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前基础回扣练倒计时1天20世纪以来的思想理论及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内涵: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指平均地
2、权,是三民主义中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意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政治实践:分别是进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原则上基本一致,成为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2.毛泽东思想: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论。(2)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
3、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把中国革命分成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3)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5)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两种矛盾的理论,并指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邓小平理论(1)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4、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3)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4)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中共十四大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5)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二、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作为研究重点。于8
5、0年代制定的高科技计划有“863计划”。1995年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2)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其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五大发明”,人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1956年提出,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在生物学领域首先取得了成就。(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继续贯彻“双百”方
6、针,指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中处理好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2)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3)“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采取措施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后又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4)基础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1993年实施“2
7、11工程”。1.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A.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B.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C.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D.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解析】选B。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然而益可宝贵也”可知,蒋介石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故B正确。2.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D.
8、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解析】选A。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并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B错误;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D错误。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解析】选B。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是苏俄的
9、模式,毛主席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B正确。4.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对华投资”“购买技术”“获得经验”能体现中国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根据材料“允许市场逐步发育
10、”“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平积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B正确。5.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故C正确。6.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
11、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解析】选B。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故A错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故B正确;毛泽东的历史阶段划分已经不被使用,故C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
12、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解析】选D。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学影视领域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处于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的时期,故D正确。8.据下表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类别1950年1953年全国湖北全国湖北工科院校272382师范院校121331农林、医科院校533583财经、政法院校150102艺术、体
13、育院校150162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和湖北教育年鉴(19491987)A.尚未紧跟形势需要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解析】选A。从1950年和1953年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全国高等教育除财经、政法院校外都呈增长趋势,而湖北除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外,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湖北的高等教育尚未紧跟形势需要,故A正确。9.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C.开展“教育革命
14、”的需要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解析】选B。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在1983年,故A错误;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是对教育的拨乱反正,故B正确;“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教育革命”并非真正的革命,已不再适应社会,故C错误;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故D错误。10.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选B。我国高考录取率到2011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四十年,“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错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