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特点类型 菌落荚膜毒性S 型大而光滑有有R 型小而粗糙无无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与结果(2)结论:DNA 是“转化因子”,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2)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 酶将
2、S 型细菌的 DNA 分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图解,请分析:(1)在对 R 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分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依据上述实验,可作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假设。1肺炎双球菌两个转化实验的比较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科学家格里菲斯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实验原理S 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进行对照S 型细
3、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实验构思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观察小鼠是否死亡培养基中菌落类型实验结论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所用的材料相同:都巧妙选用 R 型和 S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仅说明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则是前者的延伸,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2S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转化的实质(1)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
4、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2)转化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DNA 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3)一般情况下,转化率很低,形成的 S 型细菌很少,转化后形成的 S 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快速繁殖形成大量的 S 型细菌,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命题点一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分析1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a、d 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 d 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 S 型活细菌是由 S 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D从变异的角度看,
5、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答案 A解析 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图中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四组实验的处理方法不同并相互对照,A 正确;a、d 两组小鼠是由于感染了 S型活细菌后患败血症死亡的,B 错误;d 组小鼠体内出现的 S 型活细菌是由 R 型活细菌转化而来的,C 错误;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 型、R 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答案 B解析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
6、细菌,由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以及 S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的繁殖,小鼠体内的 S 型细菌会表现为逻辑斯蒂增长。R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由于开始时大部分被小鼠免疫系统所消灭,导致 R 型细菌减少,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 型细菌也表现出逻辑斯蒂增长。命题点二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分析3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用 DNA 酶处理从 S 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 后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 型细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直接证明 S 型细菌的 DNA 不是促进 R 型细菌转化的因素B补充 R 型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7、C证明 R 型细菌生长不需要 DNAD与“以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答案 D解析“用 DNA 酶处理从 S 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的目的是与“以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说明 DNA 的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D 项正确。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S 型细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R 型细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R 型细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注射到小鼠体内S 型细菌DNA
8、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细菌的 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 D解析 对 4 个实验的分析如下:中 DNA 酶能将 S 型细菌的 DNA 水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不能引起 R 型细菌的转化,无 S 型细菌的形成,小鼠存活;中 DNA 酶能水解 R 型细菌的 DNA,但小鼠体内注入了有毒性的 S 型细菌,小鼠死亡;中高温处理之后,R 型细菌已经死亡,且 DNA 酶已经失活,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有 S 型细菌的 DNA 和 R 型细菌的 DNA,没有活
9、的 S 型细菌,小鼠存活;中最终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有 S 型细菌的 DNA 和 R型细菌的 DNA,小鼠存活。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细菌体内,进而在 R 型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使之具有相应的毒性,因而导致小鼠死亡。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 35S、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2实验材料: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
10、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 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 进入了宿主细胞内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 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5.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3)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4)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噬
11、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思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1)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2)细胞外的 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1噬菌体增殖的条件(1)场所:大肠杆菌。(2)蛋白质的合成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3)DNA 的合成原料:大肠杆菌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噬菌体的DNA2噬
12、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注意的三个易误点(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2)不能标记 C、H、O、N,因这些元素是蛋白质和 DNA 共有的,无法将 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3)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比较项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设计思路设法将 DNA 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 处理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
13、记 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直接分离法:分离 S 型细菌的多种组成物质,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检测结果的方式检测放射性位置观察菌落类型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命题点一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标记问题1赫尔希和蔡思于 1952 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 可用 15N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 32P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答案 B解析 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 DNA,对蛋白质和 DNA 进行标记要用
14、特有元素 35S 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 15N,C 项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 P,D 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 DNA 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 DNA 分离开,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故 B 项正确。2(2016忻州一中第一次月考)如果用 32P、35S、15N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 35S、15NB可在 DNA 中找到 32P、15NC可在外壳中找到 32P、15ND可在 DNA 中找到 32P、35S、15N答案 B解析 用 32P、35S、15N 标记后,亲
