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11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检测(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深邃(su) 山麓(l)慰藉(j) 草木峥嵘(zhn rn)B憔悴(qio) 瞭望(lio)沉溺(n) 含义隽永(jun)C山坳(o) 俯瞰(kn)苍穹(qin) 创巨痛深(chun)D夜阑(ln) 喟然(wi)昏眊(mo) 明眸善睐(mu)答案B解析A“藉”应读ji。C.“创”应读chun。D.“喟”应读ku,“眊”应读m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气概慷慨艰苦灼绝真知卓见B座落坐右铭大雨滂沱气势磅礴C阑干斑斓力挽狂澜无耻谰言D谛造缔听眩然泪下光彩炫目

2、答案C解析A“艰苦灼绝”应为“艰苦卓绝”,“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B.“座落”应为“坐落”,“坐右铭”应为“座右铭”。D.“谛造”应为“缔造”,“缔听”应为“谛听”,“眩然泪下”应为“泫然泪下”。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趾高气扬地奔向大海。A趋炎附势 B灵动C否则 D趾高气扬答案D解析D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A.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B.

3、灵动: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C.否则:如果不是这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会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的目标。同时还强调,_,_,_,_。真正做到建设为民、惠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在建项目施工,加快新项目开工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严格监理,坚持质量第一,严禁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A BC D答案D解析总起,紧承;施工需要监理,保证质量,所以接;同时,又是的条件,所以在后。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4、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5、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

6、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选自晋书吾彦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抗奇其勇略奇:对感到惊奇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 率:率领C乃更荐之 更:改变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 多:优秀答案B解析率:作表率。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7、)()A.B.C.D.答案B解析B代词,都代指“吾彦”。A.反问语气/陈述语气。C.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以,表原因。 D介词,凭借/连词,因而。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

8、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答案A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陷他,而且举荐他到其他地方当官。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答案D解析吴国的灭亡与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在

9、文中没有因果关系。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4分)译文:_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3分)译文:_(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能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_答案(1)陆抗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2)武干:平息九真士兵叛乱(“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任建

10、平太守时,铸造铁链阻断江面防备敌军。参考译文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出身贫寒家庭,兼有文武之才。身高八尺,徒手能杀死凶猛的野兽,体力无人能比。出仕吴国担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南征,军队非常壮观,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而叹。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陆抗对他的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

11、平郡的太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铸造铁链阻断江面。等到王濬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顺,或都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王濬的大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以礼相待。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随意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为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

12、,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座,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武帝很赞许他。调到雁门担任太守,顺阳王孙畅骄横放纵,以前的内史皆被他诬陷因而获罪。到了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清廉自律,充当属下的榜样,依法办事,严厉肃穆,大家都很敬畏恐惧。孙畅不能够诬陷他,就改变推荐他,希望吾彦除去顺阳内史的官职。后来吾彦升为员外散骑常侍。武帝曾经问吾彦说:“陆喜、陆抗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吾彦回答说:“道德名望方面,陆抗比不上陆喜;建立功勋做事方面,陆喜比不上陆抗。”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

13、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经常诋毁吾彦。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像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人,都出身贫寒,被人役使的人,但都担任内侍外镇的官职,没人讥讽他们。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于是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

14、,把当地的太守驱逐走了,九真贼帅赵祉围攻郡城,吾彦全力平息了这次叛乱。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平静。他亲自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朝廷征召他为大长秋。最终死于官职上。10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矾。(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并加以分析。(3分)答:_(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4分)答:_答案(1)“瘦”和“肥”。这两个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山的线条因云散去而

15、清晰柔和,水面因秋雨变得宽阔,极有趣味。(2)同意。“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已荡然无存,体现了作者淡泊恬静的超然情怀。上片景物描写烘托出作者对恬美宁静的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下片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作者自甘恬淡的情趣。(回答不同意言之成理亦可)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2)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而绝江河。(荀子劝学)(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韩愈师说)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

