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题型指导考前提分-2-2-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生物图解、图示通常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的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此类试题可能涉及形态结构图、生理过程图、流程图、遗传系谱图等,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展示生物学原理、过程等,对考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题型一图示、图解类-3-3-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方法策略(1)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出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2)
2、细看图解、图像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3)细看多个图解、图像间的联系,注意分析一个大题中的若干图解、图像能否相互补充说明或提示,以防解题时因信息不足而顾此失彼,最终导致思维偏差或知识遗漏。(4)细看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从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链接、综合,实现概念、原理与图形之间的信息转换和整合,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4-4-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解题模板“一看”(识图)看名称,明确图示类型。“二明确”(析图)一明确图中各部分提供的有效信息,二明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一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5-5-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典题试做 图1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2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6-6-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1)图1结构中涉及 个神经元,含有 个突触。(2)图2中表示感受器的是 (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 。(3)从图1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 ,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与信息传递功能相适应。(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 (填结
4、构名称)的数量 (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7-7-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的细胞体,而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对刺激 (填“有”或“无”)感觉。(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 (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8-8-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答案:(1)3 2(2)由正电位负电位(3)树突(4)突触 增加(5)运动障碍 有(6)(同时或单独填也可以)解析:(
5、1)图1中涉及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2)上有神经节,与其相连的应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由图1可知神经元有较多的树突。(4)由图可知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生活环境中刺激较多,突触结构数量会增加。(5)由图可知是传出神经元,如果病毒侵入到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就不会产生效应,故会出现下肢运动障碍。产生感觉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受损,会有感觉,但没有相应的运动。(6)局部麻醉时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兴奋在传入神经上的传导。-9-9-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二坐标曲线类 坐标曲线题是将坐标曲线赋予生
6、物学含义,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信息转换、分析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内容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种群数量变化等。类型有单曲线、双曲线和多曲线等几种。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坐标曲线,获取解题信息。-10-10-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方法策略(1)识(审)图。识图关键是识标、明点、析线。识标,即明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科书,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明点,即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
7、及含义。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判断出横坐标表示的量(A)与纵坐标表示的量(B)的关系。如在一定范围内,随A的增加,B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A的增加,B逐渐减少或增加,或随A的增加,B逐渐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等。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11-11-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2)析图。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找图像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出现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以及它们要说明的问题。(3)用图。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图像,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
8、决实际问题。最后用恰当、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描述图像的含义或判断所给描述的正确性。-12-12-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解题模板“三看”(识线)一看坐标,明确变量;二看曲线特殊点;三看曲线走势。“二找”(析线)一找关键点的意义;二找曲线走势的意义。“一联”(说线)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3-13-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典题试做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14-14-题型一 题
9、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A.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B.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 C.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D.如果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A组),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B组)相比,检测发现A组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上升和光合速率下降,则支持上述C项的推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CO2固定的速率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
10、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CO2固定速率相对值为28,A项正确;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百分率的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出大量减少,导致有机物在叶片中积累,B项正确;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C项正确;要支持C项说法,即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D项实验的结果应该是A组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和光合速率上升。答案 解析 关闭D-15-15-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11、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三表格分析类 表格分析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以单元格的形式呈现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由于这类试题将大量信息隐藏在表格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16-16-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方法策略(1)识表:获取信息时,识表是基础,是做好表格分析题的前提。可以按照“三看”法识表。一看行和列,要看清表格名称、行标题与列标题、数据的单位等,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识。二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是增大、减小,还是达到某个数值点后保持不变
