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预习】一请自主学习教材第五专题第一课p84至P88二思考题目: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原则、外交的基本方针.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三自主解答: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3.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互动学习】一情景激趣降半旗致哀是对一个逝者最高的敬意,一般只有国家元首才能有此待遇。然而,1976年1月9日,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其余所有会员国的国旗都没有升起,这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还从无先例(自此,始有联合国降半旗之仪)。有的大使提出质问:“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联合国
2、大旗依然升起,他并不是国家元首,联合国为何给予这么高的殊荣?” 这位不是国家元首却赢得了世界尊敬的人物便是我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思考与判断:周恩来逝世,为何在世界上享有如此崇高殊遇?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二 探索生趣主题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内容: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
3、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
4、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材料二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读史感悟: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主题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 原因: 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
5、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6)特点:包容性:它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或经济关系。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探究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
6、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读史感悟:(1)材料二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3)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4)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主题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
7、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4)“求同存异”方针:提出原因: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含义: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社会发展
8、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5)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3意义:是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功展示,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
9、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读史感悟(1)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3)这个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三总结固趣1总结所学(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6)时间外交成就意义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
10、瓦会议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本课知识主干2学习体验3老师总结【能力提升】1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一边倒”是指倒向 ( )A不结盟运动一边 B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民族解放运动一边 D帝国主义阵营一边2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B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D是解决民族间争端的原则3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
11、知道这是哪一次会议吗?( )A德黑兰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4新中国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什么问题时产生的? ( )A西藏问题 B外蒙古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与苏联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ACD7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1955年万隆会议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大国操纵会议 B中国都起了积极作用C都是为解决大国之间的纷争而召开的 D都圆满成
12、功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与苏联的建交 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其重要意义在于( )A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加强了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D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10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时( )
13、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其它国家相互冲突的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与其它国家相互冲突的观点,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12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13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本原则是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B前提是取缔帝
14、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根本目的是为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具体政策是争取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支持,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14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15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 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
15、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
16、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17. 阅读下列材料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
17、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读史感悟:请对比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
18、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毛泽东 读史感悟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就这些问题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探究1 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原因:两者所处国际地位和社会性质不同。认识: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探究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这
19、一原则。(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这一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探究3(1)求同存异。(2)帝国主义对会议干扰破坏;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矛盾和分歧。(3)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能力提升】1B. 2. B 3.C 4.C 5.A 6 A 7.B 8.C 9.A 10. D 11.A 12.C 13.D 14.B 15.B16. (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理由:一是现在中国
20、穷;二是永远不会称霸。 (3)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谋求发展。作用是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17. 清末: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列强对中国“分而治之”。“一战”时,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受到英美控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期间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依
21、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新中国:打破了孤立、封锁政策,促使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成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18“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美帝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经帮助中国革命。从国家性质看: 中苏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利益上有更多共同之处影响: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不矛盾: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原因:“一边倒”并不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而制定的(4)认识: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