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总结及补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完善与巩固第十单元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知识的联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总结列框图法展示本单元内容,见框图:海岛海域的开发地理背景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发与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合理布局产业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 南海资源的基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 外邻经济活跃的东南业位于西太平洋环带上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 洋光热资源海洋资源:生物、渔业、油气、旅游海岸带 丘陵台地 山地丘陵带发展特色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建设育种基地旅游开发扶持生态环保产业提
2、高公共环保意识加强海洋环境管理和监测二、单元补充材料1、海南简介海南,简称“琼”。海南岛属于大陆岛,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50万年以前,琼州海峡断层下陷,海南岛才从雷州半岛分离出来。因地处南天,孤悬海中,从宋代以来,人们称之为海南岛。儋耳,是海南岛最古老的名字。海南在历史上还有看许多美好的名字。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在汉朝,因为海南“郡在大海之中崖岸之边出珍珠,故称珠崖”。到唐朝,则因境内“土石俱白如玉而润”被称之琼山。自此以后,海南的名字与“琼”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素有琼州、琼管、琼莞、琼台、琼崖、琼瑶、琼岛之稳。海南设置政权机构之始海南古称珠崖、琼州、琼崖。汉武帝元封元年(前年)开始在岛上置
3、珠崖、儋耳二郡。此后行政建置多变,至唐末,设琼州都督府,领琼、崖、儋、振、万安州县。自明洪武三年(年),琼州府改隶广东,直到清末。民国时期海南仍为广东省派出机关管辖。年月成立海南特别区长官公署,为副省级政府。年月日全岛解放后,设海南行政公署,仍隶属广东省。1984年5月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8年4月成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期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设立1984年5月31日,中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议案,同年十月一日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成立,属广东省。1988年4月13日,中国七届全国人民代
4、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的位置气候海南省行政区划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岛地处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东经108度37分111度03分之间,陆地面积 33920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8万平方公里(含台湾省南部)的42.5%,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海域面积约200 万平方公里。北隔1018里宽的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西濒北部湾与越南遥遥相望,南和东南面临辽阔的南海和太平洋。南海诸岛位于北纬3度50分21度10分,东经109度30分118度45分之间,由二百
5、多个小岛、洲、礁、滩组成。海南岛是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交往最捷便的大门,从岛的南端榆林港到菲律宾的马尼拉,航程650里。海南省的气候具有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摄氏2226度。岛上阳光充沛,月最高均温25C28C,月最低均在10C以上,年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每年晴日在300天以上。全年皆为喜温、喜热作物的活跃生长期。盛夏, 除中午一段短暂时间为稍为炎热外,早晚有海风吹拂,十分凉爽; 严冬,北国冰封,雪花飘飘, 海南岛却春意盎然,绿遍天涯。广阔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是海南岛重要的水汽来源。每年下半年,南海和西太平洋面
6、上的大量水汽随东南风吹到海南岛上空,由于各种条件。形成地形雨、锋面雨、热雷雨、台风雨等,其中台风雨约占全岛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海南岛全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23百帕(琼中)至26百帕(三亚),即中部山区较也南部沿海较大。中部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他地区为半湿润区。海南的辖区面积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1950年4月30日解放,设立海南行政公署,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1984年年5月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8年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海南经
7、济特区,延续至今。海南省现行行政区划,突破了其他省、市、自治区现有机构模式,不设地区一级的中间层次,实行由省直接管辖市、县的行政体制。行政区域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直辖8个市(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和10个县、5个市辖区以及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海南的地形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 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
8、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 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 100平方公里的有 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一带入海,全长 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 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 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 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 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南海诸岛地
9、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 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米,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海南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7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28.04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5.5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
10、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待开发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连片,宜于开垦和机耕。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梁、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生热带植物有3000多种,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
11、,均取得成效。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作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咖啡、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植物资源】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世界热带的80个科显花植物属、种最多的第一类17科,海南全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142种;芳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动物资源】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6
12、7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黑熊、云豹等亦珍贵。据1998年5月公布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共记录了4个纲、32个目、77个科、320种动物。320种动物中,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属省级保护动物。发现历史上没记录过的鸟类14种。【南药资源】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4000多种植物可入药的约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