12、等。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或低的数值等。另外,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注意。-17-17-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2)析表:处理信息时,析表是关键。要在识表的基础上,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理顺行与列的相关性。必要时可用数形转换、拆分表格等方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要在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纵横比较等方法找出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析表过程中要解决以下问题:分析行标题、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各关键数据(例如最大值、最小值、零值、转折值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比较行内、行间、列
13、内、列间的数据,结合具体问题列出变量的关系式,借助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推导。-18-18-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3)用表:运用表格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将析表过程中所得出的数据特点、数据变化规律等与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相融合,将表格数据蕴含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联系,通过信息转换,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19-19-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解题模板“三看”(识表)一看表格名称(或表格记录的内容);二看行(列)标题,明确变量;三看每一(行)列数据的变化趋势。“二找”(析表)一找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二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14、一联”(说表)联系题目设问及所学知识,利用表中信息准确答题。-20-20-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典题试做 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取小鼠肝腹水癌细胞培养液均分为3组,编号A、B、C。A组加入一定量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鬼臼类木脂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7、CO2体积分数为5%的培养箱中培养48 h。将3组培养液分别离心。取各组上清液测得几种物质的相对量,计数沉淀物中小鼠肝腹水癌细胞数目,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结果如下表:-21-21-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15、 题型六 组别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肝腹水癌细胞数目 Bcl-2 蛋白相对量 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A+B+C+(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小)-22-22-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置C组的目的是 ,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 变量。(2)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 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 的摄取,从而抑制 的合成。(3)经研究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 (填“促”或“抗”)细胞凋亡蛋白。-23-23-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
16、六 答案:(1)对照(空白对照)因(2)葡萄糖(C6H12O6)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或T、U)(缺一不可)DNA、RNA和蛋白质(或DNA和RNA)(3)抗 解析:(1)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自变量是加入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故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2)A组中葡萄糖含量高,说明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而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癌细胞没有葡萄糖无法进行代谢。而鬼臼类木脂素溶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比对照组的高,而它们分别是DNA和RNA合成的原料,缺少了它们会抑制癌细胞的增殖。(3)由表中数据可知A组、B组癌细胞数量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
17、相对量多,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蛋白。-24-24-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四直方图类 直方图是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并以方柱的高度来表示数据大小。与高中生物相关的直方图包括:细胞和种子内物质的相对含量、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生物量以及实验数据等。与曲线图不同的是,在直方图中,横坐标并不一定在横向上有顺次关系,可能是某几个相似量或无关量的堆积。-25-25-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方法策略(1)搞清题目要考查的内容,对所涉及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读懂图形中不同方柱各自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
18、再对含义相同的方柱进行横向比较。(2)横坐标或许没有精确的数值,甚至是几个互不相干的数据无序地排列在横坐标上,此时的关键点在于方柱的高度。但是,当赋予横坐标特定意义的时候,一定要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坐标的数值至关重要。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对不同图形进行双向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信息。-26-26-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解题模板“一看”(识图)看清坐标,明确变量。“二找”(析图)找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7-27-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典题试做 为探究水体中的磷对滴水观
19、音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磷浓度下,对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8-28-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1)磷是细胞内各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缺磷会导致光反应产物中的 明显减少,从而使暗反应速率 。-29-29-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2)测定叶绿素含量需先提取叶绿素,要用到的药品包括 。A.二氧化硅 B.碳酸钙 C.无水乙醇 D.层析液 E.水(3)当P浓度从0增大到1.024 mg/L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逐渐 ,从而使植物吸收的 增加,净光合速率上升。(4)据
20、图分析,5.12 mg/L时的P浓度 (填“提高”“降低”或“不影响”)净光合速率,此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30-30-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答案:(1)ATP、NADPH(写出ATP即可)下降(2)A、B、C(少写一个不对)(3)增加 光能(4)提高 气孔因素 解析:(1)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中都含有磷元素,所以缺磷会导致光反应产物中的ATP、NADPH明显减少,从而使暗反应速率下降。(2)提取叶绿素时,需要研磨叶片,该过程中需要少许的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还需要少许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同时加适
21、量无水乙醇,以提取色素。(3)据图可知,当P浓度从0增大到1.024 mg/L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逐渐增加,从而使植物吸收的光能增加,净光合速率上升。(4)5.12 mg/L时的P浓度与P浓度为0时相比,净光合速率提高了,此时胞间CO2浓度明显增加,说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气孔因素。-31-31-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五信息给予类 新情境信息题常以生物学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等形式呈现,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选择或提炼出有关问题的答案。此类试题一般
