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目录A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1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A4综合1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4.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知识点】A
2、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的信息说明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故选择B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得人才者,得天下。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 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 D文学之士,能舞文
3、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选官制度【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商鞅在秦国变法,要使秦国国富兵强,确立霸主地位。因此商鞅变法选拔的人才首先应注重选拔军事人才。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4.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
4、权D王室日益腐败【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影响【答案】A 解析:在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由于诸侯拥有世袭特权, 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型。 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A书生之见,荒诞无稽 B不合
5、时宜,难以实践C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D敌人阴谋,离间君臣【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答案】 C 解析:材料中认为郡县制的实行能够实现天下太平和皇帝统治延续万代,当然这种主张是为了迎合帝王的统治思想,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的巨大进步,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郡县制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24.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
6、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D.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答案】C 解析:桐叶封弟,国名依然是唐。遂封叔虞于唐,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分封制是周王分封诸侯时,授民授疆土。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分封制的特点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1.(安徽太平)仙源东溪
7、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A. 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B. 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 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 D. 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B 解析:材料引文“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把家规比作国典,旨在强调家规的重要性,对家族中人起到约束的作用,即“寓劝惩以训子弟”,B的表述符合题意;AC材料没有表达;D的表述有误,不合史实,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宗法制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
8、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1.据左传记载:“宣公三年,楚国兼并了陈国,就以陈为县;昭公二十八年,晋国魏县子当政时,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舍氏之田为三县。”根据材料,以下对县制判断正确的是A.县的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B.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C.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县制【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以陈为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舍氏之田为三县”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县管辖地方。A、C项材料未涉及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开始
9、建立的,材料所表明的时间是春秋时期,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word版】6.“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佐证的是A.汉初行郡国并行制B.东汉桓帝启用宗室C.晚清重用汉族地主D.清末组建皇族内阁【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中“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说明古代帝王注重用家族中人,是古代家族宗法制的体现,晚清重用汉族地主不属于亲族关系。故
10、本题选择的C项;其他选项也符合题干意思。【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宗法制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word版】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下列有关“铸刑书”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A.这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B.肯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成果D.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制建设新纪元【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春秋时期法律【答案】B 解析:依据常识,“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11、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A正确;题干信息中“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说明有法可依,“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与这题主题意思相反,故答案选择B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法律制定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A1B2C22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
12、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
13、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5分)(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6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5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近
14、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影响【答案】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的信息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角度归纳趋势,原因结合所学从“: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实力日益壮大,周天子势力衰微”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家集权制建立以及官僚体制建立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并联系所学从反封建的角度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中西政治制度特点从民主政治和君主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信息“由专
15、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的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大革命相关事实从“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角度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封建势力强大的角度分析作答。参考答案:(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1分)原因: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实力日益壮大,周天子势力衰微。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4分)(2)进步意义: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4
16、分)不同: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则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2分)(3)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2分) 趋势: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1分) 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2分)【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会依据所学知识从中西民主政治的角度进行综合答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
17、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C 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 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思路点拨】本题考
18、查学生对古代宗法制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201410)】1.王国维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早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答案】B 解析:A项说的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差异;C项礼乐制度材料未体现出来;D项说法错误,西周文化
19、在后代王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ACD三项均错。从材料“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可以看出,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政治表现。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5.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董仲舒
20、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康德的“人非工具” A. B. C. D.【知识点】A1 P1 P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焚书坑儒”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答案】 C 解析:马克思的观点是指,统治阶级通常会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尤其是新的统治阶级上台,要推行自己的统治思想,来取代旧的统治思想。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忠诚信义等等概念,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
