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35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苏轼词二首 学案(广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责任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微感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集赏读:君子的行为,应安

2、静地修养自己,用俭约来培植德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新书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普遍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利。拥有博爱之心,是为人之道。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赏读:用善行来洁身自好,就可以比拟尧舜。可见人们加强自我修养是多么重要啊。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赏读: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变通一词,启示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一、作者视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学艺术

3、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二、写作背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与张怀民同被贬到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作

4、此词。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定风波:作于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他通过偶遇风雨这件小事,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即景生情。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骤然遇雨镇定自若,竹杖芒鞋而自得其乐。表达了他旷达超脱的胸怀,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偓佺()(2)欹枕()(3)杳杳()(4)天籁() (5)料峭()(6)没(7)卷答案(1)wqun(2)q(3)yo(4)li(5)qio(6)mmi(7)junjun2词语释义(1)欹枕

5、江南烟雨:_(2)杳杳没孤鸿:_(3)认得醉翁语:_(4)刚道有雌雄:_(5)一点浩然气:_(6)何妨吟啸且徐行:_(7)竹杖芒鞋轻胜马:_(8)料峭春风吹酒醒:_答案(1)写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2)遥远迷蒙的样子(3)体会到(4)偏说,硬说(5)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6)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7)草鞋(8)形容微寒3名句背诵(1)落日绣帘卷,_。(2)_,杳杳没孤鸿。(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4)_,何妨吟啸且徐行。答案(1)亭下水连空(2)欹枕江南烟雨(3)一蓑烟雨任平生(4)莫听穿林打叶声文本感知1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首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

6、抒发了词人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2定风波这首词通过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表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结构图示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师生探究一、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遭受到沉重打击,从水调歌头词中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难的态度。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他的这种态度的看法。提示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第四年。全词通过描写快哉亭壮阔的山色水光,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从中看出他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达观态度。写景传达出了他亭前览胜的欣喜自得之情及不受仕途干扰、超然物外的坦荡气度和浩然之

7、气。下阕中塑造了一位奋力搏击风浪的白头翁形象,其实他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渔翁的处世态度、不惧风浪的精神实则是苏轼所具有的。在他看来,宋公子对风的划分十分可笑,他赞成庄子所言,天籁本身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控制之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气度,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种处世原则不卑不亢,不偏不倚,可以很好地指导人生航向,让人生精彩,让生命常青。二、用轻松的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

8、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定风波,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提示“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阕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必放在心上。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阕“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综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

9、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三、通过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是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法。请体会下列诗句,说说它们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提示“伫倚”句:写主人公久立高楼,愁绪盈胸,惆怅回肠,黯然神伤,哀哀自怜,难以释怀。这是一种相思之情,一种无法排遣的抑郁之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怨情愁思,愈久愈烈,挥之不去。“乘醉”句:这是一种乘着酒兴听箫鼓演奏、赏大好风光的雅兴,一种悠然自得、欣然自足的心情,一种轻松自如的情趣,流露出对杭州美景的热爱

10、和赞赏之情。“欹枕”句: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写出了一种淋漓兴致,传出一种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莫听”句:一种坦然自如、泰然处之的气度,外物不足萦怀,任凭风浪起,我行我素,处变不惊,表现的是一种不怕风雨、搏击风浪、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名句品评(1)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品评“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回忆镜头,又是现实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那种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作者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这样就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品评这两句意谓正因为有一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

11、间,因而才有“千里快哉风”,因而也才有今天这座黄州快哉亭啊,此两句用典,“浩然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东坡所谓“浩然气”即由此而来。“快哉风”典出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赋中,宋玉分风为“雌”“雄”讽谏楚王之意显然。妙在作者故意挑剔宋玉毛病,一本正经引经据典,实则不过是词人酣笔豪情,借题发挥而已。他从老渔夫与风浪的搏击中,悟出了做人应当遵循的哲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之气”(指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苏轼这种豪迈的

12、气概,探索人生的精神,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3)一蓑烟雨任平生。品评此句点明了词中所说的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而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什么呢?一个“任”字,见出自若、自信的胸襟。(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品评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阕“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

