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870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经济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_的长期掠夺和_的肆意搜刮,加上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恢复:到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_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实现过渡(1)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_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2)进行工业化建设概况:优先发展重工业,_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_等先后建成投产。结果:我国开始改变_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

2、基础。(3)进行三大改造概况: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_高潮。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变为先进的_。意义:是对我国建设_的一次_探索。(2)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_、巩固、_、提高”的方针。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_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2探索失误(1)1958年总路线1958年,中共_会议提出“鼓

3、足干劲,力争上游,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大跃进”运动工业上,制定出几年内产量赶超_和_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了“_,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_。(3)“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一切财产由_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_,吃饭不要钱。3失误影响(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_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2)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_。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_”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_。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_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3调整(1)周恩来:_年着

4、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_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_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_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运动2“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

5、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知识点二探索与失误4.右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 B C D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6、路线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C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6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7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8“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

7、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知识点三国民经济的劫难9下列趋势图,最能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是()10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曾经两次中断、倒退。第一次是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化进程当时倒退了20年左右;第二次是中国现代化在那个时候极其重大倒退。”第二次倒退是指()A19501956年 B19571965年C19661976年 D19782008年题号

8、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图片:图一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有何历史意义?(2)图二与图三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幅是虚假的?哪一幅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什么重大失误?(3)三幅图对我们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2.跃进号角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了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夸张的宣传画(跃进号角)材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

9、部分)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 534亿元17.3%558.7亿元24.4%1967年2 104.5亿元10%419.4亿元25%1968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请回答:(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帝国主义国民政府(2)1952有计划2(1)1954(2)鞍山钢铁公司飞机制造厂 工业(3)农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二、1.(1

10、)农业国工业国社会主义道路成功(2)调整充实恢复2(1)八大二次多快好省(2)英国美国 人有多大胆经济规律(3)公社公共食堂3(1)历史发展(2)经济困难三、1.文化大革命经济领域2规章制度3(1)19711973(2)1975全面整顿对点训练1C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况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那么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的“一五”计划。2A“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3D图中的“1954年12月18日”、“生产合作社”都是答题关键。“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所以A项与题意不符。人民公社

11、也是开始于1958年的生产关系变革,C项同样有误。B、D两项都是开始于1953年的三大改造,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公私合营并没有形成合作社组织,而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中出现了合作社组织,由此判断D项正确。4C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5B中共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12、工业国。6D这首山歌反映的是农村发展合作社和搞人民公社的做法,发展合作社是建立公有制,人民公社则强调“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1958年在全国范围开始,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7B此题是因果分析型选择题,根据因先果后原理可排除C项,A项原因不全面,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才是促使中共中央纠正错误的主要原因。8D题干的时间是196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9C“文革”期间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措施使国民经济有所复苏。10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历

13、史出现了大倒退的局面。综合运用11(1)“一五”计划期间。这些成果,使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图二是虚假的,图三是真实的。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3)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地按比例进行,急于求成只能欲速则不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解析第(1)问通过所示成就可知是“一五”计划期间。第(2)问把图片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获取答案。其中图二中早稻不可能达到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第(3)

14、问答案较为灵活,注意紧扣材料。12(1)根源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革”时期的极“左”错误。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大跃进”运动。评价: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社会生产力遭到重大破坏。(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请思考:(1)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2)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答案要点(1)这段材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勇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左”倾思

15、想的影响下,失去理智,盲目蛮干的精神状态。(2)评价:大炼钢铁运动不顾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请回答: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答案要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第四,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对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主要是: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

16、政府的工作重心。二、学习延伸请回答:查找并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项目,看这些建设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原因。答案要点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一五”计划的主要项目位于东北地区。其原因是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能得到苏联的帮助;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工业基础较好。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17、,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1976年粉碎“_”后,_仍处于停滞状态。(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_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_。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_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_”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上来。(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为中心;作出了实行_的伟大决策。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_和开辟

18、_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措施:在全国普遍实行以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撤销农村基层单位_,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_,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_,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_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后,城市_改革全面展开。2城市改革(1)措施:增强_,搞活企业;实行_,简政放权;变单一的_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_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实行以_为主、_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_,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国内:_遇到重重阻力。(2)

