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讲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高考考点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3高考真题【例 1】(2015 江苏)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D【解析】“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反映的是吴江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未体现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 A 项错误。“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当时农
2、村人们忙于纺织,故 B 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C 项。依据材料“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可看出,D 项是正确答案。【例 2】(2013 福建)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工人AB CDB【解析】选 B。材料中的信息“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说明唐代工匠不能随便更换职业,因此错误;同时材料中体现了不同的工种学习尽管时间长短不等,但以“年”计算,说明这些工匠不是临时工,所以也错误;
3、材料中工匠的学习时间长的达四年之久,说明工匠长期在官府作坊工作,而“教作者传家技”也说明工匠的职业是世袭的,所以正确,答案是 B 项。【例 3】(2013 天津)“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棉纺织业从宋朝到明朝地位的变化。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产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明朝中叶以后,棉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比如当时使用的花楼机,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
4、纹。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等,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 B 项。【重难突破】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1)形成和发展: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并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2)特征和地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
5、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2.资本主义萌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资本主义萌芽有不同看法。以下采纳的是教材普遍采用的观点。)时间:明朝中后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拥有较多资金的作坊主和商人(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背景:市民阶层的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地点: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开设“机房”;清朝时,具有资本主
6、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方式,代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残酷的封建剥削下,农民极端贫困,缺乏购买力,国内市场狭小。(购买力市场)(2)受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影响,工场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3)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受阻。(国际市场、政策)(4)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政策)(5)传统重农抑商等政策下,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政策)
7、归根结底,(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1官营手工业:(1)发展: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唐宋:出现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特点:优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不足: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服役,工匠不满。2私营手工业:(1)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2)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8、地位。(3)经营方式变化: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3家庭手工业:(1)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2)特点:十分普遍,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3)作用: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4岳麓版的不同说法:棉纺织业:宋末元初:边疆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工具,革新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
9、众的主要衣料。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田庄手工业: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一、选择题1“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A【解析】从题干中“处工,就官府”的信息可知,工“就官府”是工商食官制度,即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故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中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殷墟郭家庄发掘的 160 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 40 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
10、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 28 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 件青铜兵器和 900 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青铜礼器 40 件”“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 件青铜兵器和 900 多枚铜镞”可推断出“冶铜发达,青铜器使用多样”,选择 B。3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记载:“鼓橐(tu,袋子)吹埵(du,风箱的出风铁管),以销铜铁。”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这一记载可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冶炼铁器的国家B这一史料可用于证明西汉有了利用皮囊鼓风冶铁的技术C此记载当
11、属后人伪造,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后才有此项技术D这一史料证明西汉出现了使兵器更为坚韧锋利的灌钢法B【解析】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是用皮囊鼓风冶铁的技术,故可以说明 B 正确;因为没有记载到其他地方或者国家人工冶铁的史实,所以不能推论出 A;这项技术与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没有因果关系,故不能推论出 C 正确;D 不合史实,灌钢法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 D。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B【
12、解析】青铜器在三代主要是作礼器,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和地位;战国中晚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崩溃,奴隶主贵族地位下降,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所以青铜器风格朴素。故选 B。5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C【解析】题目要求选择能支持商代纺织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的材料,所以应该是考时间。A 所述史实出现于汉代,B 项应该是元代,D 项应该是在东汉,所以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因为甲骨文是反映商代历史的。6在我国“四大名锦”中,
13、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失传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D【解析】题干中涉及古代“蜀锦”可推断是古代手工业;工艺失传可以利用“工官制度”的弊端做出合理解释,因为“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导致的“失传”。故选 D。7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
14、主义萌芽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D【解析】材料本身反映出来的现象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棉花种植业和棉纺织业已经成为农家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缴纳民间赋税和公家、私人之花费“亦赖并济”,说明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了农耕经济的重要地位,D对。A、C 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 不全面,没有包括公私费用的花费,均不对。8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D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C【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可知,
15、人们广泛种植棉花,不再纺麻布,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所以本题选 C。A、B、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9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B【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的即是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由于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男耕女织”),带有顽固性特征,阻碍棉纺织业的规模生产,B 符合题意。A 项“历代政府禁止”,没有依据;C
16、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 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10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A【解析】据材料记载:明清时期,欧洲的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并不投放市场,B 项错误;C、D材料没有涉及。故答案选 A。
17、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 材料三: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风俗考请回答:(1)“匹妇蚕之”属于哪一手工业经营形态?材料一又是中国哪种经济形式的真实写照?(2)据 材 料 二
18、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指 出“三 服官”“东西织室”属于什么性质的手工业?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参考答案】(1)形态:家庭手工业。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性质:官营手工业。特点: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3)现象:资本主义萌芽。证据:“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原因:小农经济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地主、商人将资金用来购买土地,不利于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9、对商人征收重税;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市场的开拓;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12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一: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材料二:古代精美的丝织品 材料三:沧州铁狮子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二中反映的部门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这一部门的发展对我国历史大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明代的青花瓷,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沟通中西方的陆路交通就以丝绸之路命名。(2)冶铁业的发展推动了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