21、统治地位的则是自由平等等等概念。中秦始皇注重推行法国家思想,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分别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封建专制统治,推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来源,这是很危险的。为了杜绝此现象带来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 B.盐铁专营 C.废分封行郡县 D.抑制兼并【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
22、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答案】C 解析:韩非子这段话是警告君主要注意减少了形成另一种介于皇帝与个体臣民之间的权势集团,尤其是在宗族组织内形成这种集团的潜在可能性,实现国家对生产者的直接控制。而杜绝这种现象,秦政府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不再分封诸侯王,实现了韩非子的思想。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政府决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0、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
23、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的主宰的天命观,而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因此周逐渐消除了盲目信奉鬼神的非理性因素。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
24、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宗法观念自然经济皇权专制理学思想社会习俗A B C D【知识点】A1 H1 O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分别与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以及社会习俗有关,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C项符合题意。故选: C【思路点拨
25、】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史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其主张是基于 (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知是宋代学者强调了“
26、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用。实行宗法家族统治,可以增强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项符合题意。项表述错误,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作用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6. 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皇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7、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 B 解析: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目的是突出皇权的之上,B项符合题意。而A、D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秦朝三公九卿制的作用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记载的是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
28、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分封制【答案】 B 解析: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调遣,派兵虽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西周宗法制体现了A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
29、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宗法制【答案】 B 解析:西周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制度。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西周宗法制的内涵与特征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0)】12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30、【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故选B。A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材料的表层意思,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材料没有表达这一层面的意思,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秦朝统一措施的影响,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功效泽被后世的史实。【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01410)】A1 H2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
31、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浪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乘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的
32、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畜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紊。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6分)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4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
33、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 答案:(1)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特点:注重血缘关系。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2)政策:重农抑商。目的:巩固王朝统治。 (3)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 (4)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1)材料一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
34、,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其特点自然得出,“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封建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负担者;(2)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说明明朝抑制商业发展,任何经济政策都是为维护统治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时期出现了拥有巨资的大商人,从主客观原因分析;最后一问因素从材料四商业发展缺乏资金概括。【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01410)】14.董仲舒认为孔子
35、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知识点】A1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政治【答案】C解析: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 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周王对诸侯缺
36、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西周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01410)】1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来源
37、:全,品中&高*考+网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知识点】A1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 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B、D两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C项准确。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分封制及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01410)】12如果用王国维的“任
38、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A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B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C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知识点】A1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D 解析: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决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少争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特点、作用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
39、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A、D项是史实,B项是史论,C项是史识。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史实”“史论”“史识”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
40、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2. 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朝廷论政)【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的局面【答案】B 解析: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的准确
41、把握。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A2I2 J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材料一 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佚,齐循例入政,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材料二 根据中国近代十个行业的统计分析,在
42、18721913年,中国资本开设的新式企业共145家,已知的202个创始人或投资人中,按其原有身份归类的是:(1)地主和官僚为133人,占559;(2)买办为50人,占248;商人为37人,占183咸丰十年(186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6年间,在湖北共产生绅士48000人,其接受“再教育”的人数,至少约2万人,他们从事创办新式教育,兴办报刊,出版书籍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绅士或知识分子,纷纷流向新军,“投笔从戎”他们组织严密,社会整合力强,因而迅速成为社会权势中心,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中起了主导的地位。 摘编自赵英兰、吕涛转型社会下近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材料三 中世纪传统的社会流动非常
43、缓慢,其作用方向是一致的:千方百计把农民束缚在其祖祖辈辈都在其耕耘的土地上。英国的圈地运动则一改过去社会的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它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离开土地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14、15世纪开始延续了300多年。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举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近代社会流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流动的角度评述英国的圈地运动。(7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
