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四课后作业: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998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四课后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四课后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四课后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一、选择题1.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A.拥有较大的势力B.严重威胁皇权C.有称帝的野心D.不服从皇帝命令解析:鳌拜集团和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都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而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因此也就威胁到了皇权。故选B项。答案:B2.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B.C.D.解析:本题要求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材料中都能得到体现。答案:A3.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B.C.D.解析: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国家主权,表述错误;清朝对外主要使用“大清”的朝号,不正确。答案:C4.观察下图,图中诗为:“大漠孤城祁连山,戍楼遥望暮云间。西风忽报边关紧,十万兵勇过桥湾。”图中的清军“过桥湾”是为了()清军过桥湾图A.平定三藩之乱

3、B.挫败沙俄侵犯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D.开发西北边疆解析:诗中的“大漠孤城”“祁连山”等信息表明,清军是要去西北平定叛乱,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5.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解析:康熙帝一生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抵抗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最突出的贡献便是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C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

4、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

5、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意图: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民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的教育人才,促进了台湾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

6、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康熙帝具有民主、平等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帝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地进行客观分析评价;要看到主流,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历史进步、有利于人民、顺应历史潮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