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导航1了解革命战争小说的全貌和特点。2了解此类题材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3了解红旗谱作为农民革命史诗的特点。4了解红高粱的叙事手法。5通过课后“思考”部分,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内容概说20世纪,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革命与战争的年代。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创作局面,代表作有反映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题材的梁斌的红旗谱。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作家,以审视与回顾历史的视角,重新挖掘革命战争题材,呈现与以前革命文学创作截然不同的特点,代表作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梁斌的朱老巩护钟和莫言的罗汉大爷,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朱老
2、巩护钟选自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第一节。锁井镇农民朱老巩,为保护公产和地主冯老兰进行斗争,不让冯老兰砸钟,失败后郁郁而终。小说生动地展示了冀中农民自发反抗地主压迫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一个勇敢果断、嫉恶如仇的农民英雄形象。罗汉大爷选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课文一开头,用倒叙的方法,追溯那段不平常的历史,引出读者期待中的英雄罗汉大爷。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己自由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尊严,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的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反抗的精神。赏析指导本单元阅读鉴赏的重点是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小说的结构。由于两篇课文都是长篇小说的
3、节选,因此鉴赏前要先对作家、作品进行初步的了解,了解原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者的创作思想。1分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蕴含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两篇课文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反映的主题不一样。红旗谱是解放以后涌出的以革命和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打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小说,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小说。作者致力于从战争中挖掘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2欣赏
4、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要正确把握小说的描写技巧及其重要作用,重点应了解、熟悉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方法。这其中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这些内容、方法,才能较好地欣赏人物的描写技巧,分析好人物形象,更全面综合地理解小说。3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结构是作者剪裁生活和组织篇章的总框架,要详细分析,实际掌握,则应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变换、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以及叙述中的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有关知识。一般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构成,可以此为依据划分层次。但如果有运用倒叙(如祝福)
5、、插叙(如故乡)或省略某部分情节等特殊情况,则要注意。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要注意这样两点:(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体现,分析情节结构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2)分析情节结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结构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理解、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将进酒 城下路即宋贺铸城下路,凄风露,今日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
6、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简介】将进酒,词牌名。即梅花引。一百十四字体。梅花引,贺铸以乐府篇名改易。【注解】开函关,掩函关:函关,函谷关,战国时秦之要隘,进入长安必由之路。这里开掩比喻改朝换代。三秦:项羽破秦入函谷关,三分秦关中之地,故合称三秦。商山四老:指秦末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他们最初不肯臣事汉高祖,后被张良用计请出山,保护太子。见史记留侯世家。裂荷焚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南齐周彦伦隐居钟山,后应诏出来做官。孔稚作北山移文加以讽刺,中有“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之语。长裾:裾,衣服的前襟,即大襟,大襟长长的官袍。高流:指阮
