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9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7.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98页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历史 通史体系建构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政治上,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思想文化上,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真题典例 深挖考情晰方向 1(2019全国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

2、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 B解析 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 项错误;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 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 项错误。2(2019全国卷)北宋

3、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A 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B 项错误;北宋中央掌握兵权,募兵养兵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项错误;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 项错误。3(201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

4、“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 A解析 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井研县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进行生产,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低,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私营盐井,是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现象,不能证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 D 项错误。4(2018全国卷)宋代宰相

5、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 B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 A 项。两宋时宰相祖辈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排除 C 项。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排除 D 项。5(2017全国卷)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6、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北宋时期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记载,说明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 B 项正确。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史书记载、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故 A 项错误;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成分,有的历史叙述可以客观准确地再现历史事实,故 C 项错误;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可能条件,故 D 项错误。6(201

7、6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 B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更为激烈,因而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出现了题干中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的 20%左右,其余大都是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答案为 B 项。A、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坊市制度崩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7(2015全国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

8、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 C解析 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朝廷对该地区风俗文化的认可,实质上也是该地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反映。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说明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 C 项。A 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仅从一些民间崇拜不能得出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8(2015全国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

9、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 C解析 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地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坊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A 项错误;土地集中不等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 项错误;农业技术的进步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由于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从而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C 项正确;海外贸易只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关系不大,D 项错误。回归基础 主干知识再回顾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10、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的政治制度(1)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相权越来越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3)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1农业:宋朝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更为普遍,南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移到南方。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代出现五大瓷窑和景德镇;

11、元代开始进入彩瓷时代,出现青花瓷器。3商业:宋代的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官府的限制;元朝时大都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1思想: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程朱理学:以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主张“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格物致知”。(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3)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科技(1)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并西传。(2)元代:郭守敬制成“简

12、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3艺术(1)书法: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绘画:两宋时宫廷画进入最活跃阶段;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风俗画描写市井生活,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戏曲成熟: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4文学: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适应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宋朝时期出现话本;元代以散曲和杂剧为代表。要点深化 潜心研磨思关键 1.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1)原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13、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选官中的地位,增加了寒门士人入仕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转变士风。“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生是宋代基本国策。(3)评价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

14、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皇帝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都较为发达。局限: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2从中央机构演变角度考察专制统治下君主的治国理念(1)从三国两晋至宋元,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前提下,中央机构经历了三省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的演变,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但元中书省导致了相权独大的局面。(2)注意区分唐宋加强专制措施的异同。唐宋都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但是都略有变化,如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

15、政机构;唐朝加强了三省的职能,配以政事堂分割宰相权力,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等。(3)君主专制统治下,唐宋元治国理念不断变化,但始终围绕着强化君主专制、维护皇权至上这一主线。3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与制衡的启示(1)变迁(2)特点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影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

16、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有效管理。(4)认识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历史证明,权力过于集中或权力过于分散都无助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要达到权力的有效平衡,最主要的是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4宋代经济的新现象(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

17、南移完成,影响表现在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2)商业:商品交换的媒介发生变化,出现交子;宋代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的界限打破,出现夜市。(3)海外贸易繁盛海上丝绸之路范围更广,外贸税收成主要收入。(4)商人地位提高:宋代商人有了入仕资格,官商不分,士商不清,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5宋代的土地兼并(1)概况: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

18、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私有制大发展;二是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三是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四是官田的私田化。(2)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的私有制,主要原因是宋代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3)影响消极影响:由于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另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积极影响:租佃制下,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弛,劳动者有一定的自由权利,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富余的劳动力可以转向工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繁荣。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积极改进生

19、产工具、革新技术,使精耕细作向纵深方向发展。6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哲学思维研究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而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4)强调

20、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对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7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传统儒学经由宋元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仁、义、修身、和谐等)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如理学的“天理论”,仁义礼智等都包含其中)。宋明理学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的核心:它以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为本位,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并不在政治方面,而在伦理道德方面,如“三纲五常”。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如把佛教