1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南北文风的交融袁行霈就南北朝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而言,是南方优越,北方滞后。这与文学人才的分布有关。永嘉之乱以后,北方人口大规模流徙,其中流向南方的最多,流向东北的次之,流向西北的又次之。这是造成南北各方文化实力悬殊的基本因素。而在南北各政权之间,随着对峙形势的进一步形成,文化方面的竞争更加明显,对南北文化构成一定的激励与影响。尽管北方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没有断绝汉文化的传统,甚至以得汉文化正统自居,但为了各自政权的需要,对汉文化的选择利用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各个政权在文化上的差异。北魏迁都洛阳

17、后的礼乐政刑措施,采自汉魏以及西晋制度甚多;在审美心理与文章气格上,也崇尚汉魏或西晋。政权的对峙并未造成文化的隔绝,这一时期南北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仍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北史文苑传概括地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这是南北文风差异的基本情况。不过,在南北之间,通过使臣往来等途径,导致人才交流与书籍交流,并逐渐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南北使臣的外交活动,在融通南北文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宋、齐与北魏时期,南方使臣入北后较易受到北人的称美,北方使臣南来时羡慕南方文化;而在梁、陈与东魏、北齐时期,南北使臣彼此各有争锋,北人的才学渐与南人抗衡。除了直接的诗歌赠和,使臣往

18、往还带回对方名家的作品。陶渊明集有北齐阳休之本,这也是南朝文学传入北朝并受到重视的一个有力证明。从中国历史上看,列国使臣的职能,主要表现为才辩与文学修养。相对来说,在风云变幻、利害冲突之际,使臣的辩才显得更重要。而在谋求交好、互观风俗之时,使臣的文学修养能带来特殊效果。在南北朝后期,作为一种风气,具备文雅之才已成为南北使臣人选的必要素养。双方才俊之士的直接交往,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文学上的相互学习与竞争。因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事而羁留使者,掳掠人才,或由于受到政治倾轧而逃奔敌国,这种楚材晋用方式,在客观上也促成南北之间的交流。前后入北的南人,较有诗才的有奔至后秦的韩延之,至北魏的王肃、萧琮,至东魏的

19、萧祇,至北齐的荀仲举等。徐陵出使东魏,因侯景之乱而羁留邺城达七年之久,从裴让之公馆宴酬南使徐陵诗可知他与当地人有诗酒应酬。西魏与北周所占据的关陇一带,本来在学术和文艺方面较为落后,但南方的许多才士以及著作流入关中,加速了南朝文学的北传,这些集部新书的传入,对关中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在南北接触中作用更大的,还是迁入北方的文士。宇文氏政权注意任用南人,不惜强留。庾信、王褒被强留北方,终身未归,这是分裂时代才有的特殊人生。不过,如此刻骨铭心的苦楚遭遇,竟嫁接出兼具南北之长的文学硕果,似乎是历史给予的一种补偿。(选自中国文学史,有删改)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南北朝文化发展不平

20、衡与人才分布、流向不平衡有关,但这种区别也对彼此构成一定的激励和影响。B南北朝各个政权在文化上的差异与统治者为了政权的需要对汉文化在选择、利用上的差异关系密切。C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交流十分广泛、深刻,外交活动、南方文士北迁等都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D南北朝文化方面的竞争造成政权的进一步对峙,各国富有才辩、文学修养高的使臣也没能解决问题。E南北朝是个分裂的时代,但因为文化的交融,它成为每一个文人都具备南北文风之长的时代。答案AC解析B对汉文化的不同选择、利用导致各个政权在文化上的差异的是北朝,没有南朝。D.因果颠倒,应是南北对峙局面的进一步形成造成南北文化竞争更加明显。E.说法绝对,不是所有的文人都

