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解读:1.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D3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
2、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F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一 人物传记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一、(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定和注是个音乐迷沈从文“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
3、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
4、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
5、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
6、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7、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_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
8、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1本文第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答:解析:本题从分析某一段作用的角度来考查文章的结构,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从内容上看,这段主要介绍定和这一时期的窘迫:他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却是无前途可想;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学成又不甚困难;于是他就把满腔热情用在了音乐上。这就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结构上,本段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出下文写作的重点,呼应题目,为下面详细介绍定和是个音乐迷做了铺垫。答案: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做铺垫。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
9、真题呈现熟悉考情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答:(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分)答: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1)联系上下文可知,句中的“人物”是指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五线谱”指代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是说这些音乐家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后半句叙
10、述的重点是:定和被肖邦等西方音乐家的作品征服了,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把这两层意思整理出来即可。(2)这句话可分两层:第一分句是第一层,“迷”指定和痴迷音乐,“迷的收获”指定和在音乐中取得的成就,综合起来就是: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后两个分句是第二层,“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说明定和不会满足于当前的音乐成就,“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是说他会坚定地走下去。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答案:(1)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2)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作者认为他不
11、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3本文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答:解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段是这篇传记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第段写洋先生叙述定和在上海时痴迷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第段写抗战时期他痴迷音乐的两件事,一是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二是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注意传记文选材典型的文体特点。答案: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第五
1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4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解析:本题是探究题。结合文本探究传主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首先要明确传主有哪些人生经历,然后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答案: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二、(2008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13、8题。(18分)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付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
14、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
15、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
16、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
17、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有删改)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5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
18、”。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理解时把题干返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进行分析,尽量化用原文词句组织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很明显,由题干的提示,答案在第二段中就可以找到、找全。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6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答:解析:理解本题时,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谈及“作用”,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本题设题比较灵活。实际上,在第四段中写的
19、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它是一个事例、一个论据,这样,本题就转化成了分析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在寻找答案时,就要抓住表现中心观点的句子。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7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本题的答题区间很明显,在第七、八段。关键是答题要点组织得要有条理性,如第八段中就涉及两个要点,特别要看清其中的“也”字。答
20、案: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8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答:解析:本题有两问,既考查了“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又考查了“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也考查了“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虽然本题考查的能力点较多,但题目难度不大。第一问的考查,其答案非常明显,文章第一段就以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展示出了作者的
21、主要观点和写作角度:“学问”“人格”。第二问结合文体特征和文本特色即可作答。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1从山东卷命题情况看,传记的考查呈交替出现的特点,近八年中仅考查到两次。所考传记为小传或评传,字数在1 200至1 500之间,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量相当。命题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呈现,从2013年阅卷组调查的情况看,传记的平均分
22、略高于文学类文本,传记的阅读难度相对偏低。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2传记阅读涉及的考点有: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观点态度的把握;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和探究。3在山东卷考试说明中,在“(二)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后面加了一个括号,里面注明,“命题只选择其中一个文本”。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传记是高考在实用类文本中选取最多的一种文体,这一文体和小说、写人叙事散文有相似之处,但又
23、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本课堂先让考生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再讲授掌握读懂传记的方法。这样在解答高考传记类题目时能有的放矢。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一、传记及其特点概念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特点 真实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文学性 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
24、性的结合 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特点 通俗性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 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二、传记种类自传 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
25、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 小传 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 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评传 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 画传 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 其他 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
26、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三、传记阅读总体要求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四、具体阅读技巧(一)阅读技巧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
27、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他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可以采用“五步十字”真诀:第一步:画“线”,就是在阅读传记文本时画出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这是文章的线索。第二步:筛“事”,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第三步:找“境”,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找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
28、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第四步:品“细”,就是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体会其作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的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第五步:想“旨”,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想一想作者传达了传主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等,这需要结合传主的事迹思考。二是想一想传记中的评论性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传记一般称之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
29、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读懂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三是想一想除了传主之外的人物作用及相关链接内容的作用。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二)读文示范(2015高考全国卷)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
30、题呈现熟悉考情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 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
31、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
32、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
33、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 年 5 月 26 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 38 岁。弥留之际,参谋长
34、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
35、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
36、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画“线”请在文中用横线标记出戴安澜抗战经历的时间性语句。筛“事”根据文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以概括传主戴安澜抗战时人生经历。任第73旅旅长后抄录爱国诗词,激励士兵赴缅作战途中,作诗明志入缅不久,孤军固守东瓜被迫突围,回国途中又遭日军伏击,以身殉国。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找“境”请用着重号标出交代戴安澜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对塑造传主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正是这样的时
37、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戴安澜的民族大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精忠报国等品性才得以展示。品“细”1“何防之有?”这一语言描写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很好地表现出戴安澜将军的人格特征:爱国,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朋友间相互信任。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2试分析戴安澜将军给夫人王荷馨写的绝命家书这一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参考答案:能更好地表现出戴安澜将军也有侠骨柔肠、关爱家人的平凡人的一面。想“旨”请考虑下面三个问题:1日本人为什么佩服戴安澜将军?参考答案:佩服其旺盛的战斗意志;佩服其勇气。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2老华侨为什么会自动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参考答案:因为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火化后却装入小木箱,出于对将军的爱戴之情,自动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3相关链接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能让人了解戴安澜将军的文韬武略,献身正义事业的原因,也照应原文“赋远征二首以明志”部分。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栏目导引微课堂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