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复习测试(2005-8)西周和西汉初期都实行过分封制,回答19-2019、孟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年分封制D、西周末年王室衰微20、西汉初期刘邦实行的分封制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体现在A经济基础 B分封的形式 C分封的对象 D分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回答21-2921、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C、主张中央集权D、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
2、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3、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4、孔子主张以德治民,提出了“仁”的学说。下列对“仁”的解释正确的是 贵贱有“序”“仁者,爱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民贵君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制于命而用之”A B C D25、“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3、,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2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日: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引用的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28、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 29、下列观点符合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仁者无敌兼爱则治今欲以先王之政,治今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威势之可以禁暴,德厚之不足以止乱A、B、C、D、30、鲁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国,以
4、文化昌盛著称。下列各项文化成就,与鲁国有关的是孔子兴办私学老子担任史官记载哈雷彗星曾侯乙墓编钟ABCD 31、“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统一文字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于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回答32-34题32、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下列哪一 因素决定的A、统治者的权欲B、地主阶级的要求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法家思想的启示33、下列关于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
5、亡的主要原因34、秦采取郡县制与汉初采取郡国并存制度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是一种管辖地方的措施B、是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是皇权加强的体现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据此回答3540题。35、与其他诸侯国相比较,秦能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B民族之间联系加强C统一符合于历史潮流 D秦国变法比较彻底36、“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表现作者认识到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可以一个比较
6、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37、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后来历代铜钱仿照的样式C、隶书在秦朝时已经使用D、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38、秦朝采取的下列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国体的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B、统一度量衡C、统一货币D、统一车轨、驰道39、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40、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农民政权的地区是在今天的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41、两广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始于A、秦朝B
7、、汉景帝C、汉武帝D、汉明帝42、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43、出现与解决王国问题的皇帝分别是A、汉高祖,汉景帝B、汉景帝,汉武帝C、汉高祖、汉武帝D、汉高祖,汉文帝44、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似之处有建立封建王朝派兵攻打匈奴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A、B、 C、 D、 45、中原政权最后解除匈奴威胁的有效手段是 修长城 和亲 军事 分化瓦解A B C D46、两汉与匈奴关系
8、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人口增殖D.东汉派窦固、窦宪出兵匈奴,最终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两汉与西域的关系,回答47-4847、张骞出使西域,途径今天的山西陕西甘肃新疆A、 B、 C、 D 、 48、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直接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机构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的发展为开辟东西方商路创造了条件A、 B、 C、 D、 49、汉武帝在位时在下列哪些地区设置了郡县 西南夷地区;西域地区;匈奴地区;南越地区 A B C D两汉时期,政府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开始走向
9、世界,回答50-5450、汉代,我国与西亚地区的通商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联系B、西亚商人喜欢汉朝的手工业品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D、汉朝政府设置安西都护府51、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其主线自中国的西安开始开辟于汉武帝时期使汉朝与大秦建立了直接往来汉朝曾为其提供安全保障A、 B、 C、 D、 52、关于汉朝丝绸之路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A、中国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及欧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B、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先后西传C、佛教也传入中国D、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文化发展53、中国汉代丝织品远销欧洲的中转站是A葱岭 B安息 C西亚 D大秦54
10、、汉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可以直接到达的地区与A安息 B印度 C斯里兰卡 D大秦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这种大发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与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5560题。55、秦汉时期,思想领域特点不包括A、由法家思想垄断发展为儒学独尊B、形成佛教、道教竞争并行的宗教新格局C、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尖锐对立D、无神论思想日益占据主导地位56、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A晋楚城濮大战B秦始皇巡游天下C汉武帝泰山封禅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57、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联系加强;对外交往频繁
11、A B C D58、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B它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C它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医学成就D战国时间世,西汉时编定59、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太初历地动仪麻沸散纸的发明神农本草经 AB CD60、下列天文学领域的成就不是汉代所取得的是A、制定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B、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对月食作最早的科学解释D、历法 中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卷阅读下列材料6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并利用图中信息,各举一例说明你的判断。(2)图一、图二中长城的分布特
