是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实践的第一个特征是客观物质性。这个特征是与人的意识、认识相对而言的,但它是自然界、社会、规律等普遍具有的特征,不是实践单独具有的。当然,实践的这一特征有它的具体内容,即构成实践的要素包括主体、
37、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因而才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个特征是实践的社会性、历史性。从抽象意义上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东西也很多,不是实践所独有的,如人具有社会性,认识具有历史性等。可见,第一、三个特征都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征。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任何东西绝不会具有的,是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3.关于认识的来源和途径问题实践
38、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排除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亲自去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一代人都处在知识的承上启下的历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况且,承认读书重要,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仍来源于实践;第二,人们在接受书本知识时,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第三,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总之,既要强调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读书很重要。人类知识的总体只能产生于实践,而个人知识的
39、获得可以通过学习。前者是认识的产生问题,是“源”;后者是知识的传授问题,是“流”,两者并不矛盾。所以,既不能因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否认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也不能因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否认读书的必要性,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它的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用什么标准来判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呢?是实践,只有实践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人的主观意识本身不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性,它本身尚需检验,所
40、以主观意识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人们认识对象的客观物质世界,也不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性。由于客观物质世界脱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客观事物本身对于认识是否与自己一致也不能直接作出回答。实践之所以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是因为:一方面,任何实践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在一定认识指导下进行的,都是和主观世界直接联系着的;另一方面,按照某一认识指导所进行的实践,都是与客观现实直接联系着的。所以,只有实践是可以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对照、相比较的标准。一般地说,以某种认识为指导的实践,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证明这种认识和客观对象及其规律是符合的,因而是正确的;否则,失败了,就证明这种认识和
41、客观对象及其规律是不符合的,因而是错误的。作为真理标准的实践,指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已被实践证实为真理的,仍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在考察实践的结果时,要根据事实的全部总和,进行具体的科学分析。坚持不坚持实践标准的原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实践和认识
42、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2)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答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3)方法论意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坚持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43、。6.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第二个基本方面,是党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承担者。从而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一切依靠群众是实现唯一宗旨的手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
44、(分散的元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可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两次飞跃是一致的。7.树立群众观点,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原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路线、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
45、。(2)要求:正确处理学习间接经验和获得直接经验的关系,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转变“情、理、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8.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1)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哲学命题,不是政治术语。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与此同时,无论人们自觉不自觉,主观世界也发生某种变化。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应该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2)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三
46、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其他精神要素都受这“三观”的影响,并在它们的支配下形成特定的精神活动的指向性。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在实践基础上通过自觉地学习,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才能确立。过去,我们曾在阶级斗争意义上、政治意义上使用过“思想改造”“改造思想”等术语,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我们从世界观、人生观意义上重申“改造思想”。所谓改造就是更新、就是前进、就是提高,就意味着能够以更高水平从事新的实践活动。改造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第二个内容,途径是通过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7、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改造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即改造主观世界的第三个内容。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3)青年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应追求两个境界:一是世界观境界,就是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确立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导向,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二是人生观境界,就是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48、拓展题例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突出地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据此回答12题。【例1】 (2004年全国卷三,26)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 B. C. D.【例2】 (2004年全国卷三,27)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示B.书本
49、知识对于认识事物没有价值C.不必强调理论创新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剖析:近年来每年的高考中必有关于古诗词的哲学试题,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务必能够根据设问,揣摩出古诗词的意思,才能很好地解题。例1的表述明显错误,可直接排除。本题引用的这句话意思是指:屋子漏雨这一认识是通过具体的实践得知的,即身处屋檐下;决策的失败与否,是要身处民间,深入基层调查才能得知的。因此,应选A项。例2的设问从反面说明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是指不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只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1.A 2.D资料卡片1.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实验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
50、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电子技术时代”“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经济”“超工业社会”“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等。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所谓“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高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其重要的资源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之一科学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了。因为科学实验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目的,运用特殊的设施和手段,去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