21、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影响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局限性: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等。通史视角 纵横贯通明逻辑 1.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 2“市民阶层”对中国文化走势的影响(1)“市民阶层”概念分析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明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从政治上看,中国古

22、代市民的地位低,在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从这种角度讲,中国古代市民阶层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社会”两元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从意识形态上看,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2)对中国文化走势的影响市民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士林风气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士人标榜的信条。到了明代,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市民阶层兴起对晚明学术产生重大影响晚明

23、学术一大特点是启蒙思潮对人性的解放。这种新思潮可以看作是知识阶层和市民阶层互相交流融汇的结果。中国的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从各自的角度阐释新的经济条件下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革要求。他们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主流的儒家思想与宗法文化,即使简陋,毕竟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士大夫文人长期盘桓于都会市井,混杂于市井众生之间。耳闻目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24、,渐渐与市民阶层有更大的接近。这一时期世俗文学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说明知识分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市民阶层,了解市井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情趣,熟悉大众的语言,甚至商业行情。3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突出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从广义上看宋代与前代的不同有:从生产关系的变化看宋代是从庄园农奴制向地主租佃制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表现在:通过“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进一步集中到大地主手中,从而使租佃制盛行从经济观念的演变看宋代是商品经济观念发生转折的时期。经济领域的成就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如东南

25、沿海经济地位的上升等从学术思想的变化看宋代是从传注之学向义理之学转变的时期。即由“注解、阐述”经典著作,转向探求事物本原、阐发个人观点的方向,表现在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从政治体制的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的转型时期。表现在部分士大夫与官员合体的现象,如王安石、范仲淹等高效预测演练 考向1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北宋初年平定南方诸国后,在当地各州命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这一举措()A缩减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B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C确保了中央对诸州的控制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 A解析

26、 根据材料“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可知,节度使的权力受到削弱,缩减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故选 A 项。藩镇割据的基础之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所以“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说法错误,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可知,宋初的举措加强了中央对诸州的控制,但不能说是确保了,C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措施,不能说明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 D 项。考向2 宋代农业(2019湖南郴州二监)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真宗时期,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

27、田不登”,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加快了粮食品种的研发C体现了重视农业生产D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答案 C解析 材料“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体现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没有涉及粮食品种的研发,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状况,排除 D 项。考向3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2019百校联盟联考卷)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

28、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可知,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进一步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故选 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而未涉及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D 项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排除。考向4 北宋儒学发展(2019河南郑州三检)北宋孙明复小集中记载,儒家学者

29、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二程集认为:“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话为事。”由此可知宋代儒学()A忽视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C批判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D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话为事”等信息可知,宋代儒学批判汉唐经学使儒家学说纷乱,而且批评汉代经学浅显,只是对人们的教导、训诫,无法使人们建立人文信仰,因此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儒学与先秦儒家经典的关系,A 项错误;材料只是批判汉唐经学,

30、没有涉及儒学复兴,且根据材料“北宋”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处于形成时期,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儒学批判汉唐经学,没有涉及其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D 项错误。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1(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中“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宋太祖时期逐渐解除武将军权。根据材料“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

31、于后苑”“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出宋太宗重用文臣,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宋朝形成了崇文抑武的局面,因此 D 项正确。宋朝边患问题一直存在,并未得到解决,A 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强化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B 项;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的发展情况,排除 C 项。2(2019广东肇庆二诊)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B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

32、互依存D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答案 D解析 由材料“非尊王之礼也”“普引咎谢之”等关键信息可知,谏官与宰相都以维护君主权威为准则,故选 D 项。材料表明赵普遭到了谏官批评后引错谢罪,因此不能说明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排除 A 项;B 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 C 项。3(2019河南郑州三模)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33、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 D 项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 A 项;材料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排除 B 项;“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4(2019山东济南二模)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A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D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