22、包括题干部分(信息部分)和问题部分。题干是向考生提供解题信息的,多以文字叙述为主,有的再辅以图示和表格。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以及能否将获得的信息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去。此类信息题具有情境新、知识活、起点高、落点低等典型特征。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去粗存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32-32-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方法策略(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联系相关知识点,确定解题思路。(2)对于题干较长而又没有次题干的题目,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
23、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于题干很长、信息纷杂,又有若干个次题干的题目,可先撇开题干,直接界定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从次题干中直接读取有效信息,如有必要,就再浏览与设问相关的主题干的某一特定部分。(3)将整合提炼的信息进行迁移。信息迁移分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知识迁移即考生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把已构建的知识迁移整合到新的题干情境中,再进行作答。-33-33-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解题模板“一审”获取信息审读题干、图解等,获得信息。“二联”提炼信息联系题目设问,提炼有效信息。“三迁
24、移”应用信息将提炼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迁移应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34-34-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典题试做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具包膜的RNA病毒(含单链+RNA)。图甲为登革热病毒结构图,图乙表示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甲 -35-35-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乙 -36-36-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1)图乙中Fe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它是细胞膜具有 功能的物质基础。(2)过程1与+RNA互补配对的是 ,其运载合成肽链的原料。过程2得到的蛋白NS5的名称是 。假定登革热病毒+
25、RNA由1 000 个核苷酸组成,其中A、U、C、G四种碱基的比例为1234,则1次复制完成后,共消耗宿主细胞 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7-37-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3)图中+RNA的三个生理功能:;。登革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概括为 (用文字和箭头图表示)。(4)根据图乙,图甲中的包膜来自 。-38-38-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答案:(1)糖蛋白 信息交流(识别)(2)tRNA RNA合成酶(或RNA聚合酶、依赖RNA的RNA聚合酶)300(3)作为翻译的模板 作为RNA 复制的模板 是登革热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
26、 (4)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病毒基因翻译得到的包膜蛋白-39-39-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解析:(1)分析图乙可知,登革热病毒被寄主细胞膜表面的Fe受体识别后侵染寄主细胞,说明Fe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表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2)过程1是翻译,+RNA作为翻译的模板,与+RNA互补配对并运输氨基酸的是tRNA。图乙中蛋白NS5能催化合成RNA,所以蛋白NS5应该是RNA聚合酶。假定登革热病毒+RNA由1 000个核苷酸组成,其中A、U、C、G四种碱基的比例为1234,则该+RNA含有碱基A 100个、碱基U 200个。复制时,A与子链中的U配对,1次复
27、制完成(+RNA-RNA+RNA)要经过两次配对,所以1次复制完成后,共消耗宿主细胞300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从图乙可以看出+RNA的三个生理功能:作为翻译的模板;作为RNA 复制的模板;是登革热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登革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复制和翻译两个过程。(4)根据图乙可知,图甲中的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病毒基因翻译得到的包膜蛋白。-40-40-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六数据计算类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在高考中,常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
28、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应用,以及对各种生物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41-41-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方法策略(1)熟悉教科书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2)学会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的计算可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3)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时常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42-42-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
29、型五 题型六 解题模板“三审”(获信息)一审题干,提取信息;二审图表,提取数据;三审题肢,明确问题。“二明”(明数理)一明确涉及的有关生物学原理;二明确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一算”(得结论)根据相关数量关系计算结果。-43-43-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典题试做 对胡萝卜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光照强度/klxO2 变化量/(mgh-1)温度/0 5 10 10-0.5+3.0+4.0 20-1+2.0+5.0 -44-44-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A.在20 时,用5 k
30、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 B.在20 时,分别用10 klx和5 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10小时,再黑暗14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量前者比后者多28.125 mg C.在10 时,用5 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10小时,胡萝卜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为35 mg D.在10 时,用10 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4.8小时后,再将胡萝卜幼苗转入20 黑暗环境19.2小时,氧气变化量为0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黑暗中氧气的吸收量代表呼吸速率,光下测定的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在20 时,用5 klx 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净
31、光合速率大于0,则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A项正确;在20 时,分别用10 klx和5 klx的光照射10小时,再黑暗14小时,氧气增加量分别是510-114=36(mg)、210-114=6(mg),前者比后者多释放氧气30 mg,换算为葡萄糖,则为28.125 mg,B项正确;用5 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10小时,10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3.0+0.5)10=35(mg),此35 mg 氧气为整个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大于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量,C项错误;在10 时,用10 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4.8小时,积累氧气44.8=19.2(mg),转入20 黑暗环境19.2小时,消耗氧气119.2=19.2(mg),氧气变化量为0,D项正确。答案 解析 关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