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89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掌握二程、朱熹、陆王等人的理学思想,理解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重点)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2)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2.儒学复兴运动(1)过程唐代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

2、儒学。(2)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思维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1.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提示(1)趋势:三教合一。(2)特点:儒学的包容性和中

3、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基础奠定(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1.主张和成就(1)理气论:主张理先于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

4、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4)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思维点拨1.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2.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

5、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2.(教材第15页学习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提示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提出要“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从根本上说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2)评价: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

6、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2.王守仁心学(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概念阐释“致良知”释义:这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良知”即天理,是指人的道德意识。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3.(教材第17页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提示朱熹主张人性是本恶的,把善的归属放到了天道和伦理道德上,

7、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由人心而生。在人生修养上,朱熹注重克欲顺天,王守仁注重修心养性。4.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提示(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1.关于“理”的认识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8、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守仁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指“程朱”主张穷究事物的“理”,即“心”与“理”分离,理是外在的、客观的;王守仁则认为“理”在心中,“心”即“理”。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守仁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

9、。2.关于求“理”的方法史料一“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史料二“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守仁传习录指要对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指出“良知”指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德性。前者强调外在的学习研究,后者强调内心的反省。(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与王守仁有何不同。(2)根据上述史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关系如何。提示(1)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明道德之善。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10、,通过内心自省、恢复良知本性。(2)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想实质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主题二宋明理学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史料理

11、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据史料,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提示吸收了佛道思想,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儒学成为哲学理论体系。2.影响史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史料中“留取丹心照汗青”和“要留清白在人间”以及“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等诗句反映了理学的积极

12、影响。据史料,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元素。程朱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和禁欲主义思想,把它作为理

13、学的核心思想。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的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2.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3.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1.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

14、丧失了传统地位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故A项错误;据材料“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可知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宋时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故D项错误。2.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

15、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3.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D.怀念先贤,光大儒学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朱熹的思想主张统一思想,加强统治,故B项正确。4.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

16、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行优于知答案C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的,故B项错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C项正确;王守仁讨论知行合一,也只是认为两者不分先后,知行并进,故D项错误。5.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 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节妇烈女数量的增加,反映出宋明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强化。它反映的是宋明理学扼杀人性的弊端,故A项错误;明代理学是对朱熹理学思

17、想“存天理,灭人欲”的继承,故B项错误;作为官方哲学的明代理学,否定人性正常的需求,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故C项正确;明代理学阻碍了人性的解放和社会发展,故D项错误。基础达标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项。2.(2018淄博高二月考)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

18、,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答案B解析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本题答案选B项。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

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反映了A,“为往圣继绝学”反映了B,“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D,C与史实不符,理学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4.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 B.“天理”C.修炼养生 D.“致良知”答案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内容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教主张;D项是王守仁的思想。5.(2018济宁高二质检)“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副对联所赞誉的学者是()A.周敦颐 B.韩愈C.王守仁 D.朱熹答案D

20、解析“穷理致知”“传二程”(即:二程的传人)都点明了赞誉的对象是朱熹,故选D项。6.“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 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 D.陆九渊心学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反映的是心学,故选D。7.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

21、B两项。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项。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知”与“行”的关系,故选D项。A项是“二程”的思想主张,排除;B、C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均排除。9.(2018荆州高二期末)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

22、发展答案B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强调纲常礼教、忠孝节义,关羽才成为忠义化身受奉祀。三国时期的关羽,其地位在北宋才开始上升,可见并非其自身因素;关羽地位上升并非完全源于民间,与政府的表彰弘扬关系极大;经济发展与关羽受到奉祀无关。综上,故选B项。10.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A.秦朝 B.汉初C.宋代 D.民国时期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强调人的道德、气节和品德,这与宋明理学相符,故选C。能力提升11.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

23、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答案C解析从材料“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可以看出当时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故选C。12.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觉,自然醒悟。”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今日格一件,明日

24、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体现了发明本心,因此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明“理”的方法,故A项正确。13.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由材料信息“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可知,修族谱是为了形成家族制度规范,从而规范人伦,这明显是受理学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未有人口流动的信息,A项不正确

25、;由材料信息“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纂修族谱是先秦时期宗法制的延续而不是重建,D项错误。14.(2018安阳高二调研)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答案B解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

26、项正确。15.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材料“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有一定封闭性。16.(2018太原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

27、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三王守仁:“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发展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思想主张?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答案(1)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2)“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3)“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以及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说教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