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2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上海市崇明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雅舍思雅应有高人立意,在梁实秋故居雅舍绿藤拂壁的灰暗临街墙上,镌了几纵行填绿的行书:“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这是实朴的雅,精致的雅,如粗布衫之于淑女裙,全非一格。以此语概括雅舍风度,可传其神。此语出自雅舍小品序,还是上个世纪读过。来到北碚居住,听说雅舍还在,很惊讶。因为印象中的雅舍,在四十年代初梁先生笔下已是不堪风雨,更兼鼠子们多年啮盗,即使存留,亦应是废墟一抔

2、了。来到它跟前,始知今日雅舍,并非缀补翻盖的老屋,应称之“雅舍遗址纪念馆”才是。它建于2003年,里面除一间布置成梁先生居室状所谓“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又挂了舒乙等人的题诗,没有其他,另几间均为先生生平介绍、照片、著作展示。细看一遍也只需半小时。这雅舍和当年阅读所得的雅舍自然很是不同。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先生后来从这间雅舍走向台湾,走向西雅图,走过程季淑,走过韩菁清蔚为大家的后事,全收集进雅舍里,倒冲淡了雅舍先前的气息。所谓先前的气息,我指的是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一间“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

3、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的房子,一间鼠阵蚊雷充斥、滂沱大雨中“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满室狼藉,抢救无及”的房子,一间“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房子,却赞它“有个性就可爱”,还以“雅”名之,透着倔犟,仿佛说你逼我背井离乡,想看我狼狈吧?我偏在这烂房子里雅给你看。在这间雅舍里,他趣说社会生相,应该还练习着给老舍做捧哏说相声。“雅”本一轻词小词,至此,重了大了,可属“大雅”之列。战乱贫乏期的“雅”在今人看也许不过是迫于无奈,真的大雅应该安定繁荣后现。但今天还是有人叹息诗歌没了大雅。2009年谢冕先生到西安,

4、借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说诗歌的大国气象决不是刻意、随意造出来的,它来自诗人的大视野,大境界。谢先生不说君王行猎霓裳羽衣是大国气象,单挑这两句诗解说,真有见地。欲品诗中大国气象,还真要先静静地模拟对胡虏用兵年代,长安民妇们心念着良人半夜浆洗寒衣那声音与气势,秋风吹送的“玉关情”,不是小院掩门的悲泣,而是一家捣,万户应,成片涌起的棰石捣衣声,在白霜也似的长安月色中一浪浪漫开,化成“何日平胡虏”的豪壮祝祷,这还不大气磅礴?谢先生由此生发道:“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所期待于当世的,是有着建安风骨的正声。现在轮到我们发出感叹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感慨“大雅久不作”的也还不限

5、于诗人。今天国运是山花烂漫金龙狂舞的旺势,大国气象自然是有的,但多在“最危险的时候”(地震、大水、冻雨),平时所见还少。全国政协委员孙怀山不久前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批评说:“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厚重的文化、稳健的气质、埋头苦干的精神,奢靡之风弱化民族精气神。”奢靡之风蔓延,症状之一是场面越做越大,一切只要好看,连小县城盖个办公楼,也敢“把银子花得淌海水似的”,可非但不显大国气象,反而只觉小家子气的摆谱。许多小民一有钱也不免争当场面专家,做足表面文章。卖手机的强调“拿着有面子”,卖车的吆喝“极尽奢华”,卖字的宣传说“练一手好字难,练一个好签名就容易了”,连小小的达人们都流光溢彩地,跳肚皮舞献秋波。李白那

6、个“绮丽不足珍”的傲岸,早已置换为“唯绮丽为珍”。而绮丽不但不是大国气象,反倒是“弱化民族精气神”的东西,于“正声”的“大雅”,是危险的销蚀。这种世风中人,能把雅舍放在眼里的还有几多?寒冷的圣诞节中午,我在那里的半小时,共有三对游客进入,且默默细读那些说明。小小的雅舍还是游动着暖意。使人觉得不爽的倒是那位看守雅舍、登记来访者身份证号的先生。告诉他“梁实秋和鲁迅发生了文学阶段性和普遍人性的论争”是弄错了,“阶段”应该是“阶级”,他头都不抬,很怪来人多事的样子,眼神定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注雅舍:位于重庆市北碚城区内。抗战时期梁实秋与友人吴景超共同购得一栋简陋的平房,以吴景超之妻龚业雅的名字,命名

7、为“雅舍”。梁实秋在雅舍寓居7年,创作雅舍小品20篇,反响很大,名噪于世。1根据上下文意,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或是 B也是 C不是 D更是2第段说雅舍先前的气息“倒冲淡了”的原因是 。(2分)3联系全文,简析作者写雅舍的意图。(4分)4第段和第段都引用了李白“绮丽不足珍”的诗句,辨析其作用的不同。(3分)5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种世风中人”,暗含对当下奢靡世风的批判。B段首问句,表明把雅舍的俭朴放在眼里的人不多。C“寒冷”与“暖意”对比,突显作者内心的坚守。D游客“默默细读”这一描写,表明人们都爱雅舍。6从全文看,归纳“思雅”中“雅”的两层涵