21、具备南北文风之长。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A南北朝时北方人口迁移次数多,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流向南方,促进了南方政权的进一步形成。B在西魏和北周时期,南方的文士和著作进入关中,影响了关中的文风,强化了南北朝文风的交融。C取得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都进行了汉化,并没有断绝汉文化的传统,有的还以得汉文化正统自居。D南北朝时期,从总体上看南方文化要优越于北方文化,但梁朝之后北方文化有超过南方文化之势。答案B解析A“促进了南方政权的进一步形成”错,文中只是说人口流向是造成南北各方文化实力悬殊的基本因素。C.说法绝对,文中只说“北方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没有断绝汉文化的传统”,但并未

22、表明取得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都进行了汉化。D.文中虽有梁朝时“北人的才学渐与南人抗衡”,但并不能推断出梁朝之后北方文化有超过南方文化之势。14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似乎是历史给予的一种补偿”中“补偿”的含义。(4分)答:_答案“补偿”是作者对文化现象的客观评价。南北朝本来是分裂、动荡的时代,给许多文士带来特殊的人生经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文人的交流,强化了南北朝文风的交融。文士历经辛酸,却收获了兼具南北之长的文学硕果。这时的文人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解析可以先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然后理解词语在语句中要表达的意思。理解“补偿”一词的含义可以分析作者用这个词语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了“补偿”一词是作者

23、对南北朝文风交融的评价即可得出答案。15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祖籍河南南阳,永嘉之乱后迁到江陵,入梁朝,梁武帝时出使东魏,与东魏文人讨论古代辞赋;梁元帝时出使西魏,因此时梁朝被灭,留在西魏,出任官职。北周灭西魏后,庾信又出仕北周。无论在梁朝还是西魏或北周,庾信都被当权者重用,有很多诗文传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庾信这种经历对南北朝文风交融的重要作用。(4分)答:_答案庾信在永嘉之乱后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去,几经时代变迁又出仕北周,特殊的经历有利于庾信吸收南北文风之长,创作出属于南北文风交融产物的优秀作品;他由北入南,与那个时代有同样经历的文士一起促进了南方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北方文化

24、吸收南方文化之长的需求;他由南入北,带去了南方文化,对南北朝文风交融意义非凡。解析注意分析庾信的经历与文章论述的相关情节的对应关系,比如庾信在永嘉之乱后迁往南方可与文中文士由北向南迁移对应,庾信出仕北周可与文中文士由南入北对应,参照相关论述则不难得出答案。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生命是优美的圆吴霜从此后,每年的春天对我来说都非同一般,因为那和我挚爱的父亲母亲的完美生命相关。春天又降临了,是一场湿漉漉的雨滴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季节,象征了年轻、向上,象征生命的更新换代。这或许就是父亲母亲选择初春时节离去的原因。六年前,母亲在四月的时候飞向天堂

25、。五年后同一时节,父亲也追随母亲而去。在他们离开这世界之前,作为女儿,我一直厮守在他们身边。无论父亲抑或母亲,他们的脸上始终充溢着一种微笑,眼神里始终有的是对生活的感激。父母亲一直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这种热爱充溢着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壮丽色彩。母亲新凤霞临终时七十二岁,肤色白皙、声调柔美,在她做客的常州宾馆里为热爱她的观众作画,她画了那么多大幅整张的寿桃、牡丹,人家满意,她也欣然。即便是后来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尽管失语,却一直目光炯炯,见到每个来看望他的人,都高兴地点头、拱手致意。父亲吴祖光八十六岁告别生命,去世前几天我为他做寿,推着轮椅走在石子路上,我看见他面色红润,指着一个从身边跑过去的孩子

