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烧云【作者介绍】萧红(19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着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列入“奴隶丛书”出版。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37年初归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
2、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是萧红。萧红的中篇,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萧红的后期代表
3、作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呼兰河传简介: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
4、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其他资料】有关火烧云的古诗霞 唐 韩琮 应是行云未拟归, 变成春态媚晴晖。 深如绮色斜分阁, 碎似花光散满衣。 天际欲销重惨淡, 镜中闲照正依稀。 晓来何处低临水, 无限鸳鸯妒不飞。 霞 唐 王周 拂拂生残晖, 层层如裂绯。 天风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霞唐 徐夤 天际何人濯锦归, 偏宜残照与晨晖。 流为洞府千年酒, 化作灵山几袭衣。 野烧焰连殊赫奕, 愁云阴隔乍依稀。 劳生愿学长生术, 餐尽红桃上汉飞。早望海霞边 唐 李白 四明三千里, 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 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青龙白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