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诧异(ch) 怪癖(p)量入为出(lin)B.船桨(jin)瞳孔(tn)引吭高歌(hn)C.菲薄(fi)竹篙(o)硕果累累(li)D.惦念(din)辍学(zhu)言简意赅(i)解析A项,“癖”应读“p”;C项,“累”应读“li”;D项,“辍”应读“chu”。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希望大学生们作为创作话剧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凸显自身活力,不断创新理念,从而彰显话剧本身独有的魅力,让话剧走进大众的生活中去。B.革命的青年作家群,
2、奔走街头,震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C.无内含的网红不能填补大众追求梦想的饥渴,肤浅的网红也不会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这不只是网络文化规律,这更是自然规律。D.女排世界杯第七轮继续展开争夺,同样取得六连胜的中国女排和美国队迎来巅峰对绝,中国女排在发球上更胜一筹,最终以30赢得胜利。 解析B项,“震臂高呼”应为“振臂高呼”;C项,“内含”应为“内涵”;D项,“对绝”应为“对决”。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段,不
3、少人至今耳濡目染。 B.“重庆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虽然生活在异国他乡,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抽时间回到这里,吃吃火锅,尝尝小面。”他打趣地说,“我是重庆的铁粉。”C.现在,市民扔掉一个饮料瓶,立马会有人捡,但让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塑料制品,扔一个塑料袋,却无人问津。 D.当下,敝帚自珍、孤芳自赏的话剧不在少数,而此次推出亲密举起了“话剧市场化”的大旗,剔除了故步自封的思想。解析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应用“耳熟能详”。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济适用房具有政策保障性质,须严格套型面积,政府应从源头上进行审批管理,防止“别墅化”“富人化”现象
4、的发生。B.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C.没有大的搜救机械,又怕伤到被压的男孩,救援人员只能用手刨和用斧头挖相结合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徒手救援。半个小时后,男孩终于从废墟中救出。D.此次强降雨过程导致海南多个市县出现洪涝灾害。据海南省民政厅统计,截至18日19时,全省受灾人口达60.7万人,紧急转移人口6.1万人。解析A项,缺谓语,应为“严格控制套型面积”;B项,句式杂糅,“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改为“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或“让大多数学生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权利”;C项,缺介词,“男孩终于从废
5、墟中救出”应为“男孩终于被从废墟中救出”。答案D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何谓“角色之衡”?,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
6、整齐的配角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解析根据文意,阐述“主角”在前,阐述“配角”在后,而且是递进关系。答案B 6.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请依次概括出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不超过7个字。(4分)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
7、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解析此语段共有四句话,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不是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步骤,可重点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按逻辑顺序可归纳出四个关键步骤为: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限制。参考答案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7.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仿照雷雨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之间的串联词为主持人再写一个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与小二黑结婚之间的串联词,将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5分) 第一个节目雷
8、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经历了雷雨中灵魂的拷问之后,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美与丑的看台,一滴泪水里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由高一(1)班演出。 串联词:下面请欣赏高一(9)班演出的小二黑结婚。 解析串联词既要适合语境,又要衔接自然、顺畅;既要简洁,又要富有感染力,使各个看似独立的节目相互关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写作时要注意题目所提供的各个篇目的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参考答案巴黎圣母院里游动着人性善的迷惘,也激荡着人性美的赞歌,而小二黑结婚则意味着新与旧的冲突,这也显示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
9、)(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9分)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
10、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
11、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
12、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
13、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A项,由文本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
14、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过于绝对;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由文章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相反;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由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无须考虑”过于绝对。答案B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
15、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错,属于对观点分析不当,结合第五段内容,可知文章末段阐释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且根据文段中“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可知,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范围。答案D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
16、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观点和逻辑推断能力。D项,由第五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可知,D项前半句判断正确,“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答案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20分)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
17、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
18、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
19、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