26、,不断地笑着向我示意,他是在说:看,这孩子跑得多好,玩得多好!在寿宴上,除了父亲,满桌都是晚辈,大家欢笑着向他贺寿。父亲手举一杯红酒,开心地笑,然后一点点地抿,那是一瓶十年以上的干红,遵从医嘱,父亲晚年常喝的一种酒。过去,我从来不懂,有一天,生活会给你带来如此的缺失感,每天生活在身边的父母亲会突然间就永远地不见了,一种你生活在其中的熟悉了几十年的氛围刹那间消失了,无影无踪,再也不能复还。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只是,我们这个充满记忆的生命种群,在一个生命结束的时候,经常不愿接受现实而已。然而,这却给我的感官带来了一种奇妙的现象,那就是活动的物体离开以后从静止的存在中上升出来的一种美感。因此母亲用过

27、的拐杖,父亲常坐过的书桌,母亲的大批手稿,父亲和母亲合作的书画作品,甚至父亲从楼下那个叫“明珠”的小商场里买来的小扫把和小簸箕都奇迹般地生出一种静止的美。这些物件使我的头脑前所未有的活跃,往事清晰如洗,活灵活现。无形的生命游移在静止的物体之间,只能感悟却不可触摸。我心里纳闷,怎么会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又怎么会这样美?父母亲离开的时候,春风吹散了浮土,天空展现出清丽的深蓝色,树枝的顶端泛起青绿,干了一冬的土地变得潮湿沉睡的世界开始复苏,到处充满一种勃勃的朝气。因此,父亲和母亲的离去没有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悲伤。生命的完美是这样被凸显出来的,生时给人带来美感,死时还是如此。就像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浓

28、墨淡彩,从始至终,每个线条都玲珑,每抹颜色都精致。死亡怎么会有这样的作用?美丽得震颤了人的心灵。美丽发生在父母亲死亡来临以后。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感觉,一直是我在梦中都试图解答的题目。生命应该用一个优美的圆来表示,起点和终点在最后关头完美相接,生命的图画才完整。你知道,一个人是无法设计自己的死亡的。即便可以,也只能在宗教故事中,在小说电影中体现。可是这一次,是我在现实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虽然无可解释却无法拒绝。所以说,完美的生命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死亡。从此后,每年的春天对我来说都非同一般,因为那和我挚爱的父亲母亲的完美生命相关。于是,春天又一次地变成了怀念。没有忧

29、伤,只有无比的依恋。16作者抓住了哪几个细节来刻画父亲对生活的热爱?请分点概述。(4分)答:_答案患有老年痴呆后,父亲一直目光炯炯。向看望自己的人高兴地点头致意。轮椅上的父亲看着跑过的孩子笑着向我示意。寿宴上开心抿着红酒。1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两个自然段里紧扣“春天”来写?(5分)答:_答案父母亲是在初春时节离去的;春天令人鼓舞而充满朝气,父母亲在此时离去显得完美,凸显“生命是个优美的圆”这一主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18面对父母亲的离去,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是优美的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父母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在最后关头完美相接,应该用一个优美的圆来表示。父母

30、生时热爱生活,给人带来美感;离去时选择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朝气的春天。从父母的遗物中升华出一种静止的美。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阅读下面三幅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答案当你走向平衡点时,以为会越走越高。当你退回平衡点时,才发现平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生动的能力。首先要看懂图画: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人未到平衡点、走上坡路,过了平衡点、走下坡路,处在平衡点、在最高处三种情形。其次要认真分析处的示例文字:运用第二人称,揭示图中人所处的情形及其人生哲理。要注意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配文简

31、洁,用语准确,表达生动。20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意义深刻、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字。要相信,旅途不总是布满了陷阱,跌倒不总是浑身伤痛,噩梦不总是连着噩梦,总有一天醒来是满眼晨光。要相信,_答案(要相信,)天空不总是笼罩着乌云,地上不总是崎岖坎坷,厄运不总是伴着厄运,总有一天迎着朝阳唱凯歌。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表达需要仿写句式的能力。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前提下,考生要注意所写语句的结构和例句保持一致,所写语句的内容与例句相统一。同时,考生要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相似联想,联想到与材料相类似的内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仿写。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