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我们学习的新课烛之武退秦师,将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
2、春秋左氏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二、左传简介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二、左传简介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
3、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三、故事背景晋公子重耳流亡路线图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叔詹,郑国大夫。启,赞助。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离,同“罹”
4、(l),遭受。靖,安定。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侪(chi):类。固,本来。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相关内容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
5、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前632年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三、故事背景公元前630年郑新郑秦晋晋军秦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四、课文配乐朗读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
6、ifgngyuffnzhuju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zhq png五、字词注音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以:因为。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军:驻扎。名词动词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7、,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佚之狐:“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烛之武、佚之狐,都是郑国大夫。师:军队。之:代词,他。若:如果。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子:古代对人的尊称。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
8、断句的标志。然:然而。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夜:名词作状语。当夜。亡:使灭亡。使动用法。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
9、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以:相当于“而”。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焉:哪里,怎么。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朝
10、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肆:延伸,扩张。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唯:句首语气词,表示
11、希望。图:考虑。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盟:结盟。戍:守卫。说:同“悦”,高兴。乃:于是。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心平气和,平缓。诚恳,反问语气。委婉,平缓。反问,语调略高。较轻,有力而肯定拉长音
12、态度诚恳,中速读。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语速承前语气平缓,诚恳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亡郑无利,有小害对秦舍郑无害,有小利对秦亡郑将有大害对秦分析利弊,层层深入(表面)(深入)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
13、,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同“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易:交换二、善于分析利弊。一、善于利用矛盾。三、善于揣摩心理。(一)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四、讲究语言艺术。机智善辩的外交家七、总结(二)叙事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而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三点理由八、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秦 伯
14、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总结字词句1、通假字;2、古今异义;3、文言虚词;4、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13(古/今)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行李之往来(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今有急而求子(您,对人的敬称/儿子)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亦去之(离开/距离)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15、)古今异义文言虚词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于: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因为,表原因 连词,来 对,表对象 连词,又 连词,况且 代词,它郑国 代词,这件事 自己的 表商量语气,还是 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唯君图之 (考虑)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名词动词既东封郑(在东边)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16、)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名词状语词类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动词名词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形容词动词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肆其西封(扩张、延伸)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词类活用(烛之武)许之(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烛之武)夜,缒而出(主语)敢以(之)烦执事(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省略句特殊句式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且贰于
17、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倒装句特殊句式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要,怎么)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君之所知也(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本课验收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
18、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D本课验收 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D本课验收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C本课验收 5、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合称为“春秋三传”。本课验收左传编年公羊传谷梁传 7、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本课验收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经占卜之书,神秘而哲理至深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重在史事的陈述重在论议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主要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