44、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世卿之弊,如是故上无才,如是故下无才”的信息从科举制的推行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公平以及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其接受“再教育”的人数,至少约2万人,他们从事创办新式教育,兴办报刊,出版书籍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绅士或知识分子,纷纷流向新军,“投笔从戎”等信息来回答流动趋势;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技思想变化的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属于评述历史现象题,回答时候要围绕社
45、会流动从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人口流动影响角度进行评述,注意观点要明确,表述成文即可。本题可以从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以及现代工人阶级的产生,带动劳动力的迁移等角度进行评述。参考答案: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朝实行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1905年废除科举制;西方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6分)(3)评述:英国的圈地运动推动了社会流动,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促使农民流入城市,转变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一过程也给农民带了痛苦。一部分旧贵族衰落,从事经营资本主义农场的地主、贵族转化为资产阶级新贵族。(7分)【思路点拨】
46、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对人口流动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论证社会流动观点的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5.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制【答案】C解析
47、:材料中“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的信息说明明代内阁不同于之前的宰相,A项错误。材料后半部分,说明皇帝对内阁的“票拟”都要重新审视,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只是辅助皇帝,C项正确,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制特点的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
48、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明朝政府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其目的是从经济方面支持儒生,支持读书人求学上进,从而有力的支持了科举制度,根本目的在于扩大统治基础。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科举制的作用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201411)】24、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
49、利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答案】C 解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劝谏”是古代的一种监察制度,结合材料中“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C项答案正确。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有效解读,并对监察制度的本质的准确分析、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A2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
50、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
51、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5分)(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6
52、分)(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8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6分,答三点即可)(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5分,答五点即可)(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4分)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分)(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
53、念。(4分)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4分) 解析:(1)“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说明科举制延续时间长;“历代踵行,时加修正”说明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科举制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材料二文字说明科举制自身优势明显,被西方国家借鉴;材料三文字内容显示科举制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依据所学内容不难得出科举制还有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等
54、积极作用。(3)依据材料四文字“此其选之精也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不难看出梁启超对科举制褒贬皆有的观点,即科举制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是其所长;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存在严重弊端;依据材料来源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不难判断出梁启超倡议改科举、培养实用人才、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4)科举选官能在西方盛行其原因在于西方充分借鉴了科举制的优点,即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而科举制在中国近代的废除则因为其长期以来集聚的大量弊端,即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和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在民族危机和西学
55、东渐的巨大冲击下难逃被废止的命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理解、归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3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答案】B 解析:“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56、;C项信息与题材料无关;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D项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明清时期的军机处、内阁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0)】26.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礼群生,告太平于天下,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报答天地之恩C.宣扬君权神授 D.祭祀天地神袛【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
57、度的演变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扬君权神授。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5.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权力演变【答案】A 解析:中央集权内部的矛盾是体现的中央权力内部分配的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
58、盾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的问题。故选A。B属于利益集团矛盾,不符合题意;C和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与地方权力演变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
59、度【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所谓的“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到隋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但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实行了科举制,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地位,同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特点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A2 E1 27.(20分)中国自古以来号称以农立国,农业民族本身有安土重迁的习性,虽然如此,自十六世纪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大量海外移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朕思此等贸易外洋者,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不论年代
60、久远,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愈众矣。嗣后应定期限,若逾期不还,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怜惜。朕意不许令其回复内地。皇朝通典卷八刑制材料二地方官员知道的很清楚,移民出洋对他们是有好处,它可以减轻人口过多而粮食不足所带来的压力,把那些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的人,流放到外洋对整个社会有利,尤其是在农作物欠收的时候。中国官吏不愿也不敢阻止人民出国他们一直默许移民出洋。摘自1852年,英国派驻厦门领事馆某帮办的笔记材料三习仲勋有一次去深圳检查工作,正好碰上农民外逃香港,冲击边防线。习仲勋感触很深:建国20多年来,搞闭关锁国,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经济濒于崩溃,群众生活困难,再不改弦更张,外
61、逃的就会更多了习仲勋认为,防偷渡光是堵,只是一种治标的办法,治本还得靠发展生产力。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群众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边境就安定了,人才不会外流。改编自网络文章:1970年代末反偷渡外逃的经验教训材料四1985年后几年间,加拿大接纳了约7万中国大陆新移民。1970年侨居美国的中国移民不过44万人,1988年则达到108万人,增长迅速过去5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数量一直在减少。由于唐人街历来是工薪阶层华人移民聚集、求助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及移民流入的减慢,几乎肯定会导致唐人街的没落。位于华盛顿的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所长帕帕德米特里欧说:“说到今天的中国,实际上看到的是更多的人回
62、去从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来看,眼下可能还只是少数,但当前美国就业形势糟糕,中国的条件稳定或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回去的人会越来越多。”改编自美国大西洋2011年1月刊12月号:唐人街的没落(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政府不同时期处理移民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16分)(2)根据材料四,分析“唐人街没落”的原因。(4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答案】答案:(1)封建社会后期:禁止。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日益衰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对外逐渐采取闭关锁国政策(4分)鸦片战争之后:默许。原因:地方官员认为移民可以减