7、嗣宗、陶渊明、刘伶等高人游于醉乡,不计生死,忘却名利。生忘形:用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死忘名:用世说新语任诞篇晋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二豪:刘伶酒德颂中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二豪。他们起先反对饮酒,后来又被酒徒感化。刘伶:晋沛国人。著名酒徒。著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后世常以他为蔑视礼法,纵情饮酒,逃避现实的典型。【故事】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词,所咏史事,并非某一历史事件,而是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的历史现象,贺铸发出了不平之鸣与无限感慨。凄凉的风露伴随着城下道路。今人犁田的地方,却是古人的坟墓。河岸头细沙处长着芦苇,从前是流
8、动的江水,而今已居住着人家。黄尘滚滚、赤日当头的长安道上,人们为功名利禄忙碌地奔走着,疲倦得连水都没喝上一口,马儿也没有吃上草。打开函谷关攻入长安,关闭函谷关保卫长安,这种改朝换代的事,千古以来不断演出,怎么不见一个人闲着,不参与这些事呢?齐、楚、燕、赵、韩、魏大国在战争中你争我夺,纷纷动乱,结果被秦一口吞并;而后来秦又被项羽战胜,一分为三,扫灭得干干净净。当初还说商山四皓四位遗老避开尘世,当了隐者。不料统治者派车敦请,写信催促,他们也就撕下隐士的服饰,一个跟一个穿上长长的官袍,在帝王的门下奔跑。高士一流端着酒杯,知道其中的趣味,深入到醉乡安稳的地方去了。活着要忘掉形骸,放荡不羁;死了应忘却名
9、声默默不闻。谁还像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二豪,反对饮酒,认为刘伶纵酒不对呢?(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溜 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
10、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
11、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
12、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
13、响着。(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答:_【解析】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定点(壁顶上)换景,描绘了怒江绝壁的“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深远似涓涓细流”;怒江的“色”“亮亮”;怒江的“声”“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人俯望怒江的“感受”“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由近及远再到近,变换视角,分别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写所处环境,极具感染力。【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
14、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答:_【解析】先找到写牛的相关文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第一处“牛死也不肯再走”是牛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第二处写牛“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是牛在溜索前的表现,与“我”的害怕恐惧相互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对。【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家;把握文章
15、线索及文章体现的现实意义;分析本文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识记重点字词。2在阅读中解决字词的音、形、义,同时把握小说情节脉络。3以小说三要素为引导,分析小说创作的背景,把握当时社会所处的特定环境,及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4分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他的侠义和血性。1读准字音戳(chu)锃(zng)亮 釉(yu)子蘸(zhn)滹沱(h tu)紫黝黝(yu)撅(ju)胡髭(z)拽(zhui)门攥(zun)住下颏(k)摁(n)着老鸹(gu)肩胛(ji)茸(rng)厚冷嗖嗖(su su)褡裢(d lin)讹()诈2解释词语锃亮:形容反光发亮。忙碌:忙着做各种事情。褡裢:长方形口袋,中间开口,两头缝合,
16、一般挂在腰带上或搭在肩上。讹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行索取财物。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发出叹息的声音。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人离开原来的地方。3走近作者梁斌,原名梁维周,河北省高蠡县人。从1932年开始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写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和千里堤抗日之家等几个剧本。这些创作实践为他后来的长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创作经验。1953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红旗谱,1957年出版。1963年
