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015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DIYIDANYUAN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史书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采集经济的出现B.畜牧经济的出现C.渔猎经济的出现D.种植经济的出现解析:根据材料中“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答案:D2.“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根据材料中“斫山”“众木尽蹶”“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

2、土下种”可知,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材料中没有涉及B、C、D三项的内容。故选A项。答案:A3.下面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解析: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要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即个体农耕是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就是集体耕种方式,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垄课

3、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妇织,登垄课儿锄”可知,这体现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答案:B5.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称颂的是()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解析:从所给材料看,材料描述的应当是一个水利工程而不是灌溉工具,而且这个水利工程对整个四川平原的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些条件,故选D项。答案:D6.“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4、。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解析: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故B项正确;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风车依靠风力,不是人力,故D项错误。答案:B7.(2018福建莆田九中月考)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源于农民的无知解析:据材料“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和“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

5、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B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D项错误。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日田园杂兴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秋日田园杂兴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宋)范成大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覈”指稻麦舂过后的碎屑,指粗劣的食物。(1)“高田二麦接山

6、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4)根据你的看法,作者写作秋日田园杂兴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轮作。(2)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4)反映农业技术水平低,农民生活困苦,希望进行改革等。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材料主要说明()A.

7、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农作物品种丰富C.“播种百谷,相土地宜”就是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解析:相传神农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种百谷”,故A项正确。“百谷”是一个概数,B项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的起源早,个体农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A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

8、析:题目中的“豭”“豕”皆为“猪”的意思,故排除与此无关的B、C两项;以农业为主的现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定居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故排除D项。答案:A3.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生活上已经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并获得土地的所有权。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A.西周B.战国C.西汉D.魏晋解析: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料,也开始走向定居,但是没有使用牲畜,也没有确立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得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4.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

9、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A.农民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B.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解析:材料中“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具使用的便利,农民就可以节省劳力而得到较多的收获,所以A项的说法明显错误,可以排除;灌钢技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5.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

10、。”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一种在福建沿海使用的超大型踏车,这是一种很高大的龙骨车,高达数层,置于塘边汲水,克服了地势等的限制,增强了灌溉效果,故C项正确。A项是指水排,排除;材料与B项无关;材料“青裙箬笠倚车卧”说明这种灌溉工具仍然用人力,故D项错误。答案:C6.南宋诗人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11、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解析:“下田戽(汲)水”反映的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故A项错误;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农业灌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7.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井渠D.灵渠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蜀守”“冰”“百姓飨其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故选A

12、项。答案:A8.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解析:材料说明家庭农业投资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符合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9.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 355 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 750 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 095 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

13、.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迅速推广解析: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项与材料无关;铁犁牛耕技术在东汉时已经推广到全国,D项错误。答案:B10.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业

14、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答案:A1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答案:B12.元代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血。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A.封闭性:男耕女

15、织,自给自足B.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代农业发展深受水资源制约的现象,这揭示了古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特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个体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材料二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唐)聂夷中伤田家材料三杨光斌教授认为,“小农经济不是中国几千年经济难以发展的

16、原因而是结果,因为商业会导致私人财富的大量聚集,这不为中国的专制统治者所喜欢”,他们“绝不愿意私人财富扩充到不能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王金磊、李晓鹏制度变迁动力的缺失近代中国迈向资本主义失败的制度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2)解读材料二蕴含的有关小农经济的相关信息。(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参考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农民遭受沉重剥削,生活艰辛,小农经济容易破产;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3)小

17、农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统治者对社会进行控制;有利于征税并保持税源的稳定;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仔细阅读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示例: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皇权的威严。在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是专制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