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保定摸底)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商朝耒、锛、铲、锸、斧、杵铲西周耒、锛、铲、锸、斧、杵、铲、罅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选C。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正
2、确。2.(2017巴中模拟)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解析】选D。通过材料可知唐代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贵族和官僚等特权阶层的土地占有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给予小农经济以适当的保护,故D正确。3.以下是某一时期的文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汉B.魏晋C.隋唐D.两宋【解析】选D。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文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明这一时期
3、江南地区为中国的文化中心。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从而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故D正确。4.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5.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黍,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政府大力
4、引进外来品种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选A。“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说明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美洲的经济交往,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大力引进”,故C错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错误。6.(2017河池模拟)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纺织业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小农经济的阻碍【解析】选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5、,不会只抑制棉纺织业,故A错误;外来棉纺织品的涌入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强调的时间“中国古代”不符,故B错误;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C错误;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不利于雇佣关系的产生,故D正确。7.“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解析】选C。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C正确。【拓展延伸】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
6、普遍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2)影响: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负担加重,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二是封建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严重。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8.隋朝开通了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大运河是北
7、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解析】选D。材料观点强调“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故A错误;B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故C错误;大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上反映出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D正确。9.(2017临沂模拟)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手工业以技术密集和产品精良为特色。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A.民间市场狭窄B.官营手工业垄断C.统治阶级需要D.都城具有吸引力【解析】选C。官营手工业为统治阶级服务,大都分布在都城和城市中
8、,其分布特点即可反映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选C。10.(2017河南三市联考)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此变化()A.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B.说明私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C.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解析】选D。根据“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无法判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故A错误;在发展方向上追求“竞作机巧”“竞通珍异”与品牌意识无关联,故B错误;对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的不断创新,应该对工商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故C错误;“竞作机巧”“竞通珍异”属于技术革新的范畴,故D正确。【拓展延伸】我国古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变
9、化(1)发展过程:我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此后,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且成为手工业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的变化:在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3)影响: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加以调整,由原来的征役制到后来的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内部也开始孕育了雇佣劳动关系,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加固训练】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
10、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D.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解析】选C。材料中的“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说明C的表述正确。11.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的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指数该路指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
11、(占全国总州数的21%)A.政府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解析】选C。依据表格可知:表格只是表明贡绢州占的比例,并没有体现贡绢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排除A;材料中数据体现不出“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排除B;华北地区早就有丝织业,排除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华北60%、70%以上的州都缴纳贡绢,说明“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C正确。12.(2017安庆模拟)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A.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B.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
12、身自由C.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D.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州城内的丝织业分为两个主要派别,各自的技艺都是世代相传,各有各的市场,相互之间不得越出本分,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学习别人的技术和争夺对方的市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在手工业领域的反映,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材料二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解字: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汉书货殖
13、传材料三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7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6分)(3)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地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12分)【解析】第(1)题应结合材料一概括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第(2)题应注意从产品交易量、质量、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三个方面说明汉代纺织业繁
14、荣与发展的表现;第(3)题应结合设问从“男耕女织”的传统观念方面去分析。答案:(1)类型:官营手工业。(2分)特点: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5分)(2)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6分)(3)以“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传统的价值计算方法往往忽视女性;计算女性劳动成果缺少必要的数据;男尊女卑思想。(12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朝代纪年年份户数(万户)人口数(万)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 233.315 959.50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427.9
15、62 100.78桓帝永寿三年1571 067.805 648.69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1 616.39隋炀帝大业五年609890.754 602.00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75 291.93北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2 088.234 673.48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1 230.292 784.51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1 343.035 984.90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1 141.586 659.83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1 063.33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10 275.00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