15、代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 32P、15N,蛋白质外壳中含有 35S、15N。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外壳留在外面,DNA 进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完全由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A、C 错误;子代噬菌体的 DNA 只有一部分含有亲代链(含 32P、15N),B 正确;DNA 中不含有 S 元素,D 错误。“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命题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3(2016武汉新起点调考)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赫尔希和蔡思的实验是以 T2 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B用含 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 DNA 含
16、有 32P 标记的噬菌体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D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答案 B解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 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 错误。4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 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 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 标记了
17、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答案 C解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 项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 项错误;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 DNA,子代噬菌体的 DNA 会含 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 项正确、D 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1)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
18、清液中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中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35S 标记的一组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子代噬菌体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1RNA 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1)过程(2)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
19、花叶病毒的 RNA 能自我复制,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 RNA 是它的遗传物质。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生物类型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体内核酸种类DNA 或 RNADNA 和 RNADNA 和RNA体内碱基种类4 种5 种5 种体内核苷酸种类4 种8 种8 种遗传物质DNA 或 RNADNADNA实例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乳酸菌、蓝细菌玉米、小麦、人3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2)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3
20、)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RNA()(4)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5)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病原体的遗传实验过程,请分析:(1)该病原体的生活方式是活细胞寄生。(2)该实验证明了该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是 RNA,而不是蛋白质。命题点一 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1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中的蛋白质和 RNABTMV 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 RNA 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 是 TMV 的主要遗传
21、物质答案 A解析 据图示分析,TMV 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 和蛋白质分离,A 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TMV 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B 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 TMV 的 RNA 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 错误;此实验说明 TMV 的遗传物质是 RNA,而不是蛋白质,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没有主次之分,D 错误。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 a、b 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 4 组实验结果(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 型 TMV 感染植物a 型a 型b 型 TMV 感染植物b 型b
22、型 组合病毒(a 型 TMV 的蛋白质b 型TMV 的 RNA)感染植物b 型a 型组合病毒(b 型 TMV 的蛋白质a 型TMV 的 RNA)感染植物a 型a 型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答案 C解析 因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决定病毒类型和病斑类型的是 RNA,而不是蛋白质。中的 RNA 是 b 型 TMV 的,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就应该是 b 型。命题点二 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疑难精讲1探究思路(1)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2)若探究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利用酶的专一性,破坏其一,看其二。2探究方法(1)分离提纯法:艾弗里
23、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100%。(2)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分别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目的:把 DNA 与蛋白质区分开。(3)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方法:将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毒。(4)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 DNA 水解酶,将 DNA 水解,观察起控制作用的物质是否还有控制作用,若“是”其遗传物质不是 DNA,若“否”其遗传物质可能是 DNA。3下面是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24、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略。(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 水解酶和 RNA水解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 A、B、C 三组,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 A、B、C 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_;_。若 A、B、C 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 DNA 也不是 RNA。
25、答案(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 DNA 水解酶、RNA 水解酶处理 A、B 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4)若 A、C 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 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若B、C 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 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解析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为 DNA 或 RNA 其中一种,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 DNA 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考点四 DNA 的粗
26、提取与鉴定1基本原理2操作过程(1)研碎细胞(细胞释放 DNA):将 30 g 香蕉切碎,放入研钵中,加入 2 g 氯化钠研磨直至成半流体状。(2)蛋白质与 DNA 分离:向研钵中加入 10 mL 蒸馏水或凉开水,搅拌。然后加入 10 mL 洗涤剂,轻轻搅拌。(3)过滤、析出 DNA:将混合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预冷的 10 mL 乙醇溶液,静置,即可产生絮状的 DNA。(4)获取 DNA: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 mL 生理盐水,将 DNA 挑至其中一支试管中,轻轻搅拌使其溶解。(5)鉴定 DNA: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4 mL 二苯胺,混匀后,放入沸水中加热 5 min。(6)观察现
27、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进行 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2)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 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3)将 DNA 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4)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 DNA 的提取()(5)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 DNA 获得量减少()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为“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请仔细观察并分析:(1)操作和都是加入蒸馏水,其目的一样吗?提示 不一样。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核物质;是稀释 NaC
