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72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7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考定位 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读考纲: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也叫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了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由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考点梳理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2)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

2、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工具的改进:(1)原始社会: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2)商周时期: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耒、耜。(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灌溉工具:重要的灌溉工具是翻车和筒车等。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建成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2)汉代:西汉兴建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西域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4从千

3、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时期,农具落后,多采用此方式。(2)“男耕女织”式经营: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意义:一般情况下,自耕农能够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同时,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弱点: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另外,在统治者的压榨下,自耕农容易破产。深度思维 1中国古代农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答案:(1)旧石器时代“刀耕火种”的“火耕”或“刀耕”阶段。(2)新石器时代“石器锄耕”的“耜耕”阶段。(3)铁器时代的

4、“铁犁牛耕”阶段。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废井田,开阡陌:(1)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3)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依军功行田宅”的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确立:战国时期。(2)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

5、和自耕农私有土地。(3)后果:土地兼并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统治者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产生:战国时期。(3)发展:到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比较普遍。(4)普遍化: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5)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6)影响: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租佃农民通过抗租、减租斗争,争取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生产积极性提高,

6、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深度思维 2土地兼并有何影响?答案: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造成土地高度集中,必然会导致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失去土地就会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名师归纳 1.对小农经济的全面认识 含义: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基本经济模式。其基本经济结构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出现原因: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牛力耕犁产生,

7、这就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成为可能。基本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经

8、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2关于土地兼并的认识(1)含义: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就是土地集中到少数官僚地主的手中,是封建社会的一个不能避免的顽疾。大地主为了扩大自己的土地,把自由农民的土地通过政治手段和其他卑劣的手段用低廉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尤其是灾年,地主用各种手段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

9、增强的表现。(2)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3)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农民的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和商人来讲,高额的封建地租使他们更乐于买田置地,从而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4)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二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如隋唐的均田制、北宋王安石的

10、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因为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4)“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5)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考题研析 【例1】命题视角:利用图片资料考查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2010天津)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提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

11、图片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图一是汉代二牛抬杠的犁耕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图二是唐代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成熟。答案 B 变式演练1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铸铁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东汉绘画技术高超 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B CD 解析 本题以东汉牛耕画像石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古代农业的掌握与理解。图中反映的是东汉时期“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据此可知D项正确。答案 D【例2】命题视角:利用材料考查对均田制的认识。(2010广东)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

12、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和土地兼并,意在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以后,地主仍然兼并大量土地,“庄园”经济仍然存在,即土地集中现象仍然存在。庄园并非井田,故A错误;“庄园”经济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B、D错误。答案 C 变式演练2 北魏到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 解析“均田”“限田”是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13、的主要措施,这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即小农经济。答案 C【例3】命题视角:考查我国古代对户籍制度的管理。(2009天津)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解析 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画成图册,标明所有人、面积、地形、四至等,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答案 D 变式演练3(2009广东)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14、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解析 古代社会,政府特别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因为国家控制的户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等同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答案 A 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对于本部分的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均田制的考查较多。在今年的高考备考复习中要对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制度、水利工程多加关注,同时结合“土地流转”等时政热点,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多加关注。高考展望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考查自然经济的影响。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

15、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与相关历史的有机结合,据题干中的“乞巧节”可看出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答案:C 2利用图片资料考查对中国农业的认识。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农事精耕细作 农业技术先进 农民辛勤劳作 水利设施的完善 AB 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两图可以看出,中国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农民的辛勤劳作,农业技术较为先进;图片并不能反映水利信息。答案:C 备课资料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16、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1)时期不同:农耕经济出现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自耕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2)内容不同:农耕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而自耕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3)影响不同: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中国农耕经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自耕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到近代以后,自耕农经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例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

17、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解析“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有财不行商”则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安土重迁思想。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正确选项应是B。答案 B 2比较租佃经营和自耕农经济二者之间的区别(1)背景不同:前者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后者是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产生的。(2)身份、地位不同:前者是依附地主的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后者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3)前途不同:前者在明清时期与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了较大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后者自耕农经济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例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对古代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读取与理解。从耕者与富民间的生产关系可判断,它反映的是分成租制中的对分制。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