63、轻量粮食不足带来的压力,同时有利于整顿社会秩序,所以统治者开始采取默许的态度。(4分)文革时期:禁止。原因:特殊的政治环境,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困难,导致大量人口外逃,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生产力,政府决定采取禁止的态度。(4分)改革开放之后:开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事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上开始拨乱反正,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移民方面开始采取开朗的态度。(4分)(2)原因:唐人街历来是工薪阶层华人移民聚集、求助的地方;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很多人回国。(
64、4分) 解析:从材料一中“朕意不许令其回复内地”可分析出封建社会末期,政府禁止海外移民。原因,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可从维护统治和推行的闭关锁国等角度分析。材料二中“中国官吏不愿也不敢阻止人民出国他们一直默许移民出洋”可分析出鸦片战争后,政府默许海外移民。原因,从材料中“移民出洋对他们是有好处,它可以减轻人口过多而粮食不足所带来的压力,把那些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的人,流放到外洋对整个社会有利”可分析出与减少粮食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材料三中“反偷渡外逃”可分析出文革时期政府禁止海外移民。原因则从材料中“建国20多年来,搞闭关锁国,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经济濒于崩溃,群众生活困难”和维护社
65、会稳定、经济发展可分析出答案。从材料四中“1985年后几年间,加拿大接纳了约7万中国大陆新移民。1970年侨居美国的中国移民不过44万人,1988年则达到108万人,增长迅速过去5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数量一直在减少”可分析现改革开放后,政府对海外移民采取了开明政策。原因,可结合十一届三全会后我国经济、政治、对外政策等方面发生变化可分析出答案。(2)原因可结合材料四中“由于唐人街历来是工薪阶层华人移民聚集、求助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所学改革开放中国发生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综合分析归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
66、试(三)(201411)word版】3.据旧唐书杜正伦传:“杜正伦,相州洹水人也,隋仁寿(文帝年号)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由此判断 A.科举制已经正式形成B.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C.杜正伦出身世家大族D.杜正伦可以直接做官【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答案】B 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杜正玄、杜正藏都考上了秀才。在隋代,考取秀才的一共才十几个人,而杜正伦一家就出了三个秀才,很为当时的人称道。”由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可知隋代很少举行秀才科。A、D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
67、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2.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以宁夏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时派通派管理宁夏全境B.元朝设中书省管辖宁夏地区C.明朝设布政司管理宁夏行政D.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答案】C 解析:1376年,明太祖废中书省,设立布政司第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北宋时期,宁夏建立的是西夏政权,A
68、项排除;元朝的中书省管辖的范围是山东、山西、河南,B项排除;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D项排除。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宁夏地区的行政区划的变更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word版】5.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
69、克服了唐宋之弊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储氏所说行省不合理划分,因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故D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材料主旨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加强,故 A项错误;“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反映的是地方治安问题,不是国家分裂割据,故B项错误;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材料没有体 现,故C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元朝行省制度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word版】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
70、,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答案】C 解析:A是秦朝制度,丞相还是个人独断;B项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D项是元朝的中央行政制度,与材料中 “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不符;C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 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
71、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 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6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答案】D 解析: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
72、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 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 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答案选择D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201411)】4.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
73、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化地方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C.妥善处理民族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答案】B 解析:从材料“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可以分析出元代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
74、】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201411)】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A.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知识点】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说明官僚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B、C项“名存实亡”说法有误;D项材
75、料中未涉及到中央集权。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201410)】A2 B1B2J225.(28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3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76、) 人才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3)按示例填写表格。(3分)近代西方(英法)代议制比较 阅读材料: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 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1689 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1701 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英国 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 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1867 和 1884 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法国法国 1789 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1791 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77、1792 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1815 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1848 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 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 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 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 分)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 (5)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中 A、C、D 代表的经济成分及 C、D
78、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图表中 D 所示的划线段 ab 处经济状况的影响。(10 分) 【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加强措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因果代议制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共和制;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主义经济曲折发展【答案】 解析:(1)问中属于依据所学填写表格,根据第四栏中“军机处”属于古代中央中枢机构的信息思考,汉、唐和明代分别从 “中外朝、三省六部制以及内阁制度”的角度思考作答。(2)问依据
79、所学从“内朝”和“外朝”的角度思考。“内朝”从重用身边人角度思考作答;“外朝”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角度归结答案。(3)依据所学古代选官制度相关知识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征召制(推举制);考试成绩(才学)等角度思考作答。(4)问分析材料中英法民主政治确立的历程,归纳两国代议制民主发展演变的不同特点;英国呈现出的是渐进的制度创新,法国则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呈现出激进的特点。从两国政治传统、思想影响、内外环境等方面分析不同特点的原因。(5)A所占的比重从1840开始一直降低,说明占统治的小农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的冲击,开始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B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终止于辛亥革命前后,是一种新
