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32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米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第12题。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解析本组题考查经济发展水平与地价之间的关系。第1题,不同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不同,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价越高。为了节约成本,

2、地价越高的地方,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与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淡水资源的多少无关。故C项正确。第2题,城市中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可以节约建筑用地,缩小用地规模,与城市交通、建筑能耗关系不大。故A项正确。答案1.C2.A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4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区基

3、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解析第3题,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繁忙,在城市中土地价格最高。第4题,甲区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有利于工业布局;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用地为主;丙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土地价格低,基础设施较差。答案3.B4.C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第57题。5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6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7该城

4、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析第5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地铁是客运的一种方式,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与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与用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6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客运量非常大,同时甲、乙、丙站点沿线与内环线相交,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几何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第7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中显示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是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就

5、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答案5.B6.A7.C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8图中反映的功能区属于()A.商业区B.行政区C.住宅区D.工业区9“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地租水平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人口密度的差异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早晨有大量人口流出,黄昏有大量人口流入,早晨流入和黄昏流出的人口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可判断其为住宅区。第9题,“错峰停车”主要是利用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

6、区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答案8.C9.B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012题。10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1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

7、加12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B.C.D.解析第10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知,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11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然后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12题,分析得出

8、,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答案10.C11.B12.A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1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

9、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第13题,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城镇化率的理解。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国家即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找到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点,作竖直的辅助线,与城镇化率最高的曲线相交,然后从交点作水平辅助线,来读出当时该国的城镇化率约为66%(如下图),则乡村人口比重约为34%,故B项正确。第14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表现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在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所代表的曲线是最下面的一条,它的特点是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镇化率水平低,因此它应该是中国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城市化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工业化,说明在此期间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故A项正

10、确。答案13.B14.A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第1516题。1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本组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有关知识。第1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都是先增加后减少,故A、B、C三项错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所以D项正确。第16题,城市建

11、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故A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居民的出行距离增加,故B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故D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生产、生活、交通等产生的人为热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项。答案15.D16.C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完成第1718题。17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12、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18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A.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B.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弃物排放C.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D.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解析第17题,生态园林城市仍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只能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第18题,A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C项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措施,D项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只有B项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吻合。答案17.A18.B2015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开工740万套(其中各类棚改

13、58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截至12月底,已开工783万套,基本建成772万套。据此完成第1920题。19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A.城市洪水问题B.交通拥挤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D.住房困难问题20下图为“某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图”,其中最合理的是()解析第19题,根据材料很容易判断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第20题,从图例中的风频图可以判断出该地的最小风频为西风,因而工业用地应布局在安居工程(居住区)的西侧。答案19.D20.B二、综合题(共50分)21(14分)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

14、,完成下列各题。图甲图乙(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6分)(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4分)(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4分)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受地租的影响,自市中心到外围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第(3)题,城市郊区在地价、交通、环境等方面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答案(1)该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交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工业用地减少,住宅

15、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3)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2(12分)下图是“T1T3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T2和T3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4分)(2)据图总结T2到T3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T3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4分)解析第(1)题,图示T2阶段商业用地分布于城市中心;T3阶段商业用地不仅出现在市中心,而且在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附近也有分布。第(2)题,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比较两图得到,原因主要

16、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回答。第(3)题,住宅区分化一般指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快捷,环境优美,地势高的地区。答案(1)T2阶段商业用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T3阶段多个新的商业用地出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3)甲处应为高级住宅区。形成原因: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23(12分)读有关武汉城市圈的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其范围如下图所示。材料

17、二黄石、黄冈市某年统计数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非农业人口数量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黄石138.05406.4715.3390.00148.27黄冈192.89391.1915.3527.50184.47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代表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1)武汉城市圈位于平原,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级。(2分)(2)据武汉城市圈范围图,总结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4分)(3)结合材料二,对黄冈与黄石两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对比评价。(6分)项目经济发

18、展能力经济整体水平市场化程度黄石黄冈解析第(1)题,武汉城市圈地处江汉平原,结合图例和九个城市的名称,可判断出武汉城市圈包含3级城市。第(2)题,仔细读图,从城市的数量和距离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答案(1)江汉(长江中下游)3(2)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3)项目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整体水平市场化程度黄石弱强弱黄冈强弱强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89、2006年苏州地区城镇用地演变(图1)。材料二19782006年苏州地区就业结构演变(图2)。图1图2材料三苏州市边缘区

19、植被生长期变化坐标图(图3)。图3(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4分)(2)据材料三总结出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的分布规律。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可能是()(2分)A.城市的雾岛效应B.城市的科技效应C.城市的热岛效应D.城市的雨岛效应(3)在苏州市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苏州地区城市用地增加,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非农劳动力比重上升。第(2)题,从材料三图中可以看出,离城市边缘越近,植被的生长期越长,这与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气温高有关。第(3)题,开放性试题,从解决城市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回答,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非农劳动力比重显著上升。(2)越靠近城区的地方,植被的生长期越长。C(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