13、的是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水产资源】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全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40多种。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藻类等20多种。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
14、2种。【海盐资源】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盐场,沿海港湾滩涂许多地方都可以晒盐,主要集中于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全国大盐场之一。【矿产资源】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省共发现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种66种、产地320多处,其中列入海南矿产储量表的44种、产地205处。海南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
15、)、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探明的主要有莺歌崖131、东方11、乐东221等大型天然气田。玻璃用砂已探明大型矿床4处,矿床保有储量4187万吨,主要分布于儋州、东方、文昌等地。钛铁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已探明矿床2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处。锆英石砂矿已探明大型矿床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保有储量117.6万吨,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市县。宝石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位于文昌市境内,保有储量1.87万吨。富铁矿分布于昌江县石碌镇一带,保有储量2.37亿吨,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之一。铝土矿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位于海南岛北部的
16、蓬莱地区,保有储量2190.63万吨。饰面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屯昌、琼中、三亚、乐东、白沙等市县,花色品种主要有崖县红、翠玉红、翠白玉、四彩花、玫瑰红、芝麻白等。饮用天然矿泉水各市县均发现,至1999年底已勘查51处,审批总允许开采量3.09万立方米/日。热矿水已发现34处,经对11处进行勘查,共探明允许开采量4.69万立方米/日。据统计,海南玻璃用砂储量居全国第1位,锆英砂矿居第2位,钛铁砂矿和天然气居第3位,宝石(蓝宝石、红锆宝石)居第4位,饰面用花岗岩居第5位,富铁矿居第6位,铝土矿居第10位,饮用天然矿泉水和热矿水居前列。【水利资源】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开发约6
17、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立方米。【旅游资源】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海岸带景观在海南岛长达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涂森林景观红树林
18、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有乐东县尖峰岭、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有昌江县霸王岭黑
19、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市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县养鹿场等,旅游者可以去保护区观赏。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间中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五指山市太平山瀑布和琼中县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琼山市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
20、,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有不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氏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丘浚(明代名
21、臣)之墓,海瑞(明朝大清官)之墓,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伏波将军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阁等。革命纪念地有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等。还有宋庆龄故居及陈列馆等。民族风情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种植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
22、,一饱口福。2、海南岛从成因上属于大陆岛海南岛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峡最窄处仅18千米,海南岛原先也是与大陆连在一起的,地质时期的第四纪初琼州海峡断裂下陷,海南岛才开始与大陆分离,因此,按成因它与台湾岛、舟山群岛一样属于大陆岛。海岛按成因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等三类大陆岛:是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露出水面的岛屿,是地质特征与相邻的大陆基本相似,如台湾岛、海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洋岛: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及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群岛。冲积岛:主要是由大陆河流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故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如崇明岛。3、海南大特区为何强大不起
23、来?作为沿海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特区,其陆地面积是其他四个特区的数倍,而且又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资源十分富饶,生态环境优越。然而,海南岛建省办特区14年后的今天,无论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实力,都远不如其他四个特区。原因何在?一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认为:一再错过最佳战略机遇期,是海南办特区14年来最大的教训。最大特区走在特区最后长期处于封闭、原始状态的海南岛,原是广东省的最大贫困区。经过近14年办特区大开放带动大开发,社会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但是与其他四个特区横向比较,海南就相形见绌了,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深圳的14多一点。海南80以上的市县不但没能按照国家的要求涨工资,有的还靠
24、借债发工资。许多当地干部把海南特区戏称为“海南特困区”。三大失误痛失发展良机一是投资导向失误,造成“泡沫经济”。海南创办全国最大的特区,独具魅力,因而最初几年,海南就吸纳海内外资金400多亿元,投资力度很大;而且出现过“十万人才过琼州海峡”的可喜景象。但是,由于特区政府缺乏正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大批资金一齐投向房地产开发狂潮,形成了“经济泡沫”,致使海南的资源优势没能“开发”成为经济发展实力。二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思想解放不到位,致使中央赋予海南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并没有在最佳机遇期内充分发挥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是国内最早提出让外商投资成片开发的地区,但由于陷
25、入“爱国”与“卖国”的争论,错过了吸引外资的最佳时机,变成了令中央与海南省为之头痛的“最大半拉子工程”。三是“重陆轻海”,将最大的优势变成了最大的“劣势”。海南省管辖占全国海域面积23的南海,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海洋。邓小平当年提出创建海南岛经济特区的战略时,强调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开发南海的丰富资源。因此,加快开发南海,本应是海南特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可惜,海南从一开始并没有这样做,因而14年之后这个海洋大省的海洋开发文章尚未破题,更谈不上什么海洋经济强省。加快开发海洋形成共识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投资太少,渔业生产方式太落后。全省1.3万艘渔船,八成是10吨以下的小船,只能在家门口
26、作业;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如果建省初期把积压在房地产的400多亿元资金哪怕分出一半或14用来发展海洋渔业,今天的海南渔业产值起码是500亿元到1000亿元,效益就会比现在增长几十倍。更令人痛心的是,南海周边国家大肆抢占开发我南海油气和水产资源的行为却愈演愈烈。而在海南省管辖的南海“三沙(西沙、中沙、南沙)”至今未竖起一座井架,未生产一滴石油(气)。 海南在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泡沫”之后,各级领导已经认识到了加快开发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1世纪的头10年是我国开发南海资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充分发挥海南经济特区优势的最佳战略机遇期。(来源:瞭望2003年第3期)4、海南农业海南农业