28、l 溶液使其浓度接近 0.14molL1,去除溶于低浓度 NaCl 溶液的杂质。(2)操作中加入酒精的目的是什么?此时搅拌要注意什么?提示 中加入酒精的目的是析出 DNA,去除其中溶于酒精的杂质,这时候搅拌要沿一个方向,轻缓的进行。(3)操作中的粘稠物是如何获取的?加入 2 mol/L NaCl 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粘稠物是经过单层纱布过滤获得的;加入 2 mol/L NaCl 的目的是使 DNA 再次溶解。命题点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过程分析1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的作用是析出 DNA,因为 DNA 不溶于酒精B加入二苯胺后要沸水浴加热C洗涤液
29、中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碱,它们可使细胞膜破裂D对 DNA 进行鉴定时,无需设置两支试管答案 D解析 对 DNA 进行鉴定时,需要设置两支试管,形成对照。2做 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B猪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 DNA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D用鸡血提取 DNA 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答案 B解析 DNA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原则:一是容易获得,二是实验现象明显。做“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实验材料不选猪血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易提取到 DNA,而鸟类、爬行类等动物
30、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实验现象明显。DNA 与蛋白质在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比较2 mol/LNaCl 溶液0.14 mol/L NaCl 溶液溶解规律DNA溶解析出蛋白质部分发生盐析沉淀溶解NaCl 溶液从 2 mol/L降低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构建知识网络必背答题语句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5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
31、是 DNA 或 RNA。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1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思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 D解析 格里菲斯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项错误;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B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思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32、DNA 是利用大肠杆菌中含 32P 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标记的,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 项错误、D 项正确。2(2016大庆一模)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实验处理注射活的 R 型细菌注射活的 S 型细菌注射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注射活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实验结果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细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 4 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 S 型活细菌B对第 4 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 13
33、 组的实验为参照C本实验说明 R 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D本实验结论为“DNA 是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答案 D解析 本实验只能得出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需要通过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来得出的,D 错误。3(2013海南,13)关于 T2 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 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 和 DNA 都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繁殖答案 D解析 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 错误;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 错误;T2 噬菌
34、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C 错误。4(2016青岛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思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用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 B解析 中 32P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35S 标记的是细菌,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15N 标记了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放射性在沉淀
35、物和上清液中均出现。5(2013新课标,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ABCD答案 C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为 DNA 双螺旋结构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正确答案为 C
36、。6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BDNA 既溶于 2 mol/L NaCl 溶液也溶于蒸馏水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DDNA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答案 C解析 A 项,原则上含 DNA 的生物材料都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只是 DNA 含量高的材料成功的可能性更大。B 项,DNA 在 2 mol/L 的 NaCl 溶液和蒸馏水中溶解度都较大。C 项,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鸡血细胞会吸水破裂,玻棒搅拌会加快血细胞的破裂,但在蒸馏水中不会析出 DNA。D 项,DNA 溶液
37、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沸水浴加热,待冷却后变蓝色。1(2016银川九中第四次模拟)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D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答案 A解析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没有 DNA 高,且不能自我复制。2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 S 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添加 S 型细菌 DNA 的培养基中只长 S 型菌落
38、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 R 型细菌C实验结论是 S 型细菌的 DNA 使 R 型细菌发生了转化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 S 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答案 A解析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 S 型细菌 DNA 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 S 型和 R 型两种,A 错误。3(2016泰安二模)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B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 组产生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不能导致小鼠
39、死亡的是 A、C、D、E 四组答案 D解析 A 中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B 中是 S 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 中是 S 型细菌R 型细菌的 DNA,能使小鼠死亡;D 中是 R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E 中是 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 中是 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 DNA,能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E 组没有出现 S 型细菌,F 组出现转化的 S 型细菌,所以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A 正确;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
40、细菌混合,S 型细菌的 DNA 能将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所以 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B 正确;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S 型细菌的 DNA 能与 R 型细菌的 DNA 进行重新组合,进而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C 正确;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 和 F 组,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D、E 组,D 错误。4(2016广州一模)用 32P 或 35S 标记 T2 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
41、是 DNA 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 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 35S 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 35S,而部分可含有 32P答案 B解析 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 DNA 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A 正确;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 错误;35S 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C 正确;35S 标记组,35S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细菌的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 35S,32P 标记组,32P 标记