17、出版了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第三部战寇图完稿于“文革”前。红旗谱这部小说中斗争是一条主线。对朱老忠、严志和以及江涛这些农民来说,斗争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斗争是和主人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红旗谱最大的成就,就在于用活生生的现实内容,而不是从抽象的教条和概念出发,展示了农民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它比任何历史和政治的教科书都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人。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者梁斌(19141996)的亲身经历,他曾是30年代保定二师学潮的亲历者,后来又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因此他对革命的理解是最朴素实在的,同时也是最深刻的。作者充分运用了他对冀中生活的熟悉
18、和了解,展示了冀中农村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对各种情感(友情、亲情、爱情)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蕴含在底层民众中的朴实而真挚的道德情怀。而对农民日常劳作、节日礼俗的描写,也使得作者所表现的现实层次丰满、具体可感。小说对农村和农民的描写是最为精彩的部分,即使是反面人物冯老兰、冯贵堂也是生气勃勃的。4开阔视野红旗谱内容评介红旗谱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它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的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小说红旗谱描写的是20世纪二三十
19、年代冀中农民反抗地主压迫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锁井镇农民朱老巩,为保护公产和地主冯老兰进行斗争,失败后郁郁而终。他的儿子朱老忠被迫离开家乡去东北谋生,三十年后才回到家乡,这时冯老兰仍然独霸一方,并和官府相勾结,采取各种手段剥削农民。农民朱老明倾家荡产和冯老兰打了三场官司,仍以失败告终。此时北伐革命正在南方如火如荼地展开,严志和的儿子严运涛离家出走参加了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同时也离开了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春兰。运涛的弟弟江涛在镇上认识了共产党的基层干部贾老师,通过学习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决心通过党的领导把农民组织起来,改变农民的命运。加入共产党后,江涛在贾老师的帮助下,团结朱老忠等具有斗争精神和正义感的
20、农民,发起了反抗冯老兰的反割头税的斗争,并获得了胜利。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一触即发,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此时已经考入保定第二师范的江涛,和爱国学生们一起发动抗日宣传活动,却遭到当地政府和军警的镇压。保定二师被强行解散,江涛和同学们在封锁下坚守学校,最后他们在朱老忠等人的帮助下冲出学校,决定回到农村组织抗日武装,迎接新的火热的斗争。斗争是小说的一条主线。对朱老忠、严志和以及江涛这些农民来说,斗争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斗争是和主人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红旗谱最大的成就,就在于用活生生的现实内容,而不是从抽象的教条和概念出发,展示了农民如何走上革命道路
21、的过程。它比任何历史和政治的教科书都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人。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者梁斌(19141996)的亲身经历,他曾是20世纪30年代保定二师学潮的亲历者,后来又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因此他对革命的理解是最朴素实在的,同时也是最深刻的。朱老忠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第一个比较成功的农民英雄形象。红旗谱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创造了富有民族气魄、民族风格的真正民族化的艺术。小说描写的生活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明率二十八家“对簿公堂”、反割头税斗争等一系列生活事件,反映的是中国北方农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斗争图景。小说描绘的风俗画、风情画,如赶集市、走庙会、
22、过除夕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情调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小说主要采用了我国古典小说常用的艺术方法,多用故事情节,用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用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在结构上,运用多事件串连的结构方式,即一个序幕,两个主峰,几个生活事件串连一线,既使故事主干突出,又相对独立,层次分明。在语言运用上,红旗谱讲究朴素生动,通俗易懂,民族化、群众化。它以北方农民的语言为基础,吸取古今文学的语言精华,融会成新鲜活泼、简明生动的语言体式,使之既有浓厚的乡土色泽,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1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小说围绕朱老巩护钟,表现了锁井镇农民和地主恶势力的激烈斗争,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阶级
