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古诗文桃花源记1.常识概要(1)本文作者是(朝代)诗人,又名,字元亮。本文选自。(2)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在写法上大多以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陶渊明的。2.重点实词(1)落英缤纷()(2)渔人甚异之()(3)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悉如外人()(6)具答之()(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8)无论魏晋()(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便扶向路()()(11)处处志之()(12)诣太守()(13)欣然规往()(14)未果,寻病终()()(15)后遂无问津者()(16)便要
2、还家()3.一词多义(1)舍(2)志(3)寻(4)为(5)之(6)其(7)遂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1.(2019湘潭)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2.阡陌交通,。3.土地平旷,。4.问今是何世,。5.黄发垂髫,。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2.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
3、结合本文分析原因。(时间:20分钟满分:38分)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停数日,辞去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B.桃花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刘子骥是南
4、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二、阅读桃花源记,完成47题。(12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处处志之()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文:6.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最后写。(2分)7.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4分)三、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8.
5、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3分)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着、顺着”的意思。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10.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出。(2分)11.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四、名句默写。(6分)12.桃花源记一文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13.桃花源记一文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 ,。14.桃花源记
6、中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小石潭记1.常识概要(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之一,本文选自。(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属于的范畴。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2.重点实词(1)心乐之()(2)水尤清冽()(3)潭中鱼可百许头()()(4)日光下澈()(5)佁然不动()(6)往来翕忽()(7)悄怆幽邃()(8)斗折蛇行()(9)犬牙差互()(10)以其境过清()3.一词多义(1)清(2)可(3)差(4)从(5)以(6)之(7)而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7、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1.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描写出桃花林之美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2.斗折蛇行,。3.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1.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2.本文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4.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5.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时间
8、:15分钟满分:32分)一、(2019重庆改编)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4题。 (15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加点的司
9、珸。(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3)俶尔远逝()(4)以其境过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二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
10、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链接材料】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已:不久。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和景:春天的景色。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58题。(11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11、,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影布石上()(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分)译文:(2)以其境过清,
12、不可久居。(1分)译文: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8.文中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3分)三、名句默写。(6分)9.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10.柳宗元在小石潭
13、记中,描写小石潭凄清、忧伤气氛的句子是:寂寥无人,。1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运用比喻描写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核舟记1.重点实词(1)罔不因势象形()()()(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高可二黍许()()(4)其两膝相比者()(5)佛印绝类弥勒()(6)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7)其船背稍夷()(8)曾不盈寸()(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0)八分有奇()(11)诎右臂支船()(12)左手倚一衡木()(1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一词多义(1)为(2)端(3)可(4)之(5)而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14、云。译文: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文:4.技亦灵怪矣哉!译文:诗经二首关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到时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三部分。采用比兴手法,用两只鸟儿相互和鸣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和谐,引出下面对爱情的吟咏。这一组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相思难眠的心情。“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思,思念不绝。“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这两个词语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主人公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热闹场景,这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主旨大意】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
15、、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时间:5分钟满分:10分)一、诗歌鉴赏。(6分)1.关雎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名句默写。(4分)4.关关雎鸠,。(诗经关雎)5.关雎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达出来。6.,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蒹葭以秋景作为开端,渲染凄清迷离的气氛。点明时间和环境。起兴,引出所咏之人。“溯洄”“
16、溯游”写出了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不畏艰难的急切心情。“苍苍、萋萋、采采”写出了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从侧面烘托了诗人当时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为霜、未晞、未已”,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展现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追寻时间之久。“方、湄、涘”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的场景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出来。诗人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抒写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主旨大意】诗人通过对眼前秋景的描写与赞叹,描绘出一个空灵缥缈的美好意境,浓墨重彩地抒写出男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时间:1
17、0分钟满分:7分)一、诗歌鉴赏。(4分)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二、名句默写(3分)3.(2019湘潭)蒹葭苍苍,。4.(2019福建)蒹葭采采,。5.诗经蒹葭中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渲染了一种凄清气氛的诗句是:“, 。”6.诗经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庄子二则北冥有鱼1.常识概要庄子是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庄周,时期宋国人,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重点实词(1)志怪()(2)去以六月息()(3)怒而飞()(4)亦若是则已矣()3.一词多义(1
18、)其(2)以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文: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1.水击三千里,。2.野马也,尘埃也,。3.北冥有鱼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鹏的形体之大的句子是:,;,。4.北冥有鱼中说明大鹏和人的视力都有限的句子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重点实词(1)是鱼之乐()(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请循其本()2.一词多义(1)之(2)固1.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2.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3.请循其本。译文:礼记二则虽有嘉肴1.常识概要虽有嘉肴节选自,本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编撰。2.重点实词(1)不知