51、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科学实验获取应用型成果,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在生产中所需的高科技、高技术都离不开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加速了人类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本材料在复习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时适用)2.莫泊桑屁股被踢的感觉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人被踢后的感觉,他本人并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去,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好吗?”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中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
52、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感觉。(本材料在复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使用)3.纳米科技细微之处显神奇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纳米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纳米科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对信息、生物工程、医学、光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纳米科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那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而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人类的认识活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早在19
53、59年,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就曾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费曼的设想并没有实现。到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关于纳米科技的构想,人类试图从更微观的层面上探索世界的奥秘。正是在这些科学认识的指导作用下,人类不断地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1982年,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产生了,它使人类第一次能够观察到单个原子或分子的排列状态,它给人们提供了对纳米结构进行测量的“眼睛”。可见,认识的不断发展为它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54、。就像人们借助射电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几十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一样,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科技产生的意义何在?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纳米科技的产生同样如此。目前,纳米科技已广泛应用于光学、医学、半导体、信息通讯,2002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500亿美元。有关专家预测说,到2010年,纳米科技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4 400亿美元。细微之处显神奇,纳米科技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未来人类的生活与纳米紧紧相联。(本材料在复习实践与认识时使用)4.“精神货郎”进万家“一瓶老酒一壶茶,打牌赌博敬菩萨”道出了前些年农村一些地方人们精神生活
55、的空虚。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共同关心的话题。近几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热在上面,空在基层,冷在农户”的问题,大胆探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动员和组织干部当“精神货郎”,把理论、科技、文化、法律送进村村户户,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落到实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宜昌农村大多地处山区,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宜昌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农村要进步,道德要明路。他们坚持把对农民的理论武装摆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位置,用邓小平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农
56、民,使农民明思路、懂政治、拓视野、文化进家,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健康的文化活动使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失去了市场。法律进家,由最初主要针对解决打架斗殴、邻里纠纷等治安问题,逐步拓展到为农村发展经济服务。至于科技进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是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宜昌开展的“精神货郎”送理论、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家”的活动,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千家万户。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成为农村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材料在复习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时使用)5.思想上要装“防火墙”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慕绥新、马向东等人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的一批犯罪分子,为他
57、们的贪婪和罪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和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死刑。其他同案犯也分别依法受到惩处。循着慕绥新、马向东等人堕落的轨迹,不难发现他们腐化堕落的原因。用慕绥新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听党的话,不讲政治原则,放弃思想改造(慕绥新反思罪行时说的话)。这也是他们走向反面的根本原因。慕绥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随着职务的快速升迁,他本人也渐渐忘乎所以,把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扔在一边,经常不参加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支部组织生活也很少到场。沈阳市委根据中央要求,组织全市局以上干部集体观看反腐倡廉影片生死抉择,他竟以开市政府常务会为借口,不许任何人请假,使得市政
58、府领导和一些委办局主要负责人都没去看电影。马向东则是从一名工人一步步走上常务副市长岗位的,他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他好赌不好学习,讲“哥们”义气不讲党性修养。组织上安排他去党校学习,他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甚至多次伙同他人到境外赌博。缺乏科学理论的武装,慕绥新、马向东等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发生扭曲,丧失了最起码的政治鉴别力和抵抗力。他们对社会上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方式,从“看不惯”发展到羡慕、追求,热衷于讲排场,图虚名,大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共产党员的本色,在他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
59、外因是条件。从这些犯罪分子堕落的轨迹上看,社会上腐朽生活方式的存在是他们堕落的外部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内因,还是他们放弃世界观改造,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使他们丧失了政治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最终因难以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而终被腐朽思想吞噬。忽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使他们在思想上从一开始便无堤防可言,当然抵御不住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这正如一台连接着互联网的电脑,如果没有安装“防火墙”,想抵挡外界各种病毒的入侵是不易的。人也一样,思想上没装“防火墙”,则绝难抵挡住“百病”之侵。(本材料在复习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时使用)6.“驯狼牧羊”的启示动物学家经过长期
60、的观察和试验表明,狼不但可以接近,而且人可以与其长期生活在一起,甚至还可以驯化:经过驯化的狼不仅不再吃羊,还可以看护羊群,成为牧羊人最忠实的朋友。美国动物学家对狼进行了有趣的和有价值的试验研究,其目标就是叫狼对羊肉产生反感,他们把氯化钠药片塞在羊肉里喂狼,狼吃了羊肉之后短时间内消化不了,呕吐不止,十分痛苦。尝到了苦头的狼从此对羊肉倒了胃口,改吃其他肉食。由于母狼吃什么食物,它的乳汁就具有什么食物的味道,因而一旦改变了食性后还会影响幼狼。动物学家在狼改变了食性后对其进行驯化,使狼看守羊群。狼体力好,善于奔跑,忠于职守,能毫不犹豫地撵回失散的羊。羊见了狼犹如老鼠见猫,会乖乖地听从狼的摆布。狼在野外
61、主要的食物是田鼠等有害动物,驯狼牧羊也就间接地保护了森林、草原,有利于生态平衡。目前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正在如法炮制训练北极狼,使其乖乖地替主人守在羊圈前牧羊。(复习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时使用)7.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很久以来,黄鼠狼的名声就一直不好。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为什么黄鼠狼给人们留下这个极坏的印象呢?因为过去确实发现黄鼠狼偷吃过鸡。难道黄鼠狼真是偷鸡吃的“专家”吗?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
62、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不吃鸡,而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只吃了老鼠。直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复习人的正确思想和认识归根到底是在实践上产生和发展的时使用)8.窃糟从前,鲁国人不会做好酒,只有中山国的人会酿“千日酒”,鲁国人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正巧鲁国有个人在中山做官,寄居在酿酒人的家里,他拿了一些酒糟回去,用鲁国的酒泡上,对人吹嘘说:“这是中山国的酒呀!”鲁国人喝了,都以为真的是中山国的酒。有一天,他在中山国认识的那位酒家主人来了,听说有好酒,便讨了来喝,酒尚未入喉,便吐了出来,笑着说:“嘿!这哪是中山的酒呀!不过是用我家的酒糟泡的糟液罢了。”(复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