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故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2.“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不畏强暴的精神团结一心的精神敢于造反的精神抵御外侮的精神 A.B.C.D.解析:敢于造反的精神在诗中未体现出来,排除,故选C项。答案:C3.击败阿古
2、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建立西安行辕解析: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故选B项。答案:B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百日维新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海战A.B.C.D.解析:百日维新在诗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5.近代前期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
3、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近代前期”“倭”可知,题干中的“国土”指的是台湾。盟约书反映的是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后,台湾人民掀起的反割台斗争。答案:C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半岛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故选C项。答案:C7.定征清战略一诗云:“
4、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根据信息“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可知,该诗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故选C项。答案:C8.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
5、国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割占。“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实际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故选B项。答案:B9.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解析:题干所述与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有关,A、B、C三项均与台湾无关,D项符合题意。答案:D10.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
6、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解析:“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说明义和团盲目排外,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是民族危机加深,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帝,没有反封建,与维新变法没有继承关系,故B、C、D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A11.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大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
7、依据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从“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可以看出,袁昶认为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故选A项。材料只是引用了古代的交战礼仪,并非利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观点并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的支持,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A12.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B.
8、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C.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解析: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典型事件,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故选C项。答案:C1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所包含的信息。“反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否定,“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
9、消灭的”则是对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的肯定。故选C项。答案:C义和团在破坏铁路和电线14.下列各项是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评述,其中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解析:义和团代表的是农耕文明,而铁路和电线代表的是工业文明,因此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实际上反映的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故选B项。答案:B15.近代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D.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解析:三元里抗英斗争、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都体
10、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才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材料三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三)(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两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心态有何变
11、化?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解析:第(1)问观察图1标示的区域在渤海一带,又有朝鲜半岛的丰岛、平壤,山东半岛的威海卫等地点,即可判断。观察图2可以看出这是一张表示中国的图纸,上面各种动物各据一方,图下方则是西方列强,因此推断出是西方列强正准备瓜分中国。根据所学知识,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图1所示事件是图2所示事件的历史背景,注意要根据题意进行具体说明。第(2)问则首先要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判断出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前后对中国及人民态度的变化。参考答案:(1)图1:中日甲午战争;图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关联: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强迫
12、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2)变化:材料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不堪一击,中国将很快成为其殖民地;材料三则认为中国人民富有民族精神,坚决捍卫民族尊严,西方列强不可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言之成理即可)。举例: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与日军英勇作战,邓世昌等将士英勇牺牲;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率领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义和团战士英勇抵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
13、。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发生了哪几次重要战役?材料二在18941895年中日之战后,日本首先确立了被称为“亚
14、洲大国”的权利,赫德伤心地说:“日本的发展和表现,无疑是进化的一个最大奇迹,而且它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事物的进一步演变,日本人将更热爱工作,整个东方都将感到一只巨手在活动。”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弄得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美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3)日本通过哪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了被称为亚洲大国的权利”?(4)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解析:第(1)问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及对外扩张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从列强、中国等方面归纳出有利的外部环境。第(2)问根据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进行列举。第(3)问联系促进日本国力强盛的明治维新及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归纳。第(4)问结合义和团在北京抗击外国侵略及其失败的史实回答。参考答案:(1)为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列强的纵容、支持;清政府的腐败落后。(2)丰岛战役、黄海海战。(3)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4)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