80、的经济形态,清政府灭亡而消失,是洋务经济;C起步于1840年鸦片战争,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有所下滑,终止于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经济形态;D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一战时期出现黄金时期,终结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 起始在1927年之前,终结于1949,与国民党的统治相一致,抗战时期达到顶峰,是官僚资本;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了政治权利上的诉求,中国向西方学习从洋务派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在民族危机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办法思想,并把思想付诸实践,推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81、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参考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制或内阁。(3分)(2)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4分)(3)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征召制(推举制);考试成绩(才学)(3分)(4)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2+2=4分)原因:英国和法国的历史传统有所不同,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
82、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4分)(5)、1)A:自然经济(小农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3分)关系:外国资本主义一方面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民族本主义发展;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了抵制作用。(1+1+1=3分)2)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推动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运动兴起(公车上书,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兴起,有利于民主共和的传播;中国近代化探索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4分)【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图表等解读,并会依据所学知
83、识进行综合答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201410)】7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答案】D 解析:从材料“广开科举之门”“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
84、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201410)】5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是基于 A为了打败项羽的需要 B吸取秦朝灭亡的原因 C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D刘邦的中庸思想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郡国并行制【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以看出,刘邦建立汉朝后,既要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要充分的尊重东方诸
85、侯国的历史传统,显示了汉朝初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故选 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汉代郡国并行制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201410)】4. 观察下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同时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利用山川形便,防止地方割据C保障大都安全,实现以北制南 D管辖险要地区,提高行政效率【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度【答案】C 解
86、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元朝设立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并驻扎重兵是为了保障首都大都的安全,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体现元朝统治者“以北制南”的政策。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201410)】2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840 年)任用盐铁判官姚瑁(唐名相姚崇五世孙)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直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宜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瑁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了唐代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 B.决策中枢系统地相互牵制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
87、策机关转化 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日益弱化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三省六部制【答案】A 解析:在唐代,作为政令执行机关的尚书右丞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最后迫使皇帝唐文宗改任姚勗的官职,恰恰说明了政令执行机关对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的监督,A项正确,B项中的“相互”不符合材料;宰相级的韦温行使谏诤权力,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牵制,不能说君权旁落、“日益弱化”,更不能说是职能“转化”,C、D两项均错。【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运行规则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A2 E1 2
88、7.(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 、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
89、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
90、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9分)(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6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土司制度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答案:(9分)(1)政治上,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土官与流官分治且也有文武官之分,且等级森严;承袭权掌
91、握在中央手中;(3分)经济上,要向朝廷缴纳赋税;(2分)文化上 ,教化为先,不入学者无继承资格;(2分)军事上,有保境安民的责任和听候朝廷调遣作战的义务(2分)。(2)(6分)可以体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打破了少数民族内部的等级和特权制,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内部多数人的意志。(任意三点得6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可分析出其经济上的特点;“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
92、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可分析出其政治上的特点;“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可分析出其文化上的特点。“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可分析出其政治特点。(2)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并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民
93、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8“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交给皇帝。”利玛窦的话最有可能是针对:A. 秦始皇时代的三公九卿制度B. 汉武帝时代的内外朝制度C. 明中期以后的内阁制度D. 清前期形成的军机处制度【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内阁制度【答案】 C 解析:材料中“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
94、,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和利玛窦生存的时代可分析出,这是明朝的内阁制。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明朝内阁制中内阁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
95、重威胁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 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豪强、贪污受贿等,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 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汉武帝时期的刺史的作用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7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围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
96、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答案】 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宋代到明清,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来做官,这说明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长期存在冗官现象,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题干中无法得出官僚政治开始衰落,D项排除。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97、201411)】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 A该设计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答案】A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建立初期时的主要目的是依据人才的优劣而不是依据门第选择人才,从魏至晋都没有改变过。 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
98、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丰L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 C 解析:宗法制是依据家族血缘继承王位的制度,显然不属于天下法,B项排除;天下法指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奈何以我乱天下法”,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国法,C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开始流行的,排除A、D项
99、。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3.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制 【答案】 A 解析:B项不对,明成祖时期初设内阁;C项不对,废丞相后明朝政治腐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不对,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100、A项符合题意,“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有所提高。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明朝内阁制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2.“明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 D军机大臣【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 B 解析:明代皇帝朱元璋在废除了宰
101、相制度之后,由于繁重的政务使其无法承担,于是其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帮助他协理奏章,此后内阁才缓慢出现。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1.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这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有利于
