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03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质量抽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一、 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同学想了解2500多年前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他可以查阅A荷马史诗B历史C摩诃婆罗多D吉尔伽美什2有关历史发展之动力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地理环境制约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B杰出人物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C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是“合力” D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加速度”3“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

2、抚直接发布命令。盖仍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文中省略的应该是A中朝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41357年法王约翰二世被英军俘虏,王太子查理为筹巨额赎金可能采取的行动是A强迫教会缴纳贡金 B直接要求城市加税 C要求农奴增加地租 D请求三级会议帮助5下列是历史课本剧屋大维中的台词,其中符合历史逻辑的是A上帝帮助我战胜敌人 B自由民都是罗马的公民C我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D我是元老院的首席元老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马丁路德6右表是按照某专题列出的历史人物,推测该专题研究的是A科技发展史 B殖民扩张史 C宗教发展史D东学西渐史7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3、A国王的权威 B土地与契约 C宗教与习俗 D宗法与血缘8正当中国人沉浸在康乾盛世的幻境中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种新的文明,一场伟大的革命,一个新的运动正在萌发和蓬勃发展。它们分别是A伊斯兰文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B民族国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D大学崛起/现代化/社会主义运动9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叙述,较为恰当的是A阐明基督教义,促使欧洲人重新领会神的启示B宣传自由与理性,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C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开始探索东方未知世界D宣传新教思想,战胜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愚昧10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茶叶价值白银400万两,而销往中

4、国的主要商品的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运出的茶叶总值。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A开展工业革命,生产优质产品 B深化圈地运动,增加羊毛产量C扩大鸦片种植,偷运毒品来华 D加紧对外掠夺,发动鸦片战争1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12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国力差异 B制度差异 C观念差异D时代差异13右图是南北朝晚期的形势图,最后一个消失的政权是A

5、 B C D14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 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 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贵C立足边缘地区,勿入京畿重地D研究天文历算,不得涉猎儒学15下列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存在的矛盾是平定准噶尔图卷尼布楚条约文本 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的矛盾 清朝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矛盾 中华民族与欧洲侵略者的矛盾 祖国统一与分裂国家的矛盾A B C D16同文馆、天津水师学堂等在招生时,报考者寥寥,在毕业后还需要给予科甲出身,李鸿章甚至不得不奏请新式学堂学生一体参加乡试。此现象反映了A新式学堂教学目标虚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B新式学堂教学质量不高

6、,毕业学生素质较低C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对新式人才需求少D科举影响大,近代教育需依附传统教育生存 17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组建“责任内阁”,结果却导致了清廷的迅速败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内阁A遭到满族权贵反对,有名无实 B以满族皇族为主,导致众叛亲离C是“早产儿”,未能获得国会认可 D拒绝任何社会变革,导致民众普遍反对18有学者评论:“其(太平天国)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文中的宗教是指A儒家学说B黄老思想 C拜上帝会 D基督教191898年6月,李鸿章在致儿信中说:“学堂之事,上意甚为注重,闻每日

7、与枢廷讨论者多学堂、工商等事,惜瘦驽庸懦辈不足赞襄,致辈窃东西洋皮毛,言听计从。”信中 “瘦驽庸懦辈”是指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20某同学以1899年的上海为主题,创设了下列场景,其中可能被老师否决的是A很多市民到商务印书馆购买新书 B报童们在租界内兜售申报C新式学堂师生讨论近代数理知识 D知县在县衙公堂阅读民报21下列观点,可能得到梁启超赞誉或提倡的是A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C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D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22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

8、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3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一文中评价新文化时代的人物时曾说道:“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将陈胡并立是因为他们A反对专制独裁,讴歌十月革命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白话文运动 C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 D崇尚美国的政治模式,号召民主革命ATLANTIC CHARTER24“民国建设肇始,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袁世凯所谨守的是A同

9、盟会纲领 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25右图是二战时期创作的一幅漫画,若为添加主题,较恰 当的是A今日共同战斗,明日一起重建B兄弟情重,但要经得住困难考验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D兄弟不打不相识,家和不怕外人欺26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惧乎哉”。文中省略的是A苏、美、英、法 B中、美、英、法 C中、美、英、苏 D英、美、苏、意27英国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不断激化,主要反映在政治:君权神授反对专制 经济:专卖重税自由经济宗教:推行

10、国教倡导清教 文化:文化专制文化自由A BC D28九国公约规定“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在当时看来,“发展并维持的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 D“伪满洲国”政府29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记者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周恩来所说的 “错事”是指A为反对美国拒绝参加联合国 B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私有制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于求成 D派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301951年4月,