19、其旨也()(2)虽有至道()(3)教然后知困()(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然后能自反也()3.一词多义(1)学(2)其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虽有嘉肴,弗食,;虽有至道,弗学,。3.知不足,;知困,。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时间:10分钟满分:20分)一、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完成14题。(16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
20、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4.学过本文后,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什么启发?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5分)二、名句默写。(4分)5.虽有嘉肴一文中从反面阐述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弗学,。6.虽有嘉肴一文中阐述“教”对“学”具有促进作用的句子是:,。大道之行也1.常识概要“大道”古代指;“大同”指。2.重点实词(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男有分,女有归()()(4)货恶其弃于地也()(5)盗窃乱贼而不作()(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
21、.一词多义(1)亲(2)子(3)其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故人不独亲其亲,。3.,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马说1.常识概要(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之一。(2)“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和宋代、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2.重点实词(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5)执策而临之()(6)才美不外见()(7)食之不能尽其材()(8)一食或尽粟一石()3.一词多
22、义(1)策(2)食(3)能(4)其(5)而(6)虽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2.策之不以其道,。1.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遇之悲,虽有日行千里之能却英雄无路。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被埋没?3.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时间:1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马说全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2
23、)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执策而临之()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二、阅读马说,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6.翻译句子。(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2)才美不外见。译文:7.深圳市政府在两
24、会上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请你结合文章的人才观,谈谈你对深圳这一人才策略的认识。(5分)三、名句默写。(5分)8.韩愈在马说一文中用“,”揭示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9.马说中作者这样描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不以千里称也。”10.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字,自称,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因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故后世称他的诗为“”。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飞”“洒”“挂罥”“飘转”“
25、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倚杖自叹息”不仅写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写出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环境描写,不仅写出时间的推移,渲染出凄冷的气氛,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做铺垫。“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冰冷、坚硬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麻”生动地写出秋雨细密连绵的样子。“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
26、的抒情做好铺垫。前二句为主旨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自己联想到天下寒士,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博大胸襟。再次升华,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表现了诗人忘我的奉献精神。【主旨大意】这首诗通过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对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时间:9分钟满分:10分)一、诗歌鉴赏。(6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
27、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二、名句默写。(4分)3.俄顷风定云墨色,。4.,雨脚如麻未断绝。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卖炭翁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体裁)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
28、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无其他衣食来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道路艰难,牛困人饥,再次写老人的“苦”,令人“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
29、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主旨大意】这首诗通过描述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宫市掠夺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时间:5分钟满分:10分)一、诗歌鉴赏。(6分)1.对诗歌理解有误
30、的一项是(3分)()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名句默写。(4分)3.卖炭得钱何所营?。4.,系向牛头充炭直。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
31、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八年级(下)古诗文桃花源记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东晋陶渊明潜陶渊明集(2)记述桃花源记2.(1)落花(2)对感到惊异(3)整齐的样子类(4)田间小路交错相通(5)全,都(6)详细(7)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不要说,更不必说(9)邀请(10)沿着、顺着先前的(11)做记号(12)拜访(13)打算,计划(14)实现随即,不久(15)访求、探求(16)同“邀”,邀请3.(1)名词,房屋;动词,舍弃(2)动词,做记号;名词,标记(3)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4)介词,对,向;动词,作为(5)指示代词,这;代词,指渔人见到的桃林景色;助词,补充音节
32、,不译;代词,相当于“他们”(6)那;他们的;他的(7)于是,就;终于二、翻译句子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树木。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3.这个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4.村中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5.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名句默写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鸡犬相闻3.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并怡然自乐四、文意理解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
33、、人们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成语是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3.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的代表,“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BB项,“悉” 都是“都”的意思;A项,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穷困;C项,告辞/
34、推托;D项,随即,不久/寻找。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3.A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很好奇,“欲穷其林”,而且根据“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自去寻访桃花源。4.(1)妻子儿女(2)做记号5.(1)渔人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又向前划去,想到林子的尽头。(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6.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7.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8.(示例)意同字不同
35、:“悉如外人”的“悉”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答“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意思是“随即,不久”。“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记号”,后者是名词“标记”。9.(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0.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11.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思对即可)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