19、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_遭遇挫折。2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_,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_进一步完善了_理论。(5)21世纪初,社会主义_基本建立。3意义:(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_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从总体上已达到_,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知识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

20、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3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

21、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应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知识点二经济体制的改革4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岗村村民此举的目的是()十八个手印A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B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制度C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D寻求奔小康的途径5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农

22、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6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完成了土地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7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关。下列有关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私有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的建立8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下图是361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开始出现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有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我们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A B C D10“又出新车啦!”“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年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却与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

24、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春节期间在我国农村有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农村历史变迁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新中国农民在不同时期张贴的春联。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辛勤耕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把农副产品卖到农贸市场上,甚至洗脚离田开始闯市场、做生

25、意。农村春联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以“丰衣足食、年年有余”为主题的对联减少了,许多农户都爱贴上古代商家的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材料三2011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成果: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较大进步。(1)任选材料一中两副对联(注明对联序号),分析其反映的事件及对农村产生的影响。(2)请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3)据材料三,模仿材料一的形式为2012年春节写一副对联。12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

26、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材料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述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预示着中国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3)材料三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四人帮国民经济(3)邓小平指导

27、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3(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经济建设改革开放4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1.(1)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村民委员会 (2)自主权农业经济体制2(1)企业活力政企分开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多种分配(2)积极性三、1.(1)改革(2)社会主义运动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商品市场体系3(2)人民生活(3)小康水平对点训练1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体现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28、线。2C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开端。3D“政策放宽”这一信息是关键,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D项最接近。4A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由此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实行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打破了原来人民公社化的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的性质,B项是指城市改革,D项提法为时尚早。5D材料中时间和“已经过去”的信息表明,当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6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A、D两项是指土地

29、改革,B项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D8DA项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项指建国初期,C项指改革开放前,三项均与图示时间不符合。9B中发明都是在宋代以前,表述错误;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错误。10D从材料信息来看,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是由市场决定的,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运用11(1)土改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合作社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大锅饭,挫伤其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任选其二分析即可)(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农村改革向商品化、社会

30、化方向深入发展。(3)体现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基层民主建设进步。(其中两项即可)12(1)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转变方向: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4)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

31、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请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答案要点主要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请回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要点(1)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以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2)内容: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同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中,主要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在所有制上,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3)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企业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二、学习延伸请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答案要点(1)原因:人口众多、人多地少是我国的

33、基本国情,而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问题紧张,有几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粮食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因而农村不改革已经没有了出路。(2)成就及问题:可通过调查你所在的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具体分析当今农村经济的新成就及存在的具体问题。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_、珠海、_、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_,

34、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_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_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_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_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2)_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4)_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城市(1)名称:_、上海、_、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_的步伐。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_、闽东南地区和_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

35、海经济_。(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_,都有深远影响。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_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_开发区。(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_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_的特点。(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_的重要场所。是了解_的重要窗口。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年。(2)目的:尽快把_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_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_和_基础。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_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_和_基地。

36、成为上海新的_。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_、沿海开放城市、_、沿江开放港口城市、_、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_、多层次、宽领域。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2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

37、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D汕头3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5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

38、别是()A开放的对象不同B开放的方式不同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6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山东的有()日照 青岛 烟台 威海A BC D知识点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7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较早的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8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上海和长江流域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采取的措施是()A设沿海开放城市 B设经

39、济技术开发区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浦东9下图是开放的浦东全景图,它自开放以来创造了很多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下列有关其创造多个第一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了党的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A BC D10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

40、、“箭”、“弦”是指()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小浪底工程如“箭”A BC D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十三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邓小平材料二“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材料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

41、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3)据此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材料二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

42、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图一“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特区(1980年)图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图三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引擎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2)近代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3)依据图一到图三,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三所示地区与

