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626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名师伴你行》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堂达标练案:第5章综合微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章综合微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分2050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答案:A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与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2、()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答案:A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所以A是正确的。B选项,消费者的确都是异养型,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C选项,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D选项中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是直接联系,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费者间接联系。3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

3、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答案:C解析:图中应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会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故鹰不会大量减少。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存在4条食物链B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1E2E3)/EC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E1/E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答案

4、:D解析: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牲畜、昆虫、鼠属于第二营养级,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E1E2E3)/E;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第二营养级中牲畜的能量;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答案:D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

5、,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6下列四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答案:B解析:A项中,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项中,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C项中,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

6、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项中能体现出食物链,所以能用能量流动规律来解释。7.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答案:A8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

7、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未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9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

8、同化量,的总和已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消费者自身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这样通过细胞呼吸,碳就可以返回无机环境了,因此组成消费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不只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11下图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

9、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莴苣、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信息,才能萌发;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信息。12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答案:A解析: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扎得深、分布广,才能保持水分的正常吸收,抵抗外界恶劣的环境,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3分析下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10、是()A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B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图中缺少微生物,A错误;碳和氮在生物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1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

11、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15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不利于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答案:D解析:从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林,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生物种类减少(尤其是鸟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从而破坏林木,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16下列

12、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答案:D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属于化学信息。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17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答案:D解析:图中没有反映出三种鸟类的食物关系;食物的种类决定领域的大小;根据能量的传递规

13、律,同化效率一般都维持在10%20%范围内,与鸟的食性无关;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传递到该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故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较大是为了获得较多的食物。18如图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2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A19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属于次级消费者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答案:C解析:由题目可知该甲

14、虫营腐生生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植物之间不是捕食关系,不属于消费者,A、B错误;位于能量金字塔底部的是生产者,D错误。2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 100%15%,B正确;将乙和

15、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2分)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1)甲昆虫是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为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

16、生态系统的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_。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据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昆虫数量减少,甲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中的生产者甲乙。

17、22(14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2)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答案:(1)CO

18、2、含碳有机物(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增长不变(5)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解析:(1)图甲显示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故AE以CO2形式流动,D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2)最多增加则按20%计算,B为最高营养级,即增重为10 00020%20%20%80(kg)。(3)捕食关系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为对方提供有用信息,则信息传递的作用为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图乙显示,此曲线为种群“S”型增长曲线,t1

19、时期增长速率最大,故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时期后,增长速率为零,则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5)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选择性地使抗药个体的抗药性逐年增加,其天敌大量减少。23(14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图1图2(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3)如图1所示,除生产

20、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103 kJ/(m2a)。(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5(4)CE(5)群落(或次生)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可以推知,该生态系统输

21、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03110103 kJ/(m2a),输入的有机物能量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补偿的能量之和,肉食动物需补偿的能量见(3)题解析为7103 kJ/(m2a),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

22、营养级的能量为:(142)(0.549)1032.5103 kJ/(m2a),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050.252.15.1)2.51035103 kJ/(m2a)。(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或次生)演替。24(10分)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把酵母菌培养

23、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大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小误差,你认为采取的做法

24、是_。答案:(1)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2)2.2108多取样、取平均值解析:要理解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要求及其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对酵母菌的总数进行计算是很难的,所以要采用抽样检测法,每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时,都要进行振荡,目的是让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小计数的误差;培养酵母菌时,要提供酵母菌生活的最适条件,包括温度、无菌条件等,所以不应该放在冰箱里进行培养;7天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连续7天每天都要进行取样、观察、计数,而不是仅在第7天进行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要注意多取样,取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计算酵母菌总数时,要先计算出每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乘以酵母菌总体积。所以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的总数为:44/804001001 0000.12.2108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