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言论,符合法家思想的是( )A“虽是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威势可以禁暴,德厚不足以止乱”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3.“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该段材料体现的是( )A.道家思想的辩证观 B. 儒家思想的义利观C.墨家思想的战争观 D. 法家
2、思想的是非观4.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该观点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强调“格物致知”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6.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
3、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A变法通议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读通鉴论7.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D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8.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
4、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9.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10.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
5、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A保留君主制B君臣分治C以民为本D民贵君轻11.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以下关于太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汉武帝时期设立 其教学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ABCD12.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
6、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老子 孔子 韩非子B墨子 孔子 老子C孔子 韩非子 墨子D孔子 韩非子 老子13.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14.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
7、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A法律逐渐严苛 B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C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1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8、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6.(11分)儒家学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所奠定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演变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二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9、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材料三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朱子语类卷九十五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1分)(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2分)简要指出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分)试卷答案1.C2.B3.C4.C5.C6.B7.D8.A9.C10.B明清时期,黄宗羲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性
10、地继承,提出来新的政治主张,他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其为“天下之大害”,但是仍主张保留君主制,因此不是“新见”,故A项错误;黄宗羲要求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主张建立“学校”,实行君民分治,这体现了新的主张,属于“新见”,故B项正确;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以民为本”,因此不属于“新见”,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提出的,主张统治者重视百姓,不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新见”,故D项错误。11.A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推崇儒学,在中央设立太学,故正确;太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五经”,“四书”是在宋朝时期由朱熹整理的,故错误;太学的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做官,其本质就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在中国
11、历史上是首次出现,故正确;汉武帝时期在各地建立郡县学,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故错误,选项A项符合题意。12.D根据材料中“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可以判断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中表示出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承认现状并迎合未来之新趋势”体现了法家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体现了道家超越世俗人际关系,追求个人内心平静的价值取向,故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韩非子和老子,选择D项符合题意。13.C材料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思想变化,材料并没有体现其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
12、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没有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做出调整,故B项错误;材料中“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体现出了从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直到宋明理学家都强调了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C项正确;四则材料都与天人合一无关,故D项错误。14.B15.观点一:赞同其观点。儒家学说正是符合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2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2分)才最终取得正统地位。”(2分)如孔子的“仁”的学说、“和为贵”(2分)董仲舒
13、宣扬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分)及程朱理学等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2分)观点二:不认同作者观点。儒家学说从创立就极力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为中国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但在战国时期、秦朝、汉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受统治者的欢迎,相反经常受到打击。统治者采用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紧密联系,不完全取决于该思想本身。观点三:应辩证看待二者,综合作答。(说明:不明确观点扣2分)16.答案: (1)“仁政”。(1分)(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和开拓统一事业的需要。(2分)(3)地位: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2分)影响: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分)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