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秦汉练习题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2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B“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式 D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3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
2、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4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酉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机 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A B CD6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
3、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虎”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8.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4、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10.“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11.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
5、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1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13“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 确立皇帝制度 推行郡县制 修
6、筑长城 统一货币、文字A B C D 14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之为“陛下”。“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15.下列有关汉代农业技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推行代田法,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载培方法 B. 铁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C.发明播种工具耧车,这是近代条播种机的雏形 D.推广耦犁,二牛一人耕作方法取代三牛三人耕作方法16下列关于两汉时期的手工业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7、) A.钢铁治炼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发明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B.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提高了钢铁产量C.可以烧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D. 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17英国学者李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18. 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 )A.统治者的权欲 B.地主阶级
8、的要求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19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20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 B秦C西汉 D东汉21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红”,但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天灾战乱连年不断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农民赋役负担沉重 D耕作技术始终停滞不前22柳宗元在
9、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2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4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
10、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25.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 C. D. 2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国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
11、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7.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 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8通过下列徐州出土的汉朝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开始使用曲辕犁耕作B牛耕已在淮河流域出现C汉朝绘画理论已经成熟D棉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2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
12、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0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31读下列两图:图三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图一 秦朝疆域图 图二请回答:(1)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了何种政治制度?图中所反映的统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2)图二是哪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此朝是如何解决这种政治制度带来的问题的?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
13、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 (2)材料一中“收兵铸金人”表明当时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试问是哪些方面的社会因素促成了当时冶炼业的发达?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
14、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3)材料二中秦始皇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制度称“朝议”?试分析此制度的利弊。(4)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主管司法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来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5)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
15、下而牧马。”(6)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7)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33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就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图片,概括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说明与形成这种特点相关的经济与科技因素。(6分)34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
16、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于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33特点: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十分密集因素:关中地区是汉代的经济重心;铁制工具在汉代广泛使用;汉代九章算术为修建水利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32(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农业生产中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兼并战争频繁,精良武器不断出现。(3)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
17、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而且极端的君主专制,容易使君臣悬隔,朝廷大臣无法参与议政(4) 皇帝集行政等大权于一身。职责: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职位特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基本原则: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5)郡县制 理由: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6)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7)焚书坑儒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34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