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01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皖赣联考”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

2、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 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 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2.吕氏春秋中对工匠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的记载。在秦律中,工匠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

3、罚款。据此可知,古代这些“物勒工名”的举措A.有利于保障手工业品的质量 B.导致古代工匠地位十分低下C.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始于先秦 D.反映出秦朝重视工匠的管理3.唐朝武则天时,开始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如考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到了明朝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这说明“武举”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有利于选拔各类实用人才C.在实行中不断加以完善 D.比文举更注重公平公正性4.以下为明实录中的一些记载内容,据此可以认定的共同主张是A.实行宽舒的赋税政策 B.鼓励农民

4、尽力田亩C.严禁游惰者扰乱社会 D.力推重农抑商政策5.右边图表的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最终被满汉地主阶级武装联合镇压 B.导致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的专制统治 D.促使清朝对内政外交实施全面改革6.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11943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1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 B.清政府鼓励吸引外资C.洋务运动已全面破产 D.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7.1908年,马星驰在神州日报上发表了右图漫画图穷匕见。该漫画

5、意在A.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民心 B.讽喻清政府官场政治的腐败C.揭露清政府政体改革的实质 D.反映广大民众抗拒政治宣传8.下表内容反映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A.财政收入具有稳定的来源 B.政府官员能做到克己奉公C.继续承认不平等条约内容 D.陷人财政危机的经济困境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刊文写道: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有骆驼轿,有一轮车,还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转车、汽车等,把20世纪的东西同15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使社会习俗焕然一新 B.城市街道因管理不善而破败不堪C.社会变革时城市交通新旧杂陈 D.社会转型

6、导致城市功能出现巨变10.卢沟桥事变后的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临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蓄谋已久 B.侵华战争促使日本国民经济畸形发展C.甲午战争后日本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D.日本全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11.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接着,蒋介石又连发两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定大计”,且言“已

7、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12.尽管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1945年以来的四年中国对台湾岛行使主权,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不仅派军队侵占台湾,还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又在国际社会策动“双重承认”。美国转变对台政策,其企图是A.胁迫台湾参加朝鲜战争 B.阴谋制造“两个中国”C.强化其对台的殖民统治 D.全面提升台湾国际地位13.右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A.勤俭创业的时代风尚 B.高度重视重工业发

8、展C.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D.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要求公有制企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这表明我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已全面出现C.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变化 D.农村的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15.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交战略不断调整变化,从50年代“一边倒”到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从70年代围绕“一条线”、团结“一大片”到80年代奉行不结盟政策,从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始终遵循的外交方针是A.

9、求同存异睦邻友好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以互信互利求合作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16.在古代雅典,官员任职资格审查与官员在任期内接受信任投票、告发程序以及述职审查共同构成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经抽签还是选举任命的官员,只有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程序并且完成宣誓仪式后,才能正式就职。这反映出雅典A.高度重视官员的任职审查 B.对公共权力实行多元监督C.全面维护官员的合法权益 D.通过分权制衡来防止专制17.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第八表“伤害法”中规定:夜间在耕地上偷割庄稼或放养牲畜是极大的犯罪。犯者若为成人将被判处绞刑以献祭谷神,这比对谋杀罪的判罚还严厉;犯者若未成年则受鞭刑,并处以所造成损失的两

10、倍罚款。这一规定体现出,罗马法A.依然按习惯法惩治犯罪 B.严惩偷盗财产的犯罪行为C.主要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保护18.“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否则,一小撮暴烈贵族以权施压,就会挤进共和国的行列。共和以外的制度,不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这里的“基本原则”应是A.三权分立 B.轮流执政 C.自由平等 D.人民主权19.在非洲殖民地存在非常奇特的现象,输出花生却进口花生食品、输出咖啡豆却进口咖啡饮料、输出棉花却进口纺织品、输出铁矿砂却进口铁器生产工具、输出铝矾土却进口铝制器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11、因是A.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丧失 B.非洲地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C.殖民者推行掠夺性经济政策 D.殖民地缺乏相关的工业技术20.18世纪中叶,英国就已出现地方银行,吸收零星资金,开展资金融通业务。随着英格兰银行等大银行与地方银行统一系统的构成,商业信贷网逐渐形成,此后,银行券、信用券、汇票、支票等新型支付手段不断出现。这表明,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A.金融服务不断的改善 B.最早形成商业信贷网络系统C.金融垄断资本已出现 D.银行支付方式缺乏统一标准21.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