8、义。(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塔上的树易云武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船泊码头,便要去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然而我执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

9、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这时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响动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叫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我从来没有见过

10、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幽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鸟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我

11、缩着腿弓身下退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垒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

12、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僵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

13、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说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

14、节)7文中提及的沈从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高中课本节选了他的小说边城,小说中的主人公是 (1分)8联系上下文,填入第六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长 缠 沾 B 嵌 缠 挂C 扎 缠 挂 D 嵌 拧 滴9本文第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10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3分)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塔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B作者在第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C第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

15、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理解和尊重。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12请细读第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4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2)夕阳下, ,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3)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4)谢公宿处今尚在,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16、德, 。(诸葛亮出师表)(7)_,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登城 望湖楼晚景刘敞 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14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前者写的是,后者写的是疾风骤雨。(1分)15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登城首句中的“寒”字,既刻画出秋雨生寒的清冷特点,也流露出诗人的主观情绪。B望湖楼晚景首句中的 “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风势之猛。C两诗中的第三

17、句在结构上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D两首诗中都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6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

18、乎!”太祖从其议。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

19、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注 特进:官职名。 事:祭祀。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芝不报其书 ( )(2)若不胜掠 ( )(3)不可以折狱 ( )(4)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18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收以付狱 思试之斗以觇之B太祖从其议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芝为教与群下曰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因芝妻伯父董昭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19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而多所属托 B辄敕洛阳狱考竟C赐爵关内侯 D明主不厌人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0、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21联系全文,概括司马芝的品性特点。(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与冯宿论文书韩愈辱示初筮赋,实有意思。但力为之,古人不难到;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不知古文,真何用于今世也,然以俟知者知耳。昔扬子云著太玄,人皆笑之,子云曰:“世不我知,无害也;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子云死近千载,竟未有扬子云,可叹也!其时桓谭亦以雄书胜老子。老子未足道也

21、,子云岂止与老子争强而已乎?此未为知雄者。其弟子侯芭颇知之,以为其师之书胜周易。然侯之他文,不见于世,不知其人果如何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即使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足下岂不谓然乎?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然闵其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以之争名于时也。久不谈,聊感足下能自进于此,故复发愤一道。愈再拜。注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公同年进士。 扬子云:名雄。22第段中划线句通过写作者自己怪诞的遭遇,表现了 和 的矛盾。(2分)23简要说明第段的举例论证的作用。(3分)2

22、4结合全文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倡导写古文的韩愈认为,向古人学习写作古文已经很困难了,而更难的是不为世人所认可。B韩愈认为相对于太玄,老子不足道,是因为他尊崇儒家道统。C这封信是韩愈对于古文的好处不为人知,由所感发而作,从中也流露出他的坚强和自信。D这封信文笔简洁,强烈的感情贯穿始终。25结合课文师说的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段作者列举李翱、张籍学习状况的作用。(4分)二 写 作 (70分)26中国历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近日,中华书局推出的唐诗排行榜首次对文学作品以排行榜的形式加以排序。据出版方称,这个排行榜是采集关于唐诗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

23、计算出来的。这一排序在学界引起了争论,有人认为这样的排序没有必要,有人质疑排序的依据,也有人认为中华书局以排行榜的形式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有积极意义。相关链接唐诗排行榜前十名:1黄鹤楼 崔颢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凉州词 王之涣 4登鹳雀楼 王之涣 5登岳阳楼 杜甫 6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7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8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蜀道难 李白对中华书局的这一做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一(18分)1(2分)C2(2分)纪念馆主要展示梁实秋先生生平介绍、照片、著作;装修后的雅舍遮蔽了先前

24、的实朴;人们关注他成为大家的后事。(1点1分,2点满分)3(4分)呈现雅舍的变化,反映当今人们浮躁的心态;联系现实,对生活中缺乏实朴、崇尚奢靡的反思(或呼唤大国气象、大国风范)。(1点2分)4(3分)第段由李白的期待,引发对现实中大雅缺失的感慨(或对大雅的期待);第段表明现实的奢靡已置换了李白的傲岸,强调绮丽的危害。(1点2分,2点满分)5(3分) D6(4分)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倔强、自得其乐的心态(或: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厚重、稳健、埋头苦干的精神。(1点2分)二(20分)7(1分)翠翠 8(2分)B9(4分)(1)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2)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25、(每点2分)10(3分)(1)因有青苔,防滑倒;(2)躲避鸟的袭击;(3)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11(6分)CE12(4分)(1)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2)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3)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1点1分,2点2分,3点4分)(三)(6分)13、(1)何事长向别时圆(2)酒旆闲(3)吾尝跂而望矣(4)渌水荡漾清猿啼(5)悟以往之不谏 (6)恢弘志士之气(7)流连戏蝶时时舞(8)岂因祸福避趋之(四)(8分)14、(1分)和风细雨(濛濛细雨、毛毛细雨、绵绵细雨、山城微雨) 15、(3分)A16、(4分)刘诗用