3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小石潭记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柳宗元唐代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2)议论抒情散文小石潭记2.(1)以为乐(2)格外(3)大约表示约数(4)穿透(5)静止不动的样子(6)轻快迅疾的样子(7)凄凉(8)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9)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10)凄清3.(1)清澈;凄清(2)大约;能够(3)长短不一;交错(4)由;跟从,随从(5)相当于“因为”;而(6)代词,指水声;代词,指景色(7)表修饰,不译;表顺接,可译为“然后”二、翻译句子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潭中游
37、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4.我坐在潭边上,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影,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三、名句默写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2.明灭可见3.寂寥无人悄怆幽邃四、文意理解1.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冽、游鱼活泼、源流曲折、岸势差互、环境凄清的特点。2.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3.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
38、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4.文中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通过描写游鱼在水中游仿佛“空游无所依”来表现水清。5.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苦之情。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1)大约(2)静止不动的样子(3)忽然(4)凄清2.(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向下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D“斗折蛇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蜓。4.(1)柳宗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 (2)材料中“譬如囚拘圆土
39、”“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5.(1)格外(2)大约(3)映照(4)使凄凉6.(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7.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8.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核舟记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无不、全都顺着、就着模拟(2)赠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3)大约左右(4)靠近(5)像(6)举类似
40、(7)平(8)满(9)挑选(10)有余,多一点儿(11)同“屈”,弯曲(12)“衡”同“横”(13)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2.(1)雕刻;是(2)东西的一头;端正(3)大约;可以(4)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左膝(5)表示并列关系,不译;表顺接关系,不译;表转折关系,却二、翻译句子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4.技艺也真神奇啊!诗经二首关雎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诗歌西周春秋“风”“雅”“颂”限时
41、检测技能提升1.(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2.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3.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4.在河之洲5.悠哉悠哉辗转反侧6.窈窕淑女蒹葭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3.白露为霜4.白露未已5.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庄周及其
42、后学道战国道2.(1)记载(2)气息,这里指风(3)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4)这样3.(1)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代词,它的(2)介词,用;介词,凭借二、翻译句子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三、名句默写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这(2)完全,完备(3)追溯2.(1)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代这件事(2)本来;顽固二、翻译句子1.庄子
43、说:“鲦鱼游出水面悠然自得,这是鱼的乐趣啊。”2.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3.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礼记儒戴圣2.(1)味美(2)最好的道理(3)困惑(4)所以(5)自我反思3.(1)同“敩”,教导;学习(2)这,这种;它的;表示推测二、翻译句子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三、名句默写1.教然后知困2.不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3.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四、文意理解1.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突出学习的重要
44、性。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2.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1)即使(2)味美(3)同“敩”,教导(4)好处 2.BB项,“嘉肴”意思是美味的菜,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3.(1)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然后才能自我勉励。(2)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示例一)学习是很重要的,不学就无法获得知识,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无法完善自己。特别是我们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弥补自己
45、的不足,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示例二)我们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如果他听得明白,表明自己理解透彻;如果他听不明白,表明自己理解不透彻,就可以“知困”后而“自强”。5.虽有至道不知其善也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大道之行也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理想社会2.(1)“与”同“举”,选拔(2)培养(3)职分,职守女子出嫁(4)厌恶(5)兴起(6)从外面把门带上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3.(1)以为亲;父母(2)以为子;子女(3)代词,他的,他们的;代词,它二、翻译句子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这样一来
46、,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用关大门,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三、名句默写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不独子其子3.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马说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韩愈唐代退之唐宋八大家(2)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2.(1)同“祗(只)”,只、仅(2)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3)犹,尚且(4)用马鞭驱赶正确的方法(5)面对(6)同“现”,显现(7)才能、才干(8)有时3.(1)用马鞭驱赶;鞭子(2)同“饲”,喂;吃(3)能够;才能,本领(4)它,代千里马;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难道;大概,表推测语气(5)表示修饰关系,不译;表示转
47、折关系,却,但是(6)虽然;即使二、翻译句子1.只是辱没在仆役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2.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三、名句默写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文意理解1.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是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暗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性;世上只能先有伯乐,才能有千里马。2.略。(围绕“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马;食马者不能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标准来喂养它;千里马因饥饿无法发挥才能”回答。)3
48、.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讽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愚昧昏庸,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1)有时(2)同“现”,显现(3)等同(4)拿着,举着2.(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5.(1)用马鞭驱赶(2)竭尽(3)通晓(4)面对6.(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49、(2)(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7.(示例)韩愈认为,统治者应该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给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深圳市政府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既能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人才,又能留住人才,这样的人才策略体现了深圳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真正践行了韩愈的人才观。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9.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杜甫子美少陵野老唐诗圣诗史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D该诗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项,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3.秋天漠漠向昏黑4.床头屋漏无干处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卖炭翁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白居易唐乐府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2.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3.身上衣裳口中食4.半匹红纱一丈绫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