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 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关于 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全会的召开确立了 指导思想。真理标准问题 3内容(1
2、)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的“左”倾错误 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 心,作出 的伟大决策。解放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经济建设2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代化建设改革开放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改革开放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1)经济体制 调整: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作用:克服了 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管理体制 改革: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
3、府和村 民委员会。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作用:促进了 的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 平均主义 人民公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把企业搞活。(2)措施 管理体制:实行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政企分开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 、极大地解放了 ,推动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积极性 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改革进入关键时
4、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 市场经济。(2)确立: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完善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3意义(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 ,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小康
5、水平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1)设立 1980年我国把 、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 。深圳 海南经济 特区(2)特点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特区实行以社会主义 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3)影响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 。对沿海地区实行 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公有制 市场调节 排头兵 外向型 特区的改革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开放: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上海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开
6、放:、珠江三角洲、和环渤 海地区。(2)结果: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 海经济开放地带。(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建立: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 出一定区域建立 。(2)特点:以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 品为主;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 的特点。经济技术开发区 引进外资 知识 密集(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5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 尽快把上海建设成
7、为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之一。带动 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时间:1990年,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 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3)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 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金融 长江三角洲 浦东开发 6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江开 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 体系。7特点:、多层次、。沿海开放城市 全方位 宽领域 拓展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1)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2)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
8、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3)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误区警示“文革”结束,“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文革”中“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彻底改变“左”倾错误。误区警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探究分析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9、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在农村中进行改革。(3)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改革在农村率先开始。辨析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特征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积极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作用 消极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认识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
10、随着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知识拓展我国对外开放遵循的原则(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4)平等互利原则。问题探究国家在设立经济特区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设立?(1)近代以来,对外被迫开放较早,历史上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便于吸收外资。(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较早,有重要的工业基础和海陆交通便利。(3)广东福建等地是著名的侨乡,靠近港、澳、台,便于联系。误区警示学生对旧中国与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质易认识不清。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状态下被动进行的。而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思维升华准确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不断推进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轻巧识记用图示法展示对外开放格局1.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 体系和制度(1)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
12、改革的内容是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3)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 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使企业失去活力,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 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3改革的措施(1)在农村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 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
13、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2)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也随之变化。4改革的效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 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史料研习材料 1: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材料 2:联产承包责
14、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 年)学会分析 材料1反映了邓小平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张,材料2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两则材料共同表明改革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1.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
15、全行使 主权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2特殊性:特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的“特”主要在于 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表现为:(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 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综合体,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2)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发 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企业的所得税 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4)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16、,属于中央统一管理 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5)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如增加银行信贷资 金,新增财政收入、外汇收入全部留用,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需的物资免征关税等。3作用和影响(1)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2)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3)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特区 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史料研习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
17、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 年 2 月 24 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学会分析材料为邓小平文选节选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
18、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材料告诉我们:特区是一个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的窗口;特区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特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也随之提升了;特区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有条件的地区;海南的开发,可以看作是建立了又一个大特区,也是特区经验推广的必然。考题范例例1(2010北京高考)(节选)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张一元”
19、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1900年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1925年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1956年公私合营时间事件“文革”期间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1982年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1992年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1995年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1999年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2002年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解析 本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问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1900年至2002年的“张一元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
20、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不同,则所划分的结果也不一致。学生初接触此题如果仅着眼于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肯定有些发懵,不知从何入手。但如果抱着研究的心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则可以较好地解答此题。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企业发展、企业性质、企业经营等方面任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时代特征、政府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等方面作答。答案 发展阶段:从企业发展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19001925年创业阶段19251956年扩展阶段19561999年改制阶段1999年至今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从企业性质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1900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企
21、业1956年至今19561999年1999年至今社会主义企业国营(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从企业经营角度:阶段划分阶段名称19001956年私营企业19561999年国营企业1999年至今股份制公司中国经济状况: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19251956:国民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561999: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1999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命题角度 本题以茶叶创设历史情境,从切入点看,茶叶内
22、容在课本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考查的部分知识点属于课程标准中相对边缘化的知识,高考以此问题切入,事实上体现了运用所给材料从微观与宏观结合的角度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命题立意。虽然这道题难度略大,但难度不在于考点本身,而在于材料的大量使用和设问角度的巧妙。以小切口创设历史情境,综合考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命题预测 1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为中国农 业的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深刻含义是 ()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昭示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
23、的变革 风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这一变化反映了农村公社已走到尽头,凤阳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答案:C 2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 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摞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978年我国
24、仍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安徽省委的做法是把土地借给农民耕种和荒山湖滩谁种谁收,完全脱离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劳动、收获物归集体的做法。故其做法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答案:B 考题范例例2(2010安徽高考)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可知,说法正确;股票的出现无法反映出是否建立了股票交易市场,说法
25、错误;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说法错误;由“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法正确。答案 B 史观解读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理解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每一种文明客观上都在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都在向其他文明学习,同时,也在不断抛弃自身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影响和侵蚀也必然会加大。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注意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确实先进的文明,要大胆接受,对鱼龙混杂而来的糟粕,则要坚决抵制。既不可盲目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命题预测 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
26、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 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 节是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解析:粮票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匮乏的产物,股票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繁荣的产物,故A项正确。答案:A 4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 联系,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不断地对外开放,下列区域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技术开发区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特征。B项是政治方面的行政区,不具有经济改革方面的对外开放特征,应排除。答案:B 考题范例例3(2011深圳模拟)依靠“临近香港、
27、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这里响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题目材料是深圳发展成我国最早经济特区的事实。上海浦东新区与“临近香港”不符,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与“第一声”不符。答案 A 热点链接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2010年9月6日,深圳市举行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30年来深圳“敢为天下先”,锐意改革,发展进取,敢闯敢试,采取
28、“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政策,成功运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及人才,由封闭发展到全方位开放,对深圳30年的发展道路表示肯定。胡锦涛还说,深圳30年来,对港澳回归和推动祖国统一发挥了纽带作用。从这一热点切入,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全面地考查。命题预测 5(2011深圳模拟)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三十周年。30 年前,深圳的经济总量仅有1.96亿元,人均GDP 606元,而30年后,深圳的GDP已经达到了8 710亿元,是当年的4 444倍,年均增长25.8%,人均GDP也达到了9.3万元,跃居全国第一,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奉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与苏联相比,其正确在于 ()A依据国情,循
29、序渐进 B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 C照搬西方,构建民主 D强化重工业,忽视轻工业 解析:选项B、C、D都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更多带有苏联改革的特色。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在于中国能从中国国情出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等。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破土动工,打破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材料2: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
30、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3: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请回答:(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出口加工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影响?(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解析:
31、本题是对与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考查。第(1)问要注意时间提示:1979年2月,由此判断此项决定应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有关;分析意义时可从“第一个”的角度入手。第(2)问可从政策保障、体制创新等角度说明其平稳过渡的条件;回答影响时可从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方面说明。第(3)问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方面说明即可。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点击此图片进入“备考演练 经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