11、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其作用是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奠定了欧洲进一步联合的基础 防范了军国主义的复活A B C D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A宗教 B法律 C经济 D文化32安徽巡抚王植在给道光帝的条陈中写道:他壮年时,一乡一集,无业游民不过数人,今则数百家之聚数十人不等。导致游民激增的主要原因A两极分化,土地趋向集中 B人口增殖,商品经济冲击C西方入侵,自然经济走向解体D政治腐败,传统伦理逐渐瓦解33据统计,鸦片战争

12、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据此,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农民传统的家庭纺织业逐渐瓦解B中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渐解体C中国近代化和商品化的速度逐渐加快D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美国军舰34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喻指A孔孟之道B程朱理学C传统观念D民主平等35右图是创作于二战期间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立场是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二、

13、非选择题(共75分)36“子”字中的历史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如微子、箕子之类。春秋初期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称“子”;到春秋中期以后,诸侯的卿就普遍称“子”;到春秋、战国之际, “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子、墨子之类。到战国时代,“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摘自杨宽战国史 问题:(10分)(1)从春秋以前到战国,“子”的含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3分)(2)从“子”的含义变化中可透视出哪些历史信息?(7分)37“君主的烦恼”公元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面临着共同的烦恼。历史经验丰富的中国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对策,西欧的君王则到13世纪才有了希

14、望。问题:(10分)(1)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所面临的共同烦恼是什么?(2分)(2)10世纪时,中国皇帝为解除烦恼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对策?(4分)(3)西欧君王为什么直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4分)38军人的沉浮材料一君主专制建立后,军人地位日趋下降,并逐渐成为人所不耻的贱民阶层。在民众心中逐渐养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日常心理。材料二近代以来,军人一下子活跃和突出出来,成为社会风云人物,站在了时代的潮头。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几乎都同军事有关。“军人者,据国家最重要之地,则亦为国家最优遇者。” 以上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问题:(9分)(1)君主专制

15、建立后,军人为什么逐渐成为人所不耻的贱民阶层?(3分)(2)列举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与军事有关事例各一个。(3分)(3) 近代以来,导致军人站在时代潮头的原因有哪些?(3分)39.“领先的欧洲”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欧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1914年以前似乎不可侵犯的世界霸权。摘自全球通史问题:(11分)(1)1763年至1914年,欧洲是怎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5分)(2)1914年以来几十年中,导致西欧衰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3)为什么说“正

16、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西欧在1914年前的世界霸权”?(2分)40世界进步的动力纵观(二战)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这三股力量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世界历史的中心内容,展示了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大学世界历史问题:(12分)(1) 战后出现了哪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5分)(2)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里?(4分)(3) 战后推进世界民主进程的有利因素有哪些?(3分)41“中学”与“人学”材料一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

17、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娱;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严复论世变之亟1895年2月材料二非为天地人三学,则无以尽事理之悠久博大与蕃变也,而三学之中,则人学为尤急切。严复原强1895年材料三曩者吾人以西人所知,但商业耳,火器耳,术艺耳,星历耳。自近人稍稍译著,乃恍然见西人之所以立国以致强盛者,实有其盛大之源。 严复英文汉诂1904年问题(23分)(1)材料一中“三纲”是指什么?

18、(3分)(2)从材料一中概述西方是从哪些方面重视“人学”的?(3分)(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严复所言的西方“盛大之源”是什么?(2分)(4)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严复所持观点的看法。(15分)浦东新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抽测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分题:1、B;2、C;3、D ;4、D;5、D; 6、C;7、B;8、C;9、B;10、C;11、C;12、B;13、D;14、A;15、B; 16、D;17、B;18、C;19、C;20、D;21、D;22、B;23、B;24、C;25、A; 26、C;27、A ;28、B;29、C;30、D。3分题:31、D(AB);32、C(AB);

19、33、A(BC);34、C(AB);35、D(BC)二、非选择题36、10分(1)答案1:由对统治者(或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学者的尊称;(2分)由对少数学者的尊称转变为对一般学者的尊称。(1分)(回答子的含义是“卿”不得分)答案2:从政治称呼转变为文化称呼。(1分)(2)从“子”含义变化中可以看出周王权威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坐大(2分);教育与学术逐步向下层转移(平民转移)(1分),“士”阶层兴起并日趋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分)。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2分)37、10分(1)地方势力(分裂割据势力)对王权(或皇权)的挑战和威胁。(2分)(或地方割据势

20、力坐大威胁王权)。(2)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三衙和皇帝共同统兵的体制(1分);实行内重外轻(或守内虚外、或强干弱枝)的方针,分散各级军权(1分);推行重文轻武国策(或文官体制),通过科举制度提拔文人担任官职(1分);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1分)。(3)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为自身利益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分享政治权力(2分);随后,英法等国相继出现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司法和军事等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王的地位。(2分)38、(9分)(1)君主为维护专制中央集权统治,防