12、点及修筑的目的各是什么?长城分布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3)图二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有何作用?请再举两个和这些道路起了相似作用的措施。(1)图一为战国时期,(1分)如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韩、赵、魏都城等等;(1分)(举出一例只要能证明即可)图二为秦朝时期,(1分)如咸阳为都城,疆域,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灵渠等等。(1分)(举出一例只要能证明即可)(2)图一:特点:分布于北方和中原地区。(1分)目的:北方长城主要用于抵御匈奴侵扰中原的长城用于抵御其它诸侯国进攻。(2分)图二:特点:分布于北方,并连接起来。(1分)目的:抵御匈奴侵掠。(1分)变化:反映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分)(3)作用:加强
13、统治,巩固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2分)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等。(举出两点即可)(2分)62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14、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同上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参考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
15、想统一。(2分)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6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9分)(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3分)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6分)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谁?作
16、为思想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的他为后来的中国分别留下了什么?(2)谁怎样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3)又是谁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开始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怎样的发挥(或篡改)?(4)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是被怎样看待的?对这种看法应怎样评价?(5)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1)孔子。仁、德;兴办私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诗经、尚书、春秋。(2)孟子:仁政。荀子:人定胜天。(3)董仲舒。“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视作传统思想和封建糟粕思想被猛烈抨击。在当时作为反封建斗争的对象被批评是有必要的;但全盘否定是不对的。(5)对于传统文化要抱着“扬弃”的态度。儒家思想
17、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闪光的一部分,对于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首先要学会继承;儒家思想有其历史的烙印,当然有不适合于当今时代的内容,对此要进行必要的批判。中古史(秦汉)试卷班级_学号_姓名 _ 分数_一. 选择题:(11.53451).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1. 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民族和区域之间联系的加强C.人民渴望统一 D.秦国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2. 秦国统一下列地区的正确顺序是: ( ).灭掉东方六国 .统一西南地区.取得河套地区 .统一越族地区A. B. C. D.3. 秦朝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8、其主要依据是: ( )A.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它加强了民族和地域之间的联系C.它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D.它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4.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5. 秦朝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有: ( ).黄金 .白银 .铜钱 .铁钱A. B. C. D.6. 秦朝对教育严加控制,教师和学习的内容分别是: ( )A.知识分子、皇帝的诏令 B.法家人士、法家著作C.各级官吏、秦朝法律 D.各级御史、秦国的史书7. 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
19、找:(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守8.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9. 秦朝政府有效管辖今天的香港、澳门地方的郡县是: ( )A.桂林 B.南海 C.广州 D.象郡10.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中,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意志的是:( )A.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 B.实行土地私有制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两汉时期的政治清明、经济恢复表现在“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据此回答:11.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
20、核心是: ( )A.增加劳动力,刺激农业生产 B.减轻刑罚,缓和社会矛盾C.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 D.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12. “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完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经济重心逐步南移13. 史称“光武中兴”,是因为光武帝: ( )A.恢复了汉朝政权,实现了社会的安定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C.下达了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法令D.提倡节约,惩办了贪官酷吏14. 与西汉“休养生息”相比,“光武中兴”明显的不同点是: ( )A.释放奴婢 B.提倡节俭 C.轻徭薄赋 D.
21、整顿吏治15. 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和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但却造成“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根本目的不同B.用人标准不同C.背景条件不同D.实施手段不同.两汉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据此回答:16. 汉朝农业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表现在: ( ).推广代田法和区种法 .耧车的出现.学会水稻育移技术 .优选种子A. B. C. D.17. 对推广代田法和区种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有: ( ).汉明帝 .赵过 .汜胜之 .崔寔A. B. C. D.18. 两汉时期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是: ( )A.粟、黍 B.粟、稻 C.稻、麦 D.粟
22、、麦19. 东汉时一西域商人到洛阳经商,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他穿着棉布衣服 .沿途见农民在用水排灌溉.在洛阳的“市”见到羊毛织料 .洛阳的小盐贩随处可见.他还买了产于越南的象牙A. B. C. D.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关中地区又是其中心之一。据此回答:20. 以下关中水利工程,最早开凿的是: ( )A.白渠 B.六辅渠 C.郑国渠 D.广通渠21. 以下城市曾是古代封建国家的都城,其中位于关中地区的是: ( ).洛阳 .西安 .开封 .咸阳A. B. C. D.22. 从东汉起,关中地区逐渐丧失了其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其原因主要是: ( )A.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B.作为
23、政治统治中心,位置偏西C.不断的战乱使人口减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D.西北少数民族的威胁日益严重.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是长期的交流。据此回答:23. 推动匈奴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是: ( )A.铁器的使用 B.从事农业生产C.冒顿单于统一北方 D.畜牧业经济的发展24.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人民学会了中原的: ( ).丝织技术 .铸铁技术 .制漆技术 .井渠技术A. B. C. D.25.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张骞通西域 .昭君出塞 .西域都护设置 .班超管辖西域A. B. C. D.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并发展。据此回答:26. 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
