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26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89页
2020届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2 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最新考纲命题角度备考分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8全国卷,25:从“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考查唐代藩镇2.2018全国卷,26:从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3.2018全国卷,25:从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4.2017全国卷,26: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1.高频考点: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教材空白点:两汉外戚与宦官干政、汉承秦制、史官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5.20

2、17全国卷,25:从西汉郡级数量的增加考查中央集权的加强6.2017全国卷,25:从魏晋以后的官修史书考查史书的政治性7.2017全国卷,27:从不同史书对同一事件的记叙考查史料的甄别8.2016全国卷,26:从宋代重史传统考查对君主专制的影响9.2016全国卷,25: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考查汉承秦制10.2016全国卷,25:从选官制度的变化考查科举制的影响3.备考策略:(1)在掌握各朝政治制度具体措施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化的规律性。(2)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中央中枢权力机构、地方行政机构、选官、监察等角度全面掌握各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3、.2018全国卷,41: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考查宋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2.2017全国卷,27:从宦官集团干政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3.2016全国卷,27:从巡抚的变化考查明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4.2014全国卷,27:从明代内阁地位变化考查君主专制加强5.2014全国卷,40:以清代封禁与解禁东北为线索,考查清朝维护统治(清朝东北地区移民)1.高频考点:内阁制、军机处。2.教材空白点:明代地方管理体制,清代内阁。3.备考策略:(1)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重视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可以用“权力范围无限大,决策权力无限小”来理解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理

4、解两者不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2)关注地理、建筑等与古代政治制度的关系。(3)注意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如明、英的内阁等。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问题:汉初_、_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_”。(3)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郡县封国推恩令2宋朝。(1)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措施。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_负责监督。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3)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藩镇割据禁军通判3元朝:行省制度

5、。(1)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_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_。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2)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央宣慰司中央集权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明清: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明朝的地方管理体制(1)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

6、直接控制。(2)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事需要而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时:让身边侍从担任_、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尚书令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负责决策、_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_,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

7、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4)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审议监督4宋朝。(1)宋初设立_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_。5元朝。(1)_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中书门下财权中书省6.明朝。(1)废除宰相。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废除:1380 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负责政务,对皇帝负责。影响:_进一步加强。(2)内阁制度。原因: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忙,力不从心。君主专制演变。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殿阁

8、大学士入值_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正式确立明宣宗内阁有“_”权明英宗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专职明神宗内阁首辅为_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文渊阁票拟张居正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内侍机构7清朝。(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措施。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雍正帝设置_,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跪受笔录。(3)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军机处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_,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1)实行_,选用官吏重门第

9、不重才能。(2)后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察举制九品中正制3隋朝及以后。(1)科举制度形成、发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_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_,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隋炀帝中央政府“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1归纳两个集权方

10、式“(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问:材料体现怎样的君主集权方式?汉武帝采取的是何种方法?答:方式: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方法:起用亲信近臣,以形成新的决策核心。2轻巧识记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3梳理从唐到元“中书省”机构职能演变辨识 唐代中书省职权是负责起草政令,参与决策,受门下省制约;到宋代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权,受参知政事、三司使等牵制;元代中书省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权力有所扩大,但仍强调集体议决。4正确理解唐代三省六部与西方三权分立中体现的“分权”与“民主”的内涵辨识 二者形式相似,但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下的分权和民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

11、君主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近代“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思想的产物,是近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本质区别。5认清两个机构(1)“其(成祖)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问:材料反映了明内阁何种特征?答:内阁不是正式的国家法定行政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员品阶较低。(2)“(雍正年间)军机大臣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问:材料体现军机处什么性质?答:军机大臣非固定的中央机构的官职,多为临时差遣性质。6图示总结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问:明清政治“三极端”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

12、落。7.把明内阁首辅、清军机大臣与丞相等同致误辨识 丞相制度在明代已经被废除。内阁、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内侍或“秘书”机构。8明代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有本质区别辨别 近代西方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而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9清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辨识 明代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设内阁制尚有制度可循,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使国家中枢机构完全成了皇帝“私下的秘密”,决策极具保守性,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0宰相、内阁首辅、军机大臣辨析 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

13、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备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帝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11关注两个制度创新问:(1)如图反映三省六部制怎样的特点和作用?答: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皇权得以加强。(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问:图示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什么趋势?答:趋势:选官标准渐趋公平、客观;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人才选举渐趋制度化。12明晰科举制推行与中央集权加强之间的联系辨识 科举制把选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发展的制度保障之一。考点一 从汉至元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

14、创新史料一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史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

15、点与历史作用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抓核心语句是解读史料的关键。关键信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国除为郡”“颁布律令”反映了汉武帝时期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2)史料二同样注意抓核心关键句解读。史料二“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反映了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对中央集权的作用。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答案: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2根据史料二,指

16、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答案: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答案: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

17、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 2 000 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考题例析(2018全国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

18、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试题定位 本题考查唐代藩镇,考查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即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材料,综合判断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的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考法点评 近几年来全国课标卷中的 25 题几乎都是考查的秦汉政治,2018 年高考命题打破常规,考查了唐代政治;而唐代的藩镇割据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反其意而为之,考查

19、角度新颖,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思路;这启示我们遇到和教材结论相违背的题目,解题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法;命题者往往会以地图、文献资料等形式考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考生必须熟练地识记地图,把握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一直贯穿古代,但总趋势是中央权力在加强,地方权力在削弱。真题演练1(2017全国卷,2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

