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
2、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3、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基础达标我会做(38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
4、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
5、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汉字城堡(4分)1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4分)鲜为人知A(花朵)没有枯萎B鲜美C鲜明 D少漫山遍野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 C不受约束 D广阔二、词语广场(12分)2看拼音写词语。(8分)3辨字组词。(4分)三、句子花园(22分)4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16分)()尝 辄() 天()酬()()()吞枣 ()能()巧 ()光()影 ()根()底()()了了 无()不()(1)小红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结果,对书的内容()。(2)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谓是()。(3)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
6、便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4)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一定要(),绝对不能(),另外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才能()。有道是“()”,上天就是偏爱勤奋的人。5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今天气候晴朗。(2)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3)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4)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5)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6)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综合训练我能行(12分)四、语言感悟(2分)6我能再写出一句。(2分)真知不像哗啦啦的小溪,俯身就能将溪水捧起;真知不像红
7、艳艳的桃李,举手就可摘下它的果实;真知不像_,_。五、课本透视(10分)来源:ZXXK7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使我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_。8最佳路径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_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_”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_”的路径设计策略,最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过程。故事给人以启示:_。读写应用我来秀(50分)来源:ZXXK六、课内阅读(10分)苹果里的五角星(节选)第一次这样切(qi qi)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xin xin)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
8、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9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10“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 _。(2分)来源:学+科+网Z+X+X+K1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所说的图案具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2分)12创造力往小处说是 _,往大处说是_。(2分) 13读读有关创造、创新方面的话,然后自己试着写一句。(2分) 例:(1)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莎士比亚(2)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次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华罗庚_七、课外阅读(10分)从“野猪”到“防毒面具”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
9、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事实确实如此。在一次毒气泄漏事件中,大量家禽、野生动物惨遭厄运。但令人惊奇的是野猪安然无恙。科研人员经过多次实验观察,才解开疑团。原来,当毒气袭来时,野猪的呼吸道受到刺激,当它不堪忍受时,就拼命用嘴巴拱土,把土拱起后,它便将嘴埋在松软的泥土中。含有毒气的空气通过大小不同的土壤疏松颗粒时,毒气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野猪吸到的已是经过净化的空气了。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这种防毒面具使用的是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为了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科学家把面具设计成猪嘴的形状。如今尽管吸附剂的性能越来越优良,但防毒面具酷似猪嘴
10、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14解释词语。(2分)安然无恙:_厄运:_1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5分)(1)文中讲述了防毒面具是受到_的启发而发明的。(1分)(2)野猪为什么能逃脱厄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_(3)科学家把面具设计成猪嘴形状是为了_。(2分)16你还知道什么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受到了启发呢?(3分)_八、我写我心(30分)17题目:夸夸我的小伙伴_ 要求:抓住一位同学的某个优点写一篇作文。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他(她)的这个优点。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文章写具体。来源:学+科+网Z+X+X+K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一、1.D, )B, )二、2.教训思绪催促偶尔光滑均匀循规
11、蹈矩微不足道3示例:三、4.浅止道勤囫囵熟生浮掠寻问不甚所晓(1)囫囵吞枣不甚了了(2)无所不晓(3)浮光掠影(4)寻根问底浅尝辄止熟能生巧天道酬勤5(1)(2)(3)(4)(5)(6)四、6.示例:天空的飞鸟总是能看到它的踪迹五、7.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8格罗培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示例: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六、9.qi, )xin, )10.五角星11如果切苹果的方法。12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换一种思维方式13示例: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七、14.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困苦的遭遇。15(1)猪嘴(2)野猪的呼吸道受到毒气的刺激后不堪忍受,就用嘴巴拼命拱土,把嘴放在土里后,含有毒气的空气通过土壤时,毒气被土壤颗粒吸收,从而使野猪呼吸到了经过净化的空气,逃脱了厄运。(3)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16示例:雷达的发明是受到了蝙蝠的启发。八、17.思路点拨:选取一个最值得夸奖的小伙伴作为描写对象。来源:ZXXK抓住这位同学的一个优点,即最值得夸奖的地方,用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他(她)的这个优点。可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来突出小伙伴的优点,注意详略得当。例文略。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