24、别是: ( )A.中央机构不同 B.地方行政制度不同C.皇帝权力不同 D.根本目的不同27. 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期察举的重要依据是: ( )A.门第 B.品德和才能 C.声望 D.财富2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9. 楚汉之争所反映的是: (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新旧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秦汉时期文化发展。回答:30. 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 ).独尊儒术
25、.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A. B. C. D.31. 下列史实,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的是: ( )A.焚书坑儒 B.张骞通西域 C.王莽改制 D.甘英出使大秦32.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33. 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根据不包括: ( )A.朝廷的大量藏书 B.收集的民间资料C.目睹的当时时事 D.文学作品的描述34. 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 ( ).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A. B. C. D.二.非选择
26、题:(12+12+12+13=49)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棺里面放女尸一具尚未腐烂。随葬物品数量很多,共千余件。漆器上朱书轪候家。墓中没有金银珠宝,金属物品只有铜镜及小刀。”(摘自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材料二:“轪,长沙相候,七百户。(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侯利仓元年。”(摘自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材料三:“两座墓葬里的随葬品,包括各种铜器、金银器、铁器、玉石器,共计两千八百余件。两套金缕玉衣是第一次发掘出来的。铜器上往往有中山内府铭文。”(摘自满城汉墓的发掘经过) 材料四:“中山,(汉景帝)三年六月乙亥,(中山)靖王(刘)胜元年。景帝子。(汉武帝)元鼎四年,薨。”(摘自
27、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请回答:(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断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的身份,并简要说明推断的理由。 (2).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中为什么没有金银珠宝?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判断满城汉墓墓主身份,并说明理由。 (4).满城汉墓出土随葬品的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对此你怎样认识? 3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纺织画像石 材料二:二牛抬杠牛耕画像石 图见教材p36 图见教材p37 材料三:湖南长沙马 材料四:湖南长沙马王堆 王堆汉墓素纱禅衣 汉墓帛画 图见教材p39 图见教材首页彩画 材料五:东汉陶船图见教材p40请回答:.图一有什么史料价值? .图二反映了怎样的
28、一种耕作方法?其推广情况如何? .图一、二在艺术上有什么价值? .图三素纱禅衣纱料质地轻而薄说明了什么? .图四的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真实情况?它有什么艺术特点? .从图五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7. 假如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考核小组到西安考察两汉文化,向你提出以下问题:.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有哪些?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两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非。我们想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意大利,重温当时的繁盛,你能给设计个理想路线吗? .丝绸之路是中国人的骄傲,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从远古到两汉丝织业的发展历史吗? 38. 中国人口史一书指出:“在中华半封闭圈内,人口的向心流动和离心流动对中华民
29、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秦汉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哪一区域? .举出秦朝时人口离心流动的典型史实。 .举出汉武帝时期人口离心流动的典型史实。 .举出秦汉时期人口向心流动的典型史实。 .简要分析秦汉时期人口离心流动和向心流动的主要影响。 中古史(秦汉)试卷答案一. 选择题:(11.53451)123456789101112DBCACCDDBCA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DCDBCCCCCAB25262728293031323334BBBCBBBADD二.非选择题:(12+12+12+13=49)35. 【答】. .墓主是西汉前期的轪侯夫人。因其随葬
30、品有轪侯家字样;史记中有轪侯受封的记载,并与出土地点相符;惠帝、景帝是西汉前期帝王。(2).西汉前期,社会经济贫困,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大力提倡节俭,因此轪侯夫人不可能厚葬。(2).墓主是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因出土的铜器上有“中山内府”铭文,史记中有中山靖王的记载(3).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社会相对富裕;汉武帝时贵族地主奢华生活,浪费无度;(2)认识: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是由于当时社会贫困;最终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西汉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贵族地主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对农民剥削的基础上的。(3)36. 【答】.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纺织业的发展水
31、平和生产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代编户齐民的沉重负担和悲惨处境。是研究汉代纺织业技术和生产生活以及雕刻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2).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东汉时期推广到珠江流域;(3).都是汉代艺术珍品。体现了汉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风格与成就,是研究当时人们生产生活和艺术创作水平的珍贵资料;(2).说明:西汉时期丝织业发达,工艺水平高超;(1).反映了帛画主人生前的荣华富贵,反映了西汉时期地主阶级过着豪奢生活这一社会真实情况;(1) 艺术特点: 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致,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造诣;(1).陶船有橹、舵、布帆等设施构件,还有锚的使用,表明汉代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
32、熟;船形结构复杂、精巧,人物形象逼真,表明汉代陶塑艺术水平高超,陶瓷业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37. 答 .特点、(4)原因:(3)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水平居世界前列; .气势恢弘; 原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 .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国力强盛;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通发达; .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制度先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丝绸之路:(2) 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新疆葱岭安息(伊朗高原、两河流域)罗马(意大利);.丝织业的发展:(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大汶
33、口文化中晚期已养蚕缫丝; 夏商周丝织业有新的发展,西周丝织品除平织物外,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刺绣出现; 两汉丝织水平很高,长安、临淄等地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丝绸品种多样,工艺水平高,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素纱襌衣等大批丝绸精品;38. 【答】 .黄河中游。(或中原地区、或今西安至洛阳一带、或关中地区) (1).秦朝将内地人口迁至岭南地区和河套地区;(2).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后,内地人口向河西走廊及更西地区流动;开发西南夷,内地人口向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流动; (2).匈奴人从蒙古高原南迁,先进入河套地区,以后一部分人移入长城内;(2).人口离心流动使先进的汉族文化传播到边远地区,促进了那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向心流动的结果是使进入内地的匈奴等少数民族直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族也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总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