23、斗争的延续。广大农民不断要求自由解放,反抗压迫和剥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既反映了农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也暗示了农民斗争的局限性,为小说主题的阐发创造了绝好的历史背景和舞台。2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清末民国初某年秋天的冀中锁井镇。平地一声雷,丧心病狂的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四十八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四十八亩的凭证古钟了!滹沱河畔的千里堤上,柳树林中,人山人海。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挥着明晃晃的铡刀,赤膊上阵保护古钟,严老祥也挥斧助战。朱老巩的儿子小虎子深受震撼。群情激愤,冯老兰的诡计难以得逞,他请来地主严老尚调虎离山,骗走了朱、严,砸毁了大钟。朱老巩悲愤交加,口吐鲜血,含恨离开人间。3这篇
24、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朱老巩和冯老兰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穿课文的线索。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小说一开篇的“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也恰如“平地一声雷”,以突兀之笔,把一场迫在眉睫的严峻斗争推到了村民面前,同时也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从而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在这里,朱老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挺身而出,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读者始终关注着朱老巩的成败进退,心情也随着人物的命运而不断起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节也可以说是全书的一个缩影。4这篇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特点?本文
25、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在斗争中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始终把朱老巩放在和冯老兰的斗争中来刻画,通过这场斗争来体现朱老巩的豪迈勇敢和果断。如朱老巩“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这句话,真可谓是掷地有声。又如写朱老巩护钟时的行动:“这时他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一连串的动作,干净利落,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朱老巩面对强敌时的沉着、冷静和果断、自信。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之所以能够如此鲜明有力,正是因为这些语言和动作都是面对紧张局势时的自然反应,或者是斗争本身的一部分。不同的反应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这
26、些人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斗争中,在斗争中思考、行动和选择,因而能给读者鲜活生动的感觉。比如朱全富这个人物,作者着墨并不多,他一开始反对朱老巩出头:“躲还躲不及,能招事惹非?哪有摁着脑袋望火炕里钻的?”而在大柳树林里,面对着朱老巩舍身护钟的危急场面,他又说:“天爷!瞎了我的眼睛吧,不要叫我看见。”他并不是一个置身事外者,短短的两句话,就把一个善良老实的农民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5课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朱老巩和严老祥两个农民形象,还刻画了哪些农民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应该怎样理解?还写到了老祥大娘、朱全富及从四十八村赶来看热闹助威的人们。老祥大娘、朱全富为人善良,老实本分,面对冯兰池的霸道,逆来顺受
27、怕惹事。四十八村的人们来到大柳树林,有瞧热闹的,但更多的是心气不平,来站站脚助助威的。他们私下的议论,抒发着对冯兰池霸道的不满,可又没勇气站出来跟冯兰池斗。当“铜钟被砸破,油锤钉着破钟”时,他们感到“像砸他们的心肝一样疼”。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这是一群多么需要有人组织起来斗争的人。他们不满、愤恨却又不知道怎么做。他们还处在自发不觉悟的斗争阶段。6本文有什么艺术特色?首先笔墨粗犷、个性鲜明。作者善于用豪放的线条,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风起云涌的时代特征。如描绘朱老巩为了保护乡亲们的利益,挺身而出,舍死护钟磨刀的场面,只见他眉头紧锁,眼含愤怒,两只有力的臂膀肌肉突起,长着老
28、茧的大手紧握铡刀,我们仿佛听到哧哧的磨刀声。他满脸沧桑,一条大辫甩在肩后,义无反顾。以后描写护钟、砸钟的多幅画面,也描绘得大气磅礴,十分悲壮,使人久久难忘。“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赵奢、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的豪杰侠士。其次,利用细节雕刻人物。用细柔的笔触描绘细节,刚柔相济,更使人物生动传神。如写朱老巩“猫着腰虎虎势势地跑前两步,手掌拍得膝盖呱呱地响”,表现出他的性急;“父亲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
29、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表现了朱老巩不畏强暴、行侠仗义、敢于斗争的品格;油灯下“他悄悄地磨着那把铡刀,磨得刀锋雪亮”和“又在磨着一把大斧子”还“用手指试试锋刃”等细节,则表现了老巩置生命于度外、与恶霸冯兰池一斗到底的决心。再次,利用环境烘托人物。描绘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作者的又一妙招。如那天黄昏时分,朱老巩独坐河神庙台上,“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青纱,从天上抛下来”,“灰色的青纱”既是描写自然环境,也是朱老巩当时灰暗心情的写照;在与冯兰池斗争之前,也有两段环境描写,如“滹沱河从太行山上流下来,像一匹烈性的马”,朱老巩又何尝不是一匹烈性的马呢?