20、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11.这几段文字中对众人围攻咒骂场面的描写有何用意?(4分)解析从内容上,要分析众人围攻咒骂的原因、反映的众人的特点;从结构上,要分析对爱斯梅拉达的反衬作用及引出下文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感激。参考答案表现了众人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表现了众人的冷酷、无聊、刻薄。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有爱心。为伽西莫多感激爱斯梅拉达做铺垫。12.当伽西莫多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求水喝时,“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一句中的“只”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3分)解析分析语言的表现力,关键在于理解“只”在文中的含义。
21、这里表现的是人们的态度的变化,哄笑的背后是冷漠。结合后面的情节来看,人们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可以说是无以复加:投石子,扔破瓦罐、瓦片,这些都是因为冷漠。参考答案“只”字说明围观的人群虽然看到伽西莫多经受了酷刑,但没有人同情他,用“只”强调人们态度的冷漠,引出后面人们对他的侮辱。1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选文中四次写到伽西莫多的眼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5分)解析描写伽西莫多的眼睛,是为了刻画他的心理。我们只需结合语境揣摩人物的内心即可,注意分条作答。参考答案第一次描写表现了他因无人送水而感到失望;第二次描写表现他对爱斯梅拉达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
22、化;第三次描写表现了他因爱斯梅拉达无私救助而惊讶、惭愧和感激的心情;第四次描写表现了他被误解时的责怪和悲哀。14.“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在形象塑造上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解析此处属于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主要体现了伽西莫多被爱斯梅拉达的行为感动,同时也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参考答案细节描写。对落泪的细节进行刻画更能体现伽西莫多的内心世界,在形象地突出其情感变化的同时丰富了人物形象,能更好地衬托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15.伽西莫多受刑的时候,人们仇恨、诅咒、凌辱他;而在爱斯梅拉达给他
23、喂水的时候,他们却拍手叫好。你认为这样的情节合理吗?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怎样的理解?(5分)解析联系文章的主旨分析即可。本文虽写出了人性中的美与丑的对立与交织,但主要是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参考答案合理。中世纪的人民尽管无知、缺乏同情心,但这不能说明他们完全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的行为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为之欢呼,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言之成理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19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24、。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25、。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
26、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注 滫瀡(xi su):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吊:慰问。B.于是有水火之孽 孽:灾祸。C.非特负足下也 特:只,仅仅。D.宥而彰之 宥:藏。解析D项,宥:宽容、宽恕。答案D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是以始而骇也敛赀财以送其行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C.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若入前为寿解析A项,介词,因为/连词,来;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助词,表原因;D项,动词,比得
27、上/代词,你。答案C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东西都没了。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C.作者曾经想对别人讲明王参元遭受诋毁排挤的情况,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解析A项,“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东西都没了”是作者的猜测,原文中有“若”“或”的表述。答案A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28、(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3分)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奉养”“望”,宾语前置“唯恬安无事是望也”;“称道”“行列”“窃”等。参考答案(1)您殷勤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2)但我适时向同僚们称道您的时候,还是有相视而暗暗讥笑我的人。2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29、之 多 嫌 也解析本题需注意断句的文言虚词“而”“以”;名词常作主语,“士”“心”等。参考答案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了火灾,家里什么也没有留存下来。我刚听说大吃一惊,接着又产生一些疑问,最后竟然感到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又简略,因此还不能详尽地了解您受灾的情况。如果真的烧得精光而一无所有,那正是我要特别祝贺您的原因。您殷勤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
30、现在竟遭受到烈火焚烧的意外事情,而使您身边的人震惊恐惧,甚至连油脂、淀粉这样的东西,也许都供应不上了,我因此开始感到大为吃惊。人们言谈之中,都说事物的圆满或空缺,灾祸或幸福,都是相互依存转化,来去无定的。有的人将要大有作为的时候,开始总会经历一个困苦动荡、担心受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有水火的灾害,就有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劳苦变动的磨难之后,才能奔上光明的前途,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这些说法不仅大而无当而且荒诞不稽,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因此就一定相信,所以我接着便对它产生了疑问。凭着您读了不少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所作所为都显示出您的多才多能,然而做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
31、,从而未取得显赫尊贵的地位,这里并没有其他原因。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存着许多财物,爱慕廉洁名声的人都怀有顾虑畏惧心理,因而不敢称道您的好处,尽管自己内心明白,却藏在心里,含在嘴里不敢说出口来。这是因为公道难以显扬,而世人又多猜忌啊!谁要一开口,那些爱叽叽咕咕嘲笑别人的人,就认为他得了许多贿赂。我从贞元十五年看到您的文章以后,藏在心里没敢讲出的赞赏的话大约五六年了。这是我只顾个人得失而长时间有负于公道,不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做了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以后,我自认为有幸当了皇帝身边的大臣,能够畅所欲言了,并想借此机会荐举您,消除您胸中的郁闷,但我适时向同僚们称道您的时候,还是有相视而暗暗讥笑我的人。
32、我深恨自己道德修养还不突出,清白的名声还未确立,而被世人强加上许多罪名,与好友孟几道每谈及此都感到十分痛心。如今您的家幸好被天火烧得精光,众人的疑忌也随之而全部化为灰烬。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表明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自然显露出来而不致辱没,您的真实情况完全表现出来,这真是火神所给予您的莫大资助。那么,我和孟几道十年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荣誉大呢。从此您不仅被人谅解,而且会得到公开的赞扬,使那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开口为您说话了。出题考试,决定录取的主考官们,也都敢任命您官职而不再胆战心惊了。这样一来,即使想像过去那样屈己受辱,难道还能办到吗?在这方面,我