26、“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五)(17分)17、(4分)(1)回复,答复 (2)能承受、能承担 (3)判决 (4)自夸,夸耀18、(2分)D 19、(2分)C20、(6分)(1)后来刘勋因为不遵守法度被诛杀,与他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但司马芝却因不循私而被人们称道。(省略部分补全1分,“交关”l分,被动句1分)(2)君王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

27、到治理的原因。(“劣”“祸”,活用作动词1分,特殊句式l分,“所以”1分)21、(3分)依法办事,不循私情;善于断案;为人正直,不惧权势;一心为国,不谋私利。(一点1分)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县令。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守法度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有人偷窃了官府的白绸放在厕所上

28、面。吏卒们怀疑是女工干的,就把她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司马芝说:“处罚罪行时的失误,都是失误在用刑过分苛刻残暴上。现在先找到了赃物,然后才去审讯,求得供词。如果她们经不住拷打,有可能被迫说假话承认偷窃。根据假话定的案情,是不能用来判断罪案的。而且执政宽大简便,使人民容易服从,这是德行高尚人物的教化。不放过一个有罪的人,只是平庸世道的治理方法罢了。如今我宽恕了这些嫌疑犯,用来发扬使人民容易服从的道义,不也是可以的吗?”魏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

29、马芝,没有替他传话。司马芝制定教令给下属官员们写了告示,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属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魏明帝继位以后,赐给司马芝关内侯的爵位。不久,特进曹洪的奶妈当,和临汾公主的侍者共同祭祀了无涧神,被关进监狱。卞太后派遣黄门官到官府中传达她的命令。司马芝不让通报,当即下令让洛阳监狱把这二人拷打至死。司马芝作了十一年官,多次评议那些

30、法令律条中不便施行的条款。他处在公卿中间,都根据正道办事。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六)(11分)22(2分)写作古文;文坛流俗。23(2分)举扬子云不但为当世人非笑,且千年来未得知音的事例,有力地得出真正的作者不求人知的结论,并表达了将坚守自己主张的信念。24(3分)A25(3分)赞赏他们能够从师学习;感叹弃俗尚而写作古文的寂寞;激励同道。(一点2分)我看你写的初筮赋,确实很有意思。只要尽力写文章

31、,古人也不是难以学习的;只是不知像古人一样直率,怎么会得到今人的赏识?我写文章的时间很久了,常常自己觉得文章写得好的,那么别人必定以为不好。自己有点小小的得意,别人也就觉得有点小小的怪异;自己觉得非常得意,那么别人就会觉得非常怪异。有时为了应付写一点俗不可耐的文字,下笔时自己也觉得惭愧。等到拿给别人看,别人却认为写得好。自己内心有点小小的惭愧的文字受到别人小小的赞扬,自己感到非常惭愧的文字别人就一定认为写得非常好。不知古文对今世真的有什么用啊,(如果)这样,那么还是等待着今世有智者来赏识你的文章吧。从前扬雄写太玄,人们都笑他,扬雄说:“世人不理解我,没有关系;后世再有像我扬子云一样的人,一定会

32、喜欢我的太玄的。”扬雄死了将近一千年,竟然没有一个像扬雄一样的人出现,真令人叹息啊!那时桓谭也认为扬雄的书胜过老子。老子不值得称道,扬雄岂止是与老子比比哪个更强而已?桓谭还不是理解扬雄的人。扬雄的弟子侯芭很了解他,认为自己老师的书胜过周易。然而侯芭的文章,在世上无法见到,不知那人果真怎么样。从这一点来说,作者不祈求别人了解自己,是明摆着的。先生的文章,正面对着百代之人要等待圣人的再世才能读懂,要询问鬼神才能没有疑惑(的境地)。难道不是在先生意料之中吗?近来李翱跟着我学习写文章,很有收获,然而他家贫困,家里要做的事很多,未能完成学业。有一个张籍,年长于李翱,也跟着我学习写文章,他的文章与李翱不相上下,他花了一二年时间来学写文章,差不多写得很好了。然而我为他抛弃了世俗风尚,从事着寂寞的事情,却想靠这个来在当世扬名而感到哀伤。我和你很长时间没有交谈了,感到您能这样自己要求上进,所以又发泄一通自己内心的愤懑。韩愈再拜。二 写作 70分 26、(70分)略-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