16、影响因素。【解析】特点,从总人口数看,基本上都在5 000万6 000万左右徘徊,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从阶段上看,从5 000多万到2 000多万,又从2 000多万到5 000多万,不断起伏,说明起伏比较大。因素,可以从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去回答。答案:特点:自然增长缓慢;大起大落。(2分)因素: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可能;(3分)生产关系的变革或国家赋役制度的变化;(3分)传统思想和习惯;儒家思想、宗法制度的影响;(2分)战乱、王朝的更替影响人口的变化。(2分)(若回答以下要点,每一点只给1分,且注意总分不超过10分:铁农具的运用
17、、牛耕的推广、耕地的开发、新农作物的栽种等;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的扩大;自然灾害的发生)(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如此成就是因为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解析】选B。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强调的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精耕细作强调的是农业技术,农业产量提高与农业生产技术有关,故A错误,B正确;C、D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C、D错误。2.(2017
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顷;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顷,少者一顷;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对地主官僚有利【解析】选D。材料“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一顷”规定上至亲王下至官僚的占田数量,实际上默认其通过土地兼并的方式实现规定的土地规模,故A错误;材料为隋朝的经济制度均田制的具体内容,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奴婢受田数量和
19、普通农民一样”强化了地主对奴婢的人身自由的约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的繁荣,故C错误;材料从土地占有和奴婢控制等方面规定了官僚地主的权益,故D正确。3.“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小农经济的停滞性B.经济体制的稳定性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解析】选A。材料通过中西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但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状态,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停滞性,故A正确。【拓展延伸】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0、,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4.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C.编户制度的消亡D.工商食官的出现【解析】选B。由于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手工业,故B正确。5.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
21、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解析】选D。材料中“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说明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故D正确。【拓展延伸】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土地兼并严重激化农民和地主、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促使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
22、在,封建国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6.(2017郑州模拟)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解析】选D。肥料、播种、灌溉和工具等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表现。由材料中江南地区农村重视对肥料、播种、灌溉和工具的投资可知,D正确。7.(2017昆明高三摸底调研)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A.保护佃农利益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D.规范租佃关系【解析】选D。材
23、料中“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主要是为了规范租佃关系,并不是维护佃农利益,故A错误,D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增加政府的收入,故B错误;材料中并未维护地主特权,故C错误;本题选D。8.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解析】选D。由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及行会的首要任务看出,行会在私营
24、手工业的管理方面发挥了政府的职能,故D正确。9.唐代宗大历二年“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明代永乐元年“命宝源局铸农器”。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确认的是,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A.支持了民生B.具有垄断性C.为皇室服务D.技艺水平高【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将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明代官营手工业生产农具服务于农业生产。可见,古代官营手工业支持了民生。10.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
25、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选C。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故C正确;到了明代,民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故A错误;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明代丝织业快速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11.(2017洛阳模拟)元代规定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且不得脱籍,而清代顺治年间,政府则明确宣布废除匠籍制度。与此相关的重要原因是()A.赋税制度的变化B.封建制度的衰落C.民营手工业壮大D.工商业市镇兴起【解析】选B。加入匠籍本身就免除赋税,赋税制度如何变化,都与匠籍关系不大,故A错误;废除匠籍制度体现了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减
26、弱,故B正确;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属两种不同的工业类型,因此民营手工业的壮大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故C错误;工商业市镇兴起,与匠籍制度废除没有必然关联,故D错误。12.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解析】选C。A错在“开始”,唐宋时期瓷器大量外销。B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得不出D。由“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可
27、判断是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故选C。【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条件(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
28、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举孝廉”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29、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8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10分)(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7分)【解析】第(1)题,要结合材料中的“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这一信息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题,要注意分解材料二的信息,多角度归纳概括。第(3)题,要立足黑暗的社会现实分析作者的思想。答案:(1)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大江大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组织。中央
30、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8分)(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提倡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提倡邻里互助。(10分)(3)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3分)关系: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刺激了作者创作;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分)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
31、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进一步的发展”“官吏管理”“官府控制”“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等关键信息可以总结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原因据材料分析即可。第(2)题从材料二中油坊的生产规模以及“募”“佣值”等信息可以解读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要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出现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手工业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3分)原因:铁制农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3分)(2)现象:以雇佣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原因:农业商品化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