20、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题干表格说明汉景帝时已经直接管辖了 68 个郡、国。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前 127 年)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 C 正确;A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C2(2016全国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

21、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即汉初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故 B 项正确;西汉充分发挥了文书功能,继承了前代的基本制度,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 D 项错误。答案:B考向1 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角度命题从分封制到从秦朝的郡县制,再到元代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点训练 1(2019广州模拟)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

22、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A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B经济重心南移C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D边患危机解除解析:由材料“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可知以山川形胜进行划分,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正确;元代和明代都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故 A 项错误;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故 B 项错误;明代边患危机始终存在,故 D 项错误。答案:C考向 2 从地方制度的演变及地方管理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角度命

23、题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长期延续,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分割地方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到了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终于尘埃落定,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整个中国一统的局面。对点训练 2(2019吉林调研)根据文献记载,安徽六安在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由此可知()A地方势力遭到削弱B地方管理实行双轨制C莽新政权废除分封D汉武帝开始推行新政解析:据材料“安徽六安由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可知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异地做官,这样有利于减少与地方的联系,

24、地方割据势力遭到削弱,故 A 项正确;B 项材料未涉及,排除;C、D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考点二 从汉至元中枢机构的演变史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史料二(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

25、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宋史史料解读(1)从史料一信息“重用内朝”得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由“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得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由“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得出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主要展现了汉至唐中枢机构的演变。(2)史料二说明宋代决策权归属中书机构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财权集中于三司,这反映出北宋通过分化事权,加强皇权。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从汉至唐中枢机构的演变。答案: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2综合以上史料,归纳古代中国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答案

26、: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落、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考题例析(2018全国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

27、,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试题定位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抑和控制。试题分析 由材料“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这一做法削弱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武则天时期”“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故

28、 B 项错误;由材料“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通过增加宰相的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 C 项正确;结合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故 D 项错误。答案:C考法点评 本考点内容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基本上年年考查,且时考时新,应引起高度关注。命题方式主要以文字史料为载体,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命题立意多联系社会热点,选择微观场景考查政治制度的传承及发展。备考时要梳理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脉络,明确其消长的发展趋势。真题演练1(2018全国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

29、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所记录的平民弟子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 D 项错误。答案:B2(2016全国卷,26)史载,宋太

30、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说明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不可“容易行事”,故 A 项正确;B 项过于绝对,排除;C 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答案:A考向1 隋唐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特点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比较得出历史特点是高考的常考模式。回答此类问题,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思考。如本

31、题涉及主体是“三省六部制”,设问角度是“制度变革层面”。对点训练 3(2019芜湖模拟)“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解析:由材料“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意在强调相权扩大威胁皇权,故 D 项正确;结合所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通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迎合强化皇权的需

32、要是三省体制的本意而非“政事堂”设置的本意,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三省决策程序并未改变,故 B 项错误;三省体制下各司其职,按章办事,提高了行政效率,故 C项错误。答案:D考向2 从科举制的演变及历史影响角度命题“透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式。如根据材料信息可获得两个历史现象:“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绝对依赖”和“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完全消失。”结合所学,科举制在规定内容、规定模式中考试,束缚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依附于封建政权的奴仆,但科举制也为更多的知识分子以相对公平地方式进入政治舞台提供了途径。对点训练 4(2019郑州模拟)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

33、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大量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解析:根据材料“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可知宋朝科举制面向全民开放,学而优则仕成为被统治阶层晋升统治阶层的重要途径,得出科举制具有开放性促进了统治阶层的扩大

34、,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考点三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史料二 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史料三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

35、,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史料解读(1)紧扣史料信息,史料一中“私人办公厅”体现了内阁的性质;“真正领袖”说明内阁制强化了皇权,强调了内阁制的作用。(2)由史料二中“谕旨诏令”“由军机处密封”等关键信息可知,军机处无决策权,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传达皇帝诏令,这反映出皇权得到空前加强。(3)史料三中“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信息,说明了中国君主专制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决策失误。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性质及作用。答案: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

36、的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作用:加强了皇权。2根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答案: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恐怖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

37、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1)积极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消极影响。从目的看,它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家天下”的皇族统治,具有历史的反动性。从措施看,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违背了时代潮流,束缚了社会生产

38、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考题例析(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试题定位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试题分析 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 A 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

39、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 B 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 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 D 项错误。答案:A考法点评 新课标全国卷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上;命题多呈现史实,通过对现象的透析,得出专制皇权强化的结论。备考时要注意结合史料对内阁、军机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把握其突出特点及作用。真题演练1(2016全国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

40、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明初地方分设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 项正确;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削弱,故 C 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 D 项错误。答案:B2(2014全国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41、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 B 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 A 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 C 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 D 项错误。答案:B考向1 明朝内阁的特点和影响近年高考出现了大量历史情境式命题。解答此类试题时,先理清历史情景的基本要素,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再链接课本知识分析、理解。即在情境中思考答题,在答题

42、中感悟历史。对点训练 5(2019肇庆模拟)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皇权高度集中 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解析:万历年间首辅权力的膨胀反映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故 A 项正确;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不能独掌大权,故 B 项错误;首辅听命于皇帝,故 C 项错误;首辅具备一定的参政权,而不掌决策权,故 D 项错误。答案:A考向2 从社会史观角度命题明清政治体制僵化导致社会风气变坏,如政府官

43、员处理政务“依样画葫芦”,拘泥规制,空谈理性,轻视务实之风。解题时需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局限性分析。对点训练 6(2019茂名模拟)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 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解析:“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可见政治与当时的人伦吻合,故 A 项正确;B、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