13、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考点链接豪放派与婉约派人们一般习惯地把宋词划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一、豪放派豪放,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豪放派的宋词,偏于“阳刚”之美。豪放派作品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势豪迈壮阔,感情奔放激烈,笔力刚健遒劲,境界雄奇浑厚,具有阳刚之美,人们多以“骏马秋风冀北”来形容。在审美效果上,令人亢奋、激动、昂扬,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代表作品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豪放派主要词人,北宋有苏轼,南宋有张孝祥、辛弃疾等。二、婉约派婉约,是委婉含蓄之意。婉约派的特点,主

14、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离别之思。婉约派的宋词,偏于“阴柔”之美。比较而言,被视为宋词正宗的是婉约派。婉约派作品多以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为主,最擅长表现离愁别恨的主题。风格婉约清丽、缠绵悱恻,具有阴柔之美,人们多以“杏花春雨江南”来形容。在审美效果上,往往令人怡悦依恋,感叹不已,如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一剪梅等。婉约派主要词人,北宋前期有欧阳修、晏殊、柳永等,北宋后期有秦观、周邦彦等,南北宋之际有李清照等,南宋中叶以后有姜夔等。一、延伸阅读骆驼妈妈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看到这样一幕:无人区里有一只母骆驼带着几只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

15、停下来闻着干燥的沙子。按照常识,旅行者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显然渴坏了,几只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旅行者还发现,小骆驼们紧紧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们走在她的阴影里。终于,它们来到了一个半月池边,它们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可是,池水太浅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池水边上去。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池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二、写法迁移角度一诗歌鉴赏题目: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00字

16、左右。示例阔大的意境,广博的胸襟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主要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并融入词人超旷达观的博大胸怀,营造了一种壮阔优美、极富动感的意境。上片先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景致,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下片动静结合,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作者的描写由静景忽变动景,奇峰突起,极富震撼力,为下文议论和抒发豪情张本。这种雄奇奔放的意境风格在苏轼豪放派词作中极为典

17、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从此极为壮阔、极富动感又极具美感的意境,可以看出作者的深邃思想、博大胸襟、非凡气概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角度二走近苏轼题目:请以“走近苏轼”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300字左右。示例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

18、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

19、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

20、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

21、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22、。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偓佺(wqun)欹枕(q)鸟瞰(kn) 忍俊不禁(jn)B杳杳(yo) 奇葩(b)商榷(qu) 戛然而止(ji)C天籁(li) 熨帖(yn)整饬(sh) 渎于职守(d)D料峭(qio) 僭越(jin)确凿(zo) 时乖命蹇(jin)答案A解析B

23、项“葩”读p。C项“熨”读y,“饬”读ch。D项“峭”读qio。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微寒)欹枕江南烟雨(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B刚道有雌雄(刚才所说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草鞋)C杳杳没孤鸿(遥远迷蒙的样子)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D认得醉翁语(体会到)一点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答案B解析B项刚道:偏说,硬说。3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5分)A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

24、A解析A项属于豪放风格的词;B、C、D三项均属婉约风格的词。4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A此词作于作者贬官杭州时,通过对途中遇雨这一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作者谪居时壮志难伸的郁闷心情。B此词作于作者贬官黄州时,通过对途中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记叙,表现了作者谪居时开阔的胸襟、旷达的性格、闲适的心情。C此词作于作者贬官黄州时,通过对途中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记叙,表现了作者谪居时壮志难伸的郁闷心情。D此词作于作者贬官杭州时,通过对途中遇雨这一件生活小事的记叙,表现了作者谪居时开阔的胸襟、旷达的性格、闲适的心情。答案B解析A项“贬官杭州”错,“壮志难伸的郁闷心情”错。C项

25、“壮志难伸的郁闷心情”错,应为“开阔的胸襟、旷达的性格、闲适的心情”。D项“贬官杭州”错,应为“黄州”。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20分)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1)词的下片重点在于描绘音乐,试分析它是从哪几个层次描绘音乐的。(10分)答:_答案第一层是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第二层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曰“苦含情”;第三层是“遣谁听”,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

26、写的;第四层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使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10分)答:_答案词的上片,作者通过写景,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是衬托弹筝人和声音的。词的下片,作者通过正侧两面描绘音乐的内涵和效果,赞美了艺人的高超技艺。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20分)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1)词的上片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10分)答:_答案上片写钱塘上元的繁华与热闹,为下片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作铺垫(衬托、对比)。(2)下片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赏析。(10分)答:_答案密州的上元,火冷灯稀,天空阴云密布,将要下雪。人们击鼓吹箫,举行社祭,祈求丰年。作者此时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难耐,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