42、的亲代噬菌体的 DNA,会侵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 32P,D 正确。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思设计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为了获得 35S 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 35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T2 噬菌体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 32P 标记的 DNA,检测不到 35S 标记的蛋白质D用同位素 35S 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答案 C解析 由于噬菌体的成分只有 DNA 和蛋白质,没有 RNA,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
43、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B 错误;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会使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下层,D 错误。6赫尔希与蔡思用 32P 标记 T2 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32P 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C本实验的目的是独立研究 DNA 在遗传中的作用D本实验说明了 DNA 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答案
44、 B解析 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 DNA,正常情况下是要进入细菌体内传到子代噬菌体中的。在培养过程中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离心是为了把重的大肠杆菌沉淀,放射性主要在底部大肠杆菌体内的噬菌体中,上层有放射性说明噬菌体未侵入或有部分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7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思做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用 32P、35S 标记同一组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C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 32P 标记的 T2
45、 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低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答案 A解析 赫尔希和蔡思的实验应该用 32P、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不能同时标记,A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将核酸注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而不是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B 错误。该实验的结论为 DNA 是遗传物质,注意这个结论中不能加“主要”,C 错误。用 32P 标记的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培养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被释放,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将变低;
46、如果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D 错误。8(2017山东齐鲁名校调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C赫尔希和蔡思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D科瑞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
47、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是 DNA,A 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细菌培养技术,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 错误;赫尔希和蔡思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32P 或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C 正确;科瑞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 RNA 也是遗传物质,D 错误。9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 R 型肺炎双球菌中有无转化因子的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 S
48、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 R 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D实验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 B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 S 型细菌来说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有无转化因子的,最终通过小鼠是否死亡来判断,A 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 R 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 正确;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 错误;肺炎双球菌转
49、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 错误。10(2016长沙模拟)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ABCD答案 C解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属于 RNA 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11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
50、问题:(1)某人曾重复做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部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均匀分为若干组,将相应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如图中文字说明部分);c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DNA。请用 DNA 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方案如下:第一步:从 S 型细菌中提取出其 DNA。同时,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
51、将盛有等量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标号 A、B、C;第二步:_;第三步:_;第四步:_。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结论:_。通过本实验,还能得出的新结论:_。答案(1)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2)第二步:A 中不加任何提取物,B 中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C 中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顺序可变)第三步:在三组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等量的 R 型细菌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预测:A 中只有 R 型细菌菌落;B 中出现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两种
52、菌落;C 中只有 R型细菌菌落。结论:S 型细菌的 DNA 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DNA 只有在结构保持完整、未被破坏的前提下才具有促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功能解析 第(2)题是验证实验。欲证明促进 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 DNA,可用 DNA 酶将 S 型细菌的 DNA 破坏,看其是否还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解答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组中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在对照组中,一组中不加任何提取物,另一组中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单一变量的控制,即只有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53、这一个实验变量,其余的变量(如接种的细菌种类、数量以及培养条件等)应基本相同。121952 年赫尔希和蔡思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为其所做实验中的一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噬菌体的核酸位于_(用图 1 中字母表示)。(2)在图 2 实验过程中,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_。(3)图 2 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由实验结果可知,此次实验的标记元素是_,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进入了细菌。该组实验能否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_(填“能”或“不能”)。答案(1)A(2)细菌及进入细菌的噬菌体 DNA(或细菌及细菌中的噬菌体)(3)32P DNA 不能解析(1)图 1 中
54、,噬菌体的核酸位于其头部(A),由蛋白质外壳包被着。(2)在图 2 实验过程中,离心后的沉淀中含有细菌及进入细菌的噬菌体 DNA。(3)图 2 实验过程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所以标记元素是 32P。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DNA 进入了细菌。该组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3要研制诺瓦克病毒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1)实验原理:RNA 溶液在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蛋白质溶液与_反应显_色。_。(2)实验步骤: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诺瓦克病毒的溶液,编号 A、B、C。向 A 试管中滴加适量的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向 B 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浓盐酸与苔黑酚试剂,加热。向 C 试管中_。(3)请设计一个表格并记录实验结果。(4)实验结论:_。答案(1)双缩脲试剂 紫 DNA 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显蓝色(2)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3)表格如下:试管ABC试剂二苯胺苔黑酚双缩脲现象不变色绿色紫色成分不存在 DNARNA蛋白质(4)诺瓦克病毒的大分子组成为 RNA 和蛋白质注:(3)(4)其他答案也可,但表格内容要与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