102、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地图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9. 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论者意在A说明皇权加强了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答案】 C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
103、最终决策权实质上还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201410)】1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
104、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的信息说明科举制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B、C和D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选官目的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201410)】13“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太祖废丞相【答案】D解析:加强皇权,明太祖遂于洪武十三年(1380)以左丞相胡
105、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D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废丞相史实的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410)WORD版】13.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
106、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谏议制度【答案】D 解析:谏官制度有利于宋朝的政治清明,但这一制度并不能保证政治的清明,A项错误;谏官的设立有利于大臣之间相互牵制,最终仍是皇帝大权在握,加强专制皇权,B项错误;“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并没有体现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C项错误;“凡朝政阙失,皆得谏正。”可以看出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监察制度的作用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201410)】15
107、.“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D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答案】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民间菁英往体制内流动带来良性的社会治理”可知该制度应为通过考试选官的科举制。该制度使得平民通过考试的方式加入统治集团,扩大了统治基础,维护了封建统治。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科举制的作用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
108、201411)】A2 25.(16分)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炀帝即位
109、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
110、白河至通县。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南方各省赋税经水路汇至扬州,而后直达京城,明清两朝莫不如此。据网络资料整理(1)据材料,综合大运河修建历史,将其分为若干时期(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代、修建的主要河段及该河段连接的水系)。(6分)(2)据材料分析,推动历代统治者注重运河修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工程建设方面看,大运河的修建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3)据材料说明,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为什么“由扬州牵头”?(4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答案:(1)春秋时期,修江南水道
111、、开凿邗沟,沟通江淮;隋代运河系统,由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构成,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元代,开会通河、通惠河,黄河以北经今山东直达今北京。(6分,要求文字简练、概括准确)(2)主要原因:军事、漕运(2分,“军事”答“国家统一”亦可)。特点:充分利用原有河道拓展、延伸;(2分)举例(略,2分,要求文字简略)(3)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最初雏形的起点,是运河沿岸最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水上交通枢纽(或“以扬州为中心的南北两段大运河,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分)解析:(1)从材料中分春秋、隋代、元代三个时期修筑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2)
112、“原因”可从材料中“隋为兴兵伐陈”“漕船”可分析出与军事与漕运有关。“特点”从材料中“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引黄河支流沁水”等可分析出特点是在原河道基础上延伸。举例直接从材料中获取。(3)主要从扬州在大运河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8.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
113、,正确的是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内阁制【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内阁大学士的职能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明朝的内阁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A、B、C项说法有误。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作用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
114、”高三11月联考(201411)】3.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
115、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2.据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对材料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封建”意为分封建国 B.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有效管辖地方C.元代疆域比汉唐辽阔 D.中书省主要职责是统辖大都等腹里之地【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的行省制度【答案】D 解析:材料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是指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A项正确;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116、,B项正确。“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可知元代的疆域比汉唐辽阔,C项正确;中书省的直辖区(“腹里”)不是中书省,D项错误。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准确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16.下列各项,反映出17、18世纪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史实是A.平服岭南、开建灵渠、设置三郡 B.加强与匈奴、鲜卑、南越的交往C.设置转运使,铲除割据物质基础 D.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
117、度的演变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7、18世纪”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项。A项是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B项是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C项是宋朝(960年1279年);D项是1684年。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基本史实的准确记忆。【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7.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A.世卿世禄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知识点】A2古代
118、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答案】D 解析:由材料“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时实行前往京师考试的制度,D项正确。A项材料中明确提出,自隋代废除;B、C项不是官吏选拔制度。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科举制的特点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3.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
119、明朝设置内阁A. B. C. D.【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D 解析: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排除含的选项即可。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九品中正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 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28.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120、,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C解析: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了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本题选择C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雅典民主政治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201411)】29、苏格拉底曾指出:“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
121、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苏格拉底具有很强的公民意识 B、苏格拉底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C、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大局限性 D、雅典城邦推崇法律至上的原则【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的观点表明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苏格拉底具有很强的公民意识。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201411)】25、修昔底德指责雅典民主政治的某些措施使人
122、们受到了物质利益的腐蚀的;苏格拉底认为外行治国是“非常愚蠢”的。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监督制度面临困境 B、极力排斥精英政治C、制度设计存在弊端 D、提倡资助贫穷公民【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指责雅典民主政治的某些措施使人们受到了物质利益的腐蚀的”“外行治国是非常愚蠢”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存在弊端,轮番而治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正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1)】