34、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可知,宋朝为了缓和矛盾,对原来严厉的刑罚措施进行了改良放松,体现了宽减刑罚的精神,故选 B 项。“折杖法”的使用与中央和地方这对矛盾无关,排除A 项;宋朝是在隋唐制定的“封建制五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没有自立新的体系,排除 C 项;宋朝对大臣的惩罚措施虽然已经适当放松,但是臀杖比原有的方式更加折损大臣的颜面,使其精神上遭受到严重打击,这与 D项的说法相反,排除。5(2019安徽 A10 联盟最后一卷)宋太祖在位时,颁行了商税则例,去除五代商税的“苛细之敛”;宋太宗时要求地方官清理商税“名目”,在新统治地区推行商税则例。这反映了

35、北宋()A重视市场管理的规范化B加重了商业税的征收C着力清除五代税制弊端D延续传统的抑商政策答案 A解析 从材料“去除苛细清理名目”等可知,北宋立国后颁行了商税方面的法律以规范市场管理,故选 A 项。商税税则的出台是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商业施以重税,反而是相对于五代时期减少了税收,B 项错误;税则出台的主旨并非清除前朝税制弊端,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对商业发展的限制,排除 D 项。6(2019湖北武汉 5 月训练)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这说明宋

36、代()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答案 B解析 通过“业主”和中介经纪人,实现土地和铺户的租赁,表明地主与佃户之间、客商与铺户之间原先没有任何关系,租赁关系均是临时性建立,说明宋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 B 项。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排除 D 项。7(2019广西八市 4 月调研)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货

37、币形式多样化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故选 A 项。根据材料“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可知,宋代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商业信用,宋代获得了大发展,排除 B项;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货币的作用提高,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可知货币中介多样化,排除 D 项。8(2019黑龙江哈三中二模)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 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 5 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

38、构。这折射出宋代()A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B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C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对外贸易港口较多,并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这说明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B 项正确。材料没有对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其“不断扩大”的结论,A 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排除 C 项;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发生了一定的松动,并未发生质变,D 项错误。9(2019湖南衡阳二模)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

39、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可知,理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故选 D 项。理学根植于儒学,排除 A 项;理学是儒学哲学化的新阶段,摆脱佛道冲击并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排除 B 项;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甚至远古时期,排除 C 项。10(2019河南 4 月适应性考试)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

40、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答案 A解析 沈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选 A 项。理学系统化是儒学吸收借鉴了佛道思想,而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并且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影响科技发展,排除 B 项;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 C 项;由材料无法得出科学研究借助理学的结论,排除 D 项。11(2019河北预测卷二)南宋画家马远开创了残景山水的画风,他在整个画面的一角、半边上

41、做文章,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这一做法()A开创了北宋风俗画的先河B描述北方山河的雄健壮阔C隐讽南宋半壁江山的政局D由注重写意转向抽象象征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他在整个画面的一角、半边上做文章”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是偏安东南的政权,这一画法从写意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南宋朝廷的破碎河山,从而“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残景山水画风,并非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为题材的风俗画,“北宋”也与画家所处时代不符,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宋画家开创的残景山水画风,南宋是偏安东南的政权,不能体现北方山河的雄健壮阔,B 项错误;“残景”山水画依然是山水画,仍然注重写意,并未转

42、向抽象象征,D 项错误。12(2019山东部分重中模拟)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答案 D解析 A 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根据材料“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可知,这不是对家庭制度不满,而是对礼教不满,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C 项错误;材料中莺莺与张生追求个性自由

43、,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体现了人们渴望摆脱理学束缚,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山东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程认为,“乾坤,天地也,万物乌有出天地之外者乎”?宋人认为,人在社会中要守“人伦”,在自然界中要循“物理”。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自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宋代的君主也表示要与匝时布政,“达天地之和”,“使鸟兽虫鱼万物”,“宜各安于物性”。宋制规定:“伐毁树木、稼墙者,唯盗论”。宋初,朝廷即设立了虞部,担负山泽苑囿的环境保护。在地方州县,环境保护与利用之事则主要由通判或县丞兼理。摘编自张全明两宋生态环境变迁史材料二 唐至五代吴

