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5528 上传时间:2025-11-15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76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课件.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仅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论诗作,名篇纷呈,争奇斗艳。其中无数的优秀篇章,至今脍炙人口,具有广泛而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为了考查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古代诗歌阅读题。本专题就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进行分层、高效的讲解。任务一 真题感知高考真题01一、(2022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 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234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地方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的意思。1234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

3、: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离情。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1234二、(2021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

4、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234B解析:第三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水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未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也没有体现“天涯若比邻”的意思,而是希望友人能够饱览自然的秀美风光。123412344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

5、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作了铺垫。考情分析02一、考情分析1体裁上,以诗、词为主。2题材上,涉及怀友送别、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借事抒怀等。3作品时代上,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4题型上,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分值为9分。5考查角度上,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甚至出现了与关联教材中背诵诗歌名篇的比较鉴赏。6考查能力上,侧重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客观题的四个选项基本是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分析的考查;加强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

6、寄江州白司马,诗的寄赠对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实现了“所学”与“所考”相结合的目标。这种新趋势应在备考中予以重视。二、备考指导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第一,厘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第二,强化常识积累、文化积累、背诵积累。第三,梳理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