27、概述 -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端,四季常绿,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 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季节差、名特优、无公害”三张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39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农业增加值249.78亿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616元,增加193元,增长8%。农业已成为海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反季节瓜菜 - 海南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全国
28、最大的天然大温室,也是全国重要的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海南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调优、调精、调高的原则,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全省冬季瓜菜的种植面积从1990的45万亩扩大到2003 年的272.3万亩,总产量从36万吨增加到343.8万吨。冬季瓜菜生产逐步走上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瓜菜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调减了泡椒、小西红柿、冬瓜、黄瓜等品种面积,增加了豆角、苦瓜、毛豆、紫长茄、小南瓜等价高畅销品种面积,引进推广了103个瓜菜新品种,逐步形成了东南、西南、西北、北部和中部地区各具特色的反季节瓜菜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主产区。热带
29、水果 - 海南岛素有“百果园”的美誉,热带水果达53种,遍布全岛各地,主要品种有香蕉、菠萝、芒果、杨桃、绿橙、毛叶枣、红毛丹、火龙果、荔枝、龙眼、番石榴、番木瓜等。建省以来,海南省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稀热带水果生产,使热带水果成为农业经济的又一产业和新的增长点。2003年末全省水果面积238.74万亩,产量148.05万吨。其中香蕉面积46.2万亩,产量84.2万吨;芒果面积70万亩,产量18万吨;荔枝面积48.3万亩,产量3.57万吨;菠萝面积19.8万亩,产量22.4万吨。热带作物 - 海南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品牌优势
30、,积极面向市场调整优化热作产业结构,加大实用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橡胶新割制、椰子、胡椒高产栽培、橡胶产品加工等技术的推广,有力地推动热带经济作物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省热带经济作物总面积达749万亩。其中,橡胶干胶产量31.6万吨,椰子产量2.29亿个,胡椒产量2.79万吨(干粒),槟榔产量5.59万吨(干果)。畜牧业 - 海南岛四面环海,具有天然的防疫屏障及区位、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为了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防疫监测、防疫屏障和兽药监察等体系,为创办畜禽产品出口基地创造良好的条件,1999年农业部决定把海南岛作为全国5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之一,并于2003
31、年通过验收。通过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海南畜牧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2003年全省肉类总产量53万吨,牧业产值71.82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海南畜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中国最大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成,将促进海南畜牧业加速发展。海南将按照“打基础上规模、打品牌上质量、抓加工上效益”的发展思路,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构筑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畜牧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畜禽加工业,健全畜禽产品市场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禽产品出
32、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全国主要畜禽商品出口基地。对外开放 -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充分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使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成为投资热点,有力地推动了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台商投资海南农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琼台农业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企业达250家,投资总额2.5亿美元,承租开发土地面积13万亩。投资形式多元化,涉及水果、花卉、瓜菜种植和栽培,水产品养殖加工、种苗繁育推广,观光农业等多个领域,引入优良品种80类500个,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在琼台农业合作的辐射和带动下,海南同港、澳、东南
33、亚以及欧美、日、韩、以色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合作和交流日益扩大,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优良的新品种不断引进到海南,海南农产品的品质和整体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乡镇企业 -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和热带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悄然崛起。200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3501家,比上年增加450家,增长14.7%;农产品加工产值104亿元,增加值25.8亿元,分别占全省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26.2%和10.3%。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农民增收,海南省委、省政府相接出台一系列扶持农
34、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运销型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 。5、陆地生物群落红树林红树林群落是地球上最奇妙、最特殊的生物群落。红树林群落主要生活在以赤道为中心的热带及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在海陆交界的潮间带形成壮观的海上森林,森林在潮起潮落的过程中经受着海水不断的冲刷。由于海陆交界处的生存环境非常特殊,红树林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来适应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
35、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
36、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三、单元典型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毛里求斯有许多方面值得海南好好学习。材料二:毛里求斯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明珠。岛屿四周是保护得非常完好的珊瑚礁。正是这些珊瑚礁,在印度洋海啸肆虐之时保住了这个岛国的安全。制糖业、高档次纺织业、旅游业是毛里求斯的主要经济支柱。材料三:1999年,我国海南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海南岛应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
37、产业、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生态文化、一流的生活环境的省份。(1)每当印度洋海水上涨时,毛里求斯沿岸却没有多大的风浪,其主要的原因是 。为了减轻海浪、风暴潮对海南岛海岸的侵蚀,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3分)(2)从产业发展的结构看,毛里求斯的产业特色鲜明,极少有产生污染的工业项目。海南岛在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的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 型工业和 产业。读“海南岛环状开发剖面图8”和海南岛果菜上市时间表,分析回答(4)(6)题:海南岛果菜上市时间表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蔬菜西瓜菠萝香蕉芒果荔枝 (3)甲地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 。(4)乙地带最适宜发展 农业,依据右表可知,该地发展 优势明显;在能源方面,这里可大力开发 。(5)丙地开发的有利条件是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 等,该地既是 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进基地。(6)丁处属于 海,该地的能源优势是 。答案:(1)珊瑚礁环绕(1分)禁止开采近海珊瑚礁(1分)保护并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 (1分) 建设环岛防护林带(1分) (2)生态(1分) 高技术(1分)(3)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1分) (4)热带(1分) 热带水果、蔬菜、花卉 (1分) 水能、沼气、风能 (1分)(5)城市集中(1分) 促进内陆资源 (1分) (6)南海(1分)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