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8354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古文二则1、注音舜(shn) 畎亩 (qun) 傅说 (yu) 管夷吾(y) 拂乱(f) 拂士(b) 胶鬲 (g) 孙叔敖 (o) 空乏(f) 嘉肴 (yo) 自强(qing) 百里奚 (x) 2、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A. 曾益其所不能 B. 入则无法家拂士C. 困于心,衡于虑 D.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 C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舜发于畎亩之中C. 征于色,发于声 D. 管夷吾举于士4、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C )A. 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B.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C.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恒亡

2、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和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名轲,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被尊称为“亚圣”。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为“孔孟”之道。6、阅读理解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

3、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判断动词“是”)B.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畎亩之中(田间水沟) C. 衡于虑,而后作(发作) 衡于虑(阻塞,不顺畅)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空乏其身(代他的)2)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 舜发于畎亩之中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A.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D. 困于心,衡于虑B.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翻译句子a.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在声音里,然后才能被人理解。b.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要灭亡。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

5、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就知道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却使人萎靡灭亡。5)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C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困境下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经受艰苦磨练。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 文章在阐述思路上,由国家说到个人,先反面再正面,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文章开头列举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你还能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吗?(每个事例用一句话表述)共同点:都出身

6、卑微,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启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历磨难。举例:司马迁忍受宫刑作史记 ;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7) 本文在论证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参考: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层次清晰,论证有力。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9)第2、3段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方面论述本文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10)本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名句。请你再写出两句鼓励人们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参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11)文章强调“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举例谈一谈。 参考:

7、我赞成“逆境能成才”。“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个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像张海迪、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不正是“生于忧患”的代表人物吗?那些大科学家,又有哪一个不是经过无数次挫折和失败,才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呢!或:有时,顺境也能成才。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出身富商巨贾之家,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顺境,努力打拼,在商界颇有成就。12)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到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

8、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本文选自礼记。集中论述 教 与 学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 教 与 学 两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A. 虽有嘉肴 (虽然) 教学相长也( 增长 ) B. 不知其旨也(味美) 然后自强也(勉力,勉强)C. 教然后知困(受到阻碍,不通) 弗食(不)D. 虽有至道(到达了极点) 是故 (因此)3)翻译句子a.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b. 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c.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