21、范军人乱政和地方割据势力(2分);儒家传统文化的诱导(1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总分3分)(2)曾国藩创办湘军(创建建军用工业或军事行动);李鸿章创办淮军(或李鸿章创办北洋舰队、或李鸿章创建建军用工业);袁世凯编练新军(或北洋军)。(任一, 1分,共计3分)(3)近代以来,外患内忧不断,战争频发,军队壮大,军人日渐活跃和突出(2分);中国现代化是从强兵富国(或练兵制器或从军事)开始,站在了时代潮头。(1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总分3分)39、11分(1)经济上: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或工业革命)率先在欧洲启动,以优势的经济和技术领先世界;政治上: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2、领先世界;文化上:启蒙运动发端并兴盛于欧洲,对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外关系: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确立殖民霸主的地位。(每个点1分,共4分,叙述分1分)(2)两次世界大战,主要以欧洲为战场,导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元气大伤(1分);一战后,美日崛起,并参与到瓜分世界的竞争中,也严重削弱了西欧(1分);二战后欧洲的分裂和两大阵营对抗,也影响了欧洲的地位(1分);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也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的影响(1分)。(3)随着欧洲发展和扩张,(1分)一些落后国家和民族,逐渐采纳西欧文明成果来对抗西欧,逐渐削弱了西欧的世界霸权。(1分)40、12分(1)

23、鉴于战争之教训以及战后重建和发展之需要 (如结合战时和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回答和平成为时代之需要也可)(1分);国际组织与协商机制(如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国际间对话,协调国际间矛盾和冲突,也为世界和平增添了一道屏障(2分);战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互相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以及核战争的威胁等,也促使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为和平进行努力(1分);若回答战后美苏冷战势均力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以及殖民体系瓦解和第三世界兴起;新中国的崛起,也是捍卫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可以给分(任一,1分)(总分不超过5分)。(2)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分

24、);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或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可),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整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个覆盖全球的世界贸易体系(列举具体史实也可)已经破茧而出(2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陆续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区域一体化(如欧盟、东盟等建立),加强了区间社会经济联系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任一,1分)。(3)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兴起;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两大阵营分化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对法西斯政权的民主化改造;苏东巨变;各国的内政改革等都有利于推进世界民主进程。(任三,3分)41、23分(1)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3分)(2)社会政治、

25、经济习俗、为学、自然与个人(对灾祸看法)(任三、3分)(3)社会科学,或人学。(2分)(4)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多维度论述。(1315分)能提炼出正确观点,并能对该观点产生的背景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和评价。(如:对观点本身的认识;对观点产生背景的认识;对观点影响的评价)示例:提出要革新图强,必须重视社会科学,尤其重视人的作用。产生该观点是基于对西方的接触、观察、比较;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及实践的认识;是基于对中西方的国情的比较。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论述:论述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从两个线索与材料之间建立联系,并对此

26、作出解释。(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充分。视角:提炼观点较正确,能从两个纬度进行阐释和评价,但不能建立有效联系。如:纬度一,基于对西方“人学”学习的进步性认识 纬度二,基于中国国情与西方比较的认识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和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少材料。视角:只单一纬度如基于对西方先进文化接触、观察、认识论述严复观点。叙述:仅能列举。答案4:观点不太明确,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答案5: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参考范例:综述上述材料,严复

27、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现中西差异和盛衰之源在于社会和人文,反映了其远见和卓识。首先,严复先生向西方学习,重视社会科学的观点在当时是具有超越性的。他了不起的地方是通过与西方的深入接触与全面观察,突破洋务运动所认为的西方优势不过“商业耳,火器耳,术艺耳,星历耳”,发现西方值得学习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等器物之用,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知晓了西方“立国以致强盛者”另有盛大之源,发现社会科学对国家强盛的巨大贡献,这在当时是一种远见。其次,严复先生的认识并非仅依靠其理论的思维,而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及实践的认识,基于对中西方的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比较。他知道国家富强必建立于本国固有之基础,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8、,在论世变之亟一文中,揭示了中国崇权威、讲亲情、重传统、美谦屈的保守特点,通过自我认识,发现本民族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从观察中国人与西方人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等方面的比较入手,发现了西方社会的长处:讲平等、民主与公正;崇尚竞争、发展和创新;并且重视人才、鼓励个性等等。以此为据,推断出对国家富强更急迫关键的是“人学”。认为改变人与制度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发人深省,见识深远。当然,严复先生毕竟受时代所限,其观点亦有不足之处。他虽已看出中国落后的关键在“人学”,但如何在中国重视“人学”,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借鉴西方成功之经验,如何处理人和社会关系等有失偏颇或绝对化。在晚清权威尚存的世纪之交,严复先生能认识到社会科学的价值,尤其推崇人的作用,经过对中西方社会理性的比较,寻求变革求强的道路,是进步而可贵的;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代精英知识分子推动新旧交替的较理性选择。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