33、对您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我最后才特别高兴起来。古时候各国有了灾祸,同等地位的国家都要向受灾国表示慰问。春秋时许国不去慰问受灾国,有识之士都憎恨它。现在我说的这些情况,与古代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正打算慰问您的时候又转而向您祝贺。颜渊安于清贫,曾参孝以养亲,这里面的乐趣也真够多了,物质上虽有点欠缺,又算得了什么呢?(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122题。(7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2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3分)解析注意抓住“乌鹊”和“露草”等意象,以及意象
34、的特点乌鹊惊、露草泣来分析归纳感情。参考答案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解析结合全诗来看,作者跟友人偶然相会,时间是短暂的,只有一夜的话别,所以“畏晓钟”正是担心天亮跟友人分手。参考答案“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324题。(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
35、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注 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德:通“得”。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文段内容和注释可以看出,“节用”就是“去无用之费”。参考答案去无用之费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法,如文中的“非外取地”“去其无用之费”“用财不费”“民德不劳”等,都体现了墨子的观点。据此概括即可。参考答案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合理地节约用度。珍惜人力物力,减
36、轻百姓负担。参考译文墨子节用:“圣明的君王在一个国家执政,一个国的好处可以加倍;更大范围的在天下执政,天下的利益可以加倍。加倍的方法不是在外面夺取别人的土地,是依靠自己的国家,去除没有用途的费用,足够用来加倍。圣明的君王执政,他发布命令做某事,让老百姓使用财物,没有不朝更加有用的角度思考的。因此,使用财物没有靡费,百姓能够没有辛劳,带来的好处很多。”(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既来之,。(季氏将伐颛臾)(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则修
37、文德以来之则安之(2)弃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当有人问曹禺近三十年不仅剧本少而且无力作的原因时,曹禺回答说:“在我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写作以外的事情占据了;二是缺乏独立思考。在历次运动中我都没有独立的思考,而是按一种既定的要求去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结果在精神上完全丧失了自我。这是非常痛苦而可怕的悲剧。”他在临终之前感慨地说:“我真是太听话了。”曹禺先生的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38、论述文。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提示曹禺先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也有过中年之后的平庸,根据曹禺先生自己的评价,平庸的原因一是写作之外的杂务缠身,二是缺乏独立思考“太听话了”。曹禺所谓的“听话”,其实质就是凡事不独立思考,一切唯命是从,失去了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一个人一旦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变得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被动地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艺术创作是一项需要独立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家一旦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一切听命于人,就算“强挤”出一些“作品”,也往往多是些用以图解某种观念的应时应景之作,毫无生命力。理解到这里,我们可以基本
39、确定立意了。题目要求写议论文,可以针对“听话”辩证分析,观点和语言要力戒偏激,要站在时代精神的角度从教育制度、用人机制、独立人格、创新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中国有着数千年封建专制的传统,也有着前仆后继的反封建的斗士,所以要从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中寻找到有关“听话”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但要记住,论据只是立论的依据,不是文章的全部,所以一定要避免出现以叙代议、叙多议少的现象。例文出自你内心的裁断谈及“听话”,我想古人是最“听话”的。要想做官,先要会写“听话”的八股文,写不听话的文章随时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在历史的洪流中读破万卷书,只为顺应皇帝的心意,只为“听话”二字。但要说古人全是听
40、话的,这又不免有些以偏概全,历史上也不乏一些不识时务的不听话者。就说柳永吧,慢词专家,也曾想谋求一官半职,可他倜傥不羁的性格让他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且去填词。”皇帝寥寥数语便断送了柳七为官作宦的“锦绣前程”。这次,这个不听话的柳永听话了,他不再汲汲于功名,而是留连于秦楼楚馆,虽一生穷愁潦倒,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百三十多首彪炳千古的词章。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的李白,他也曾经为自己的仕途而慨叹。但他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磨墨这些不甚“听话”的事,让这位自诩“酒中仙”的李诗仙最终逃脱不了“赐金放还”的命运。但正是他的“不听话”,才让后人感受到了那种“笔落
41、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的大唐诗风。谈到这里,你或许会问:一切俱往矣,当今之世,当“听话”否?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先生曾是一位绝人,他做学生时就写出了巨著雷雨,此后一发不可收,日出原野等力作一次又一次震撼文坛,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但这位才情毕露的绝人自从进入新时期便鲜有新作,何以至此?据说是新社会里变得“听话”了。海归王小波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不听话”是出了名的,他的那股不听话的劲头也使得他的文章别具一格,具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他的我的精神家园黄金时代等作品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你或许会问:照你这么说,只要是写作,就得不听话吗?这不是明摆着教人抬杠吗?其实,没有绝
42、对的听话与不听话,真正需要的是对你听来的“话”要有一个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真理。当听则听,不当听者则须毫不犹豫地拒绝。换句话说,是否应该听话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文学是自由的,真正的好作品一定是自由奔放的心灵留给人间的自信的微笑。文学上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上的一些性情奔放的文人大多被贬,但也正是这种自由地拥有自己好恶的人,才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羁,才会吟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婉动人,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追寻也许你会笑问:你说了这么多,我该不该相信你?我该不该听你的话?我也会笑答:你需要自己去判断,因为你是自由的!点评文章通过古今著名文学家成功与失败的事例的对比,证明了这样的观点:不盲目“听话”,往往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一味地循规蹈矩,则极有可能一事无成。但文章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不是一味地要求人们拒绝“听话”,而是“对你听来的话要有一个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真理。当听则听,不当听者则须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就使得文章观点更为辩证、客观。文章结尾既照应题目,又不失幽默,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