30、再看钟被砸的那天晚上,写“滹沱河里的水静静地流着,锁井大街上死气沉沉”既是对朱老巩斗争失败实情的描写,又似乎是在为朱老巩的英雄行为而哭泣。最后,利用配角衬托人物。小说中严老祥的优柔寡断,朱全富的胆小怕事,严老尚的油嘴滑舌、不分是非,冯兰池的阴险狡诈,使朱老巩的直率、果敢、刚烈、侠骨热肠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读罢护钟,掩卷遐思,一个热血沸腾、大情大义的关东汉子会向你迎面走来,他铮铮铁骨护铜钟,侠肝义胆铸英魂。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跳跶(d)摩挲(su)锃明(zn)胸脯(p)B滹沱(h)釉子(yu)窗棂(ln)胡髭(z)C胳膊(bo)铡刀(zh)肩胛(ji)槅扇(g)D愣怔(zhen
31、)蹽起(lio)蹶子(ju)胡吣(qn)【答案】B(A脯:p,C胛:ji,D蹽:li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唾沫 蕴涵 气势汹汹 调虎离山B霓虹 赋税 血口喷人 不凉不酸C恫吓 褡裢 节外生枝 仗义执言D愣怔 地契 招是惹非 义愤填赝【答案】D(赝膺)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冯兰池手疾眼快,胳膊一抽,把红契文书塞进怀襟里。B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再不敢抬起头来了。C小虎子听得说,要为这座古钟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变,一片好奇心,走上千里堤,看了一会子古钟。D针对班级学生各科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班主任王老师把学生组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
32、相互帮助。【答案】D(A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智,反应敏捷;B唉声叹气:因苦闷、忧伤而发出一声声叹息;C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影响巨大;D良莠不齐:谷苗和莠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朱老巩是庄稼人出身,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B立在千里堤上一望,一棵棵树林,一簇簇村庄。C河风飘着白色的芦花吹过来,扑棱棱地飘落,吹得大杨树上的叶子红了黄了。D小虎子两只手抹着眼泪,他想不到父亲披星星戴月亮地做了一辈子长工,最后落到这步田地上!【答案】D(A“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不通,应去掉“的人”;B“一棵棵树林”不通,应把“棵棵”改为“片片”;C
33、.“扑棱棱地飘落”是描写杨树叶的,不是描写芦花的,应把这句移到最后)5填空。我国当代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比较多,如反映土地革命题材的小说有梁斌的红旗谱;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有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_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_;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_、_的林海雪原等。【答案】知侠 敌后武工队 红日 曲波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68题。眼前这条河,是滹沱河。滹沱河从太行山上流下来,像一匹烈性的马。它在峡谷里,要腾空飞蹿,到了平原上,就满地奔驰。夏秋季节涌起吓人的浪头,到了冬天,在茸厚的积雪下,汩汩细流。流着流着,由南往北,又由北往东,形成一带大河湾。老年间在河
34、湾上筑起一座堤,就是这座千里堤。堤下的村庄,就是锁井镇。锁井以东不远就是小严村和大严村,锁井以西是大刘庄和小刘庄。隔河对岸是李家屯。立在千里堤上一望,一片片树林,一簇簇村庄,郁郁苍苍。小虎子一个人在那里站着,听见林子北面芦苇萧萧地响起,秋风起来了!可是村里没有柴草,田地上没有谷捆。泛滥的河水,在原野上闪着寒光。西北风吹起了,全家大小还没有遮冬的衣裳。他搂起双膝,坐在庙台上想睡一刻。河风飘着白色的芦花吹过来,吹得大杨树上的叶子红了黄了,扑棱棱地飘落。白色的芦花,随风飘上天空。他迷迷糊糊看着堤坝上的枯草,在风前抖颤,身上更觉冷嗖嗖的。正在睡着,堤岸那头走过两个人来,说话答理儿走到跟前。他们把油锤和
35、盛干粮的褡裢放在庙台上,每人抽起一袋烟,吧嗒着嘴唇围着铜钟看。这时小虎子一下子从梦里跳起来,楞着眼睛看了看,返回身跑下千里堤,跑到家里拍着窗棂喊:“爹!爹!砸钟的扛着榔头来了!”姐姐和弟弟扑在父亲身上,放声大哭起来。这天晚上,严老祥一句话也没说,把脑袋垂在胸脯上,靠着槅扇门站着。到了这刻上,他两手搂住脑袋,慢吞吞地走出来,坐在锅台上无声地流着眼泪听孩子们哭得实在悲切,又一步一步地走进小屋,蹲在朱老巩头前,凄切地说:“兄弟!你带我一块回去吧!我对不起你,后悔拦着你,没叫你闯了关东。你在九泉下放心吧!你白死不了,人们知道你是为什么死的,我们受苦人将子子孙孙战斗在千里堤上!”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答案】渲染气氛,烘托人物。7文中刻画小虎子从_方面来写,目的是_【答案】神态、动作、语言 为后文逐步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埋下伏笔。8朱老巩斗争失败的原因是_【答案】孤军作战,没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