44、越,太湖地区形成以塘、浦为四界的扦田,同时在沿江沿海和高低分界处,皆设堰闸以控制蓄泄。宋初,农户为自己方便,多有破坏扦堤的现象,原来的大扦逐渐被分割成小扦。北宋前期对围垦湖荡管理较严,政和年间,为增加政府收入,鼓励围垦湖滩低地,筑堤围田进展迅速。宋室南渡以后,北人“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围垦的地点主要向低下的湖荡地区拓展,浙西围垦掀起热潮,“围田相望,皆千百亩”。嘉定年间,湖州境内“修筑堤岸,变草荡为新田者凡十万亩”。朝廷曾多次下诏禁止围田,但难以禁止。政府为安置流民等原因,也时禁时围。这样,许多湖泊缩小或消失,河道变窄,多地农田“涝则水增益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摘编自张芳太湖地区古代扦田的

45、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生态保护思想及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的启示。答案(1)特点:天人合一(或“天人一体”);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或“体现理学的影响”);注重生态平衡;制定相关法律;设置专门机构。(2)背景:宋代耕作技术水平提高;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少地、无地,加剧了人们对耕地的开拓;北宋政府鼓励围垦(南宋政府“时禁时围”);宋室南渡,北人南迁,太湖地区人口大量增加。影响:扩大了农田面积,促进了太湖地区农业发展;推

46、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湖泊缩小消失;加剧了水旱灾害。(3)启示:保护生态环境;区域开发应统筹规划;发展经济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妥善解决人地矛盾;政府环境保护政策要严格执行。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人与天地万物具有同样的特性,那么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自然也适用于天地万物”可知天人合一即天人一体;材料一中的“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指的是儒家思想,说明这时期的生态保护思想和措施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达天地之和”“使鸟兽虫鱼万物”“宜各安于物性”体现了注重生态平衡;根据材料一中“宋初,朝廷即设立了虞部”可知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

47、太湖地区围垦开发与当时的耕作技术水平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宋代推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少地、无地,加剧了人们对耕地的开拓;根据材料二“北宋前期对围垦湖荡管理较严”“鼓励围垦湖滩低地,筑堤围田进展迅速”可知,北宋政府鼓励围垦等角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太湖地区围垦开发扩大了农田耕地面积,促进了太湖地区农业发展;太湖地区的开垦“安置流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湖泊缩小消失,加剧了水旱灾害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湖地区围垦开发有利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

48、题启示我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区域开发应统筹规划,应该有严密的统筹计划;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问题,即发展经济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要妥善解决人地矛盾,政府环境保护政策要严格执行等。14(2019河北衡水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分期方法:第一种第一期形态为以孔、孟、荀为典型的儒学之铸造时期,第二期形态为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性时期第二种 孔、孟、荀为笫一期,汉儒为第二期,宋明理学为第三期第三种第一期为先秦时期,即原始儒学阶段;第二期为秦汉以后,儒学走向民间,并与政治密切结合时期运用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分期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在

49、材料中任选一种分期方法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分期方法,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观点:同意材料中第三种分期方法。第一阶段为先秦时期,第二阶段为秦汉以后。论述:先秦时期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发展,不断完善,先秦儒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实行德治和仁政,为后世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儒学思想主要在知识分子中传播,并始终没能被统治者完全采纳。秦汉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学说改造儒学,使之更加适应封建专制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使儒学与政治更加紧密结合。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方面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是儒学进一步哲学化和世俗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儒家理念越来越被普通民众接受。因此,中国古代儒学在先秦时期为创建时期,秦汉以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融合,并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过程的时间划分,结合所学从我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历程特征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来进行说明,可以同意不同的说法,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理。本课结束 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