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效用朝三暮四的效用“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原本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古人认为总量没变化,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朝三暮四的效用 其实“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区别的,它们可能给猴子带来不同的效用。那么,什么才是效用呢?朝三暮四的效用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满足的尺度。一切物品只有满足人的需求,才成为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朝三暮四的效用 例如在不同地点,人们对馒头的不同主观评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天发洪水,穷人背着一袋馒头爬上了一棵树,富人背着一袋金子也爬上了这棵树。第一天,穷人吃了一个馒头,富人什么也没吃。第二天,穷人又吃了一个馒头,富人的肚子已经直打鼓了。到了第三天,富人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对穷人说:“我用一锭金子换你一个馒头。”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馒头对人的效用无疑比金子大。在复杂的经济领域,我们普通人都有如同猕猴般的“近视”,不会有狙公的“远视”。经济学的智慧,就是善于摒除实同形异的假象的困惑,用成本和效益的简易逻辑的归纳或演绎,如果能找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对财富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并取得民众的满意和开心,就是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了。朝三暮四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