43、前两地开发时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4)依据材料一、二和图一到图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深圳汕头(2)海南省2(1)经济管理(2)外资 (3)公有制为主导市场调节3(1)外向型经济(2)深圳(4)特区二、1.(1)天津福州(2)技术2(1)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放地带 (2)内地开发3(1)开放城市经济技术(2)高新技术 (3)知识密集(4)管理水平国际行情三、1.(2)上海长江流域(3)经济社会文化人才(4)新兴高科技产业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点2(1)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边开放城镇 (2)全方

44、位对点训练1A老人是指邓小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在广东、福建开辟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2A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B经济特区的特点有特殊的优惠政策,管理权限和经济结构,其实质就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4A解题时一定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B、C、D三项从地理位置(仅部分地区,不是“整个海岸”)和年代(分别是1990年、1980年和1988年)均不符合。5D19世纪末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进行的,而新时期

45、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进行的。6B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中,山东开放的是烟台和青岛。7A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重要标志的是上海浦东的开发。8D根据题干中关键词“上海”“长江流域地区”判断,只有开发开放浦东才能实现这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9A上海浦东创造了很多的“第一”与其自身的诸多优势有关,但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影响而不是原因。10A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1990年浦东的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

46、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综合运用11(1)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2)经济特区:汕头。开放城市:天津、烟台、青岛、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广州。(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实行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以鼓励和肯定。但同时还应注意,随

47、着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该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12(1)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2)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3)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4)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被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解析解答第(1)问,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说明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差异。解答

48、第(2)问,要联系必修1的知识,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进行思考。解答第(3)问,一方面要再认再现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当今形成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要从三幅图片提示的时间出发,思考天津在“经济运行环境”上的优势。对第(4)问,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的明显不同。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请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方法点拨结合材料内容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分析选择两省的原因;回顾对外开放的历程,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伟大历史和战略意义。答案要点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借用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方面的优势;这里华

49、侨众多,海外关系较多,人脉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意义:广东、福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对于加快我国对外开放,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请回答: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方法点拨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开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握对外开放的步骤,认识其形成的格局。答案要点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

50、海南经济特区设立。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一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二、学习延伸请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方法点拨在你生活的地方,可任选一个经济开放区,对比其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查阅资料,搜集数据,制成图片或柱状图,写出解说词。答案提示可以以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对外经济开放区为取材对象,通过实地拍摄照片、采访管委会人员、调查某个工厂的经营管理及对外经济交流情况等方式搜集素材,

51、归类整理后,可以通过撰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型展览等方式,以小见大地展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成就。单元总结一、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年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2)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3)意义:连续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52、(3)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3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2)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探索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经济体制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渐展开。(3)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

54、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实施对外开放(1)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外开放的方针后,我国已相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同时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3)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

55、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1“解放”这个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开启了装备中国的历史航程。下面的图片记录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组装成功的场景,该场景出现于1956年的()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长春2“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3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C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D当时经济发

56、展的繁荣景象4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挫折与失误,好心办了坏事。它给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留下的教训有()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 B C D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6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

57、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7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8“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上海浦东A BC D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58、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材料三深圳的变化请回答:(1)据你推测,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答案解析】强化训练1D2C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开始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C由题干的时间1958年和漫画中的“大跃进”可推断漫画反映的主题是“大跃进”运动,故C为正确选

59、项。4A本题考查十年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均符合题意。5D首先要明确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主要是指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的错误。对这一错误的纠正是在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A、B、C三项都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之前,谈不上对50年代末的“缺点和错误”的纠正。6D楹联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的伟大功绩。这次会议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实现了中国历史性的转折,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7CC项“新长征”“现代化”可知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的景象。A项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项是“大跃

60、进”时代的“浮夸风”;D项中港澳回归是20世纪末的1997年和1999年,申奥成功是2001年。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先进行开放的是经济特区,由此可排除A、D两项。在吸取特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又开放了沿海开放城市及沿海经济开放区。在90年代以开发和开放浦东为龙头从而向内地延伸。9(1)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必须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3)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思想震撼: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4)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也是一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析第(1)题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左”倾错误和教训概括。第(2)题结合材料二中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来概括工业化的特点。第(3)题结合“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概括回答深圳的思想震撼。第(4)题结合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来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