12、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 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 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22.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外贸手段直接从西方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1929年,仅美国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的商号就有一千多家。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这说明苏联A.完全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得到全面改善C.抓住国际机遇加快工业化建设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23.从1935年开始,罗斯福不顾垄断资本巨富的反对

13、,陆续颁布了许多法令,如1935年颁发银行法,1936年颁布商船法令,1938年颁布民用航空法等,深人到各个行业,以限制少数垄断集团为所欲为,危害国计民生。这些举措A.体现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 B.表明罗斯福在维护工人利益C.意在全面改革资本主义制度 D.说明垄断资本干涉国家政权24.欧元区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财政政策决策权却分散于各成员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各国政府和议会考虑的只是迎合本国选民需要,而不是优先考虑遵守欧元区关系“生死存亡”的各项纪律制度。这种制度安排表明,欧元A.本身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B.密切了西欧各国经济合作C.加强了西欧政治的联合 D.顺应了欧洲一体化的愿望第I

14、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考生注意事项:1.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13分,27题12分,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汉朝的法律制度总体上是汉承秦制,但也有很多创新。在法律监督上主要表现为创立录囚制度。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法峻刑苛,囹圄成市,从而激发人民反抗的历史教训,吸取儒家的慎刑思想,建立了录囚制度。后汉书记载:“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即州郡长官要定期巡视所部狱囚,平反冤案。到

15、了东汉,皇帝开始亲自录囚,晋书记载:明帝“常临听讼,观录洛阳诸狱。”和帝也曾“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发现狱囚二人被非法拷打,因而将司隶校尉周纡降职处分。摘编自王国勇论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其任务是“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作风不良、损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等情况,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向监委作

16、通讯报告;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等。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创立录囚制度的背景,并说明其积极作用。(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三国以来南方已经加速开发的势头更加推向前进。但是唐朝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大批难民蜂

17、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南方经济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的八百年,开始并完成了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全过程。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材料二中国区域间人口流动在近代以前就已十分普遍,近代列强在对我国实行军事侵略和政治渗透同时,强行在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开辟通商口岸倾销货物和掠夺物资,与此同时,近代工业的出现并以较快速度发展,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人口流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人口在乡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较大规模

18、流动。从同一区域内部看,东部沿海沿江地区乡村人口流向城市规模大于西部内陆地区,从不同区域来看则呈现由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江沿海单向流动。摘编自鲁克亮陈炜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移民的特点及其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口流动原因。(5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而当今世界,格局更多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过三次划时代的变化,如下表:据张铁钢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等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19、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炼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二)选考题(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两题均选则以第28题得分为准,共15分)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梁启超在创作实践中,创造出一种政论文体,时人称为“新文体”或“时务文体”。新文体是从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开始的。新文体要求摆脱各种古文义法的束缚,打破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实行文体.上的大解放;对文章的语言“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强调文章要“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新文体为宣传维新变法发挥了很大的作

20、用,以致“时务报起,一时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它不仅风靡一时,对辛亥革命时期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文风都有深远的影响,如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人都曾撰写新文体,只是他们的文章并非具有“新文体”的全部特点。所以后人评论说:“就文体的改革的功绩论,经梁氏十六年来的洗涤与扫荡,新文体的体制、风格,乃完全确立。”摘编自沈继成梁启超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创造“新文体”的意义。(9分)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房玄龄(579648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初名相,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幼聪敏,博览经

21、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唐太宗在位期间,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显为宽松,律条也臻完备,制定了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后世影响极大;监修国史,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其省并中央官员之举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唐太宗以诗颂扬玄龄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房逝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摘编自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房玄龄的主要政绩。(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房玄龄取得卓著政绩的原因。(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