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1 新文化运动及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高考定位 考纲要求:1新文化运动。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读考纲: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的文学革命。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弥补了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反封建思想不彻底的局限。2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利用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有关论述,考查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将是考查的重点。考点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
2、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2)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阵地:a新青年是主要思想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b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是重要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蔡元培任校长后,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3)新青年的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作用。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
3、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既包括政治民主也包括民主理念。科学:主要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等。(2)反对旧礼教、旧道德:口号:“打倒孔家店”。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代表人物及著作:a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b鲁迅: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3)提倡新文学:表现: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4)文化平民化:民国初
4、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这些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城市中下层民众,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2)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4)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5)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深度思维 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答案:(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
5、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二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背景:面对民族危亡,各种变法救国主张都以失败而告终。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2)思想渊源: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他把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等同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类比成美国的“民有、民治
6、、民享”。民生主义思想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孙中山还信奉进化论,欣赏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2三民主义:(1)背景: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2)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3)评价: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
7、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在此指导下,制定颁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提出背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2)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状况。(3)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
8、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其核心。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深度思维 2如何认识三民主义实践的结果?答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名师归纳 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
9、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勇敢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局限性:(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2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的
10、内容主要有三项: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3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
11、)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局下,此前救国主张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使孙中山认识到不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2)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3)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4)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了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武器,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5)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形成
12、,革命的行为需要革命的理论指导。4如何全面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是前提,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不敢明确提出反帝,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满洲贵族时,也忽视了另一反对势力汉族地主和官僚。(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重要作用。但民权主义没有把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作为斗争对象,对汉族地主
13、阶级存在幻想,而且不敢放手发动群众。(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要实现的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斗争缺乏群众基础,反映出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也表明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考题研析 【例1】命题视角: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2010江苏)“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遵孔
14、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推理的能力。据材料中的“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国民政治能否实现取决于人民思想觉悟的高低,故可推知陈独秀的根本出发点是D。答案 D 变式演练1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对中国人有罪的”。这段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15、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 从材料的内容看,主要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有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 D 【例2】命题视角:考查对孙中山的认识。(2010浙江)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自今日后,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B 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是在1895年广州起义后。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来的。是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致力于民
16、生建设。发生于护法运动时期。答案 C 变式演练2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答案 D 【例3】命题视角:利用材料考查对梁启超和陈独秀的“新民”和“新青年”思想的认识。(2009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材料一:苟有
17、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
18、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 之自觉(1915年10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能上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解析 第(1)问,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名无
19、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对于本部分的考查较多,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问答题。在今年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对以下内容多加注意: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作用;
20、三、三民主义的内容、评价;四、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高考展望 1.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青年”“救国”“自由”“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A维新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大力传播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推行平民教育,培养新青年,建立新社会,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 2利用材料考查对孙中山与时俱进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
21、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二:“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解析:本题选取反映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的材料,设计思考问题。结合历史背景思考问
22、题。第(1)问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第(2)问结合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回答。答案:(1)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2)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备课资料 1.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进步性: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2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2)性质: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3)局限性: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4)根源: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例(2009全国)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
24、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 从材料中的“1917年”、“孔子”、“宪法”等关键词可知李大钊在强调反对尊孔复古。答案 B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3)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
25、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功能。(4)就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例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