123、19.“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 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 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 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 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轮番为治”的理念上,每位公民都可以直接行使参政权利。人人都有机会参政或拒绝参政的绝对自由,使得民主泛滥,故C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5.古罗马宗教中的神祗来源
124、很广泛,其中包括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贞洁处女之神戴安娜、战争与智慧之神密涅瓦、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 B.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 D.罗马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罗马宗教中的很多神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神,结合所学罗马发展史实可分析出,罗马曾经征服过希腊的诸多地区。为了有效控制新扩占的地区,罗马帝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法律、宗教等。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罗马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
125、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4.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中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准确对应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答案】A 解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
126、,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B、C、D三项的第一项都说出了A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而B、D项对一种范畴的表述不正确。罗马人认为权利是生于法律的,是法律确认个人和团体的利益。罗马最先制定了私有财产的权利,把私人权利看成是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 故选: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的特点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word版】17.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家徐显明教授认为: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据此,罗马法的最突出贡献是A.构建了一些法律
127、分类模式,如习惯法、成文法B.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如债务制度,侵权制度C.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如平等、自由、意思自治D.设计了一般性的原则,如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跨越了时空”的信息说明罗马的法理思想如平等、自由等,超越了时空界限。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思。【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法影响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410)word版】16.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他们共同的
128、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各个城邦之间没有整体性,各自为战。说明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故本题选择A项。B不是材料反映的内涵。C和D属于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城邦制特点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201411)】19.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
129、外邦公民和奴隶,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由此可知A.雅典公民权有狭隘性 B.雅典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暴政C.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D.雅典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作为民主权利基石的公民权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
130、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的正确理解、分析。【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7. 罗马人认为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此设立专门的法庭来审理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万国法包括了其他民族的所有法律 B.万国法仅包括能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C.万国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由民 D.在罗马犯罪的外邦人用本邦法律审判 【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
131、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可分出,万国法是罗马人调节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新矛盾的,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万国法的准确分析、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0)】1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反映了罗马法的本质内涵是民主精神 B体现了罗马法依照法律进行判决的原则 C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D确保了罗马境内居
132、民权利的平等【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B解析: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2公元前450年制定,从时间上排除A,罗马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材料强调“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体现了罗马法依照法律进行判决的原,故B项符合题意;C项民主内容材料并未体现;D项中平等用词绝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中判决程序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201410)】18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法律圣经”的古代法律文献是A中国法经 B古
133、罗马民法大全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B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B项正确;C、D均属于近代法律,与题干时间不符。【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罗马法影响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410)WORD版】19.“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下面的描述与
134、此相符合的是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 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保障公民权力的信息,A项错误;题中未体现“广泛”的含义,B项错误;根据题中“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C项正确;欧美代议制度主要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D项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
135、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3.恩格斯说: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高中历史必修一)据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主要用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B.罗马法因为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而制定C.罗马法是迄今为止一切社会法律的最完备形式D.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可分析出A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的统治而制定的,B项错误;C项中“最完备”说法绝对,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
136、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2.“为了解决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内部以及他们同罗马居民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形成一套万民法。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下面对“万民法”适用范围的说明最准确的是A.异邦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B.罗马及其被征服地区的所有居民C.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D.罗马帝国境内所有民族的居民【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
137、度罗马法【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可分析出“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万民法”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1.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其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有关雅典陶片放逐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陶片放逐法对雅典政治家不利
138、 B.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民主秩序C.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 D.加剧了公民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国家稳定【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C 解析:“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弊端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10.“梭伦揭开了一系列
139、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梭伦改革【答案】D 解析:尽管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是这种“侵犯”是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所以得到民众的支持。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的准确理解、分析。
140、【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9.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却被抽签选举组成的陪审法庭通过投票最终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端,民意的广泛性不一定能决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影响了雅典的民主。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民主是人民的民主。B、C、D项说法有误。故选: 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的准确理解。A4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