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本的明治维新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
2、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2、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
3、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
4、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5、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金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管。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材料二 自
6、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本明治政
7、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3)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5、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
8、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
9、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一个由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使节团回国后主持朝政,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明治政府重视教育,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设定“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目标,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思想文化界也十分活跃,翻译出版了许多西
10、方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也撰写了一些提倡文明开化,宣传启蒙思想的作品。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质。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
11、,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关于日本哪些重要信息?并概括日本近代化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下列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
12、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材料二的历史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任一种观点的理解。9、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性格规定着近代以来日本的性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1年闰4月27日公布了政体书。这是明治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法令。它根据五条誓文原则,参考了令义解西洋事情(福泽谕吉著)等。
13、规定:“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使政令无出二途之患”,以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太政官(相当于总理大臣)之下,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体现君主和官僚构成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原则。吴廷璆日本史材料二 在统治人民方面,在公布五条御誓文(即五条誓文)的同时,对一般平民公布了五榜揭示。此文规定:要遵守“五伦之道”: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日依田憙家简明日本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建立近代政治体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政治体制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
14、政府在变革社会关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平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双重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存在怎样的“性格”。10、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金额(日元)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 565 0008%大名(1877年)31 412 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 242 7857%神主(1877年)334 0508%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
15、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
16、日本”?1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日本民谣材料二“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日落紫禁城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黄遵宪材料四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
17、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19世
18、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对俄国和日本构成挑战的外部因素及其各自面临的内部挑战。(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俄国的改革相比,日本社会改革的突出特色及其成效。答案1、(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
19、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2、(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2)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侵略朝鲜、中国)3、(1)特点: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2)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 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4、(1)特点: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积极
20、推动(或政府创办官营企业和示范企业);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具有后发优势。原因:推翻幕府统治,扫除了发展障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政府鼓励和扶持资本主义的政策;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本。(2)做法:成立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由直接投资办厂逐渐转向鼓励民间投资。影响: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根据时代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经济。解析: (1)考查近代日本工业化进程,
21、考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明治政府投资设厂、设工部省等,并结合所学英国工业化进程开启的特点,进而概括出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分析日本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原因,需要结合19世纪末的相关历史事件,如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甲午战争等;(2)考查近代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生首先要提取材科有效信息,然后从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政府职能等方面来分析其相同做法;分析其影响,可以从对传统政策的冲击、经济近代化以及社会近代化等角度来分析,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3)可以从明治政府和清政府的共同做法中抽象概括出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5、(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
22、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6、(1)背景:明治政府推翻幕府政权,急需培养新式人才;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考察;明治政府认识到自身文化的落后。(2)内容: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 实质: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7、(1)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
23、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2)成功原因:彻底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较大实权,励精图治;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学习西方时注意结合日本国情,把借鉴与创新相结合。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国际环境宽松。8、(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2)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工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资本主义的人才;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3)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是自上而下完成的。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
24、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兴说: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明治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解析:(1)注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1854年”“神奈川条约”“通商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2)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结合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3)选择一种观点进行阐述,注意要言之有理。9、(1) 措施:政令统一(中央集权);三权分立;废藩置县。 影响: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2) 措施: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25、保留封建统治原则。 影响:平民享有政治权的同时,也受到了严格限制(3)性格:开放性与封闭(保守)性并存解析:(1)第一问,有关日本近代的措施可以依据材料中的“规定:“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表明政令统一,结束了日本的分裂割据状态;“太政官之下,设议政、行政、刑法三官”表明三权分立,表明日本不再是君主专制制度。这些措施都是近代化的政治上的表现。(2)日本明治维新对社会关系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人的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信仰等方面来进行改革的。这个点可以依据材料中的内容及教材的内容来逐一分析。“严禁结党、强诉”表明维新政策中对人与人关系的一个规定,也是社会关系变化的一个表现。(3)第三问,材料中的
26、“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以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表明明治维新的政策具有封建闭性,是为日本的民族特色而制定的;“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又表明日本的新政策又具有西方的近代特色,所以又具有开放性。10、(1) 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 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构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对外扩张,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 告别了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
27、洲资本主义强国。 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影响和措施。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构想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是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第3问“告别了旧日本”根据明治维新的措施和积极影响回答,“尚未达到新日本”根据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回答。11、(1)背景:外来侵略加深民族危机; (2)领域:经济领域、教育领域; (3)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且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4) 原
28、因:急于求成,未能平衡各方利益。 问题:改革可以借鉴别国经验,但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改革应循序渐进,考虑多方利益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第1问,根据材料一“上喜选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和材料二信息“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可知当时两国变法之前都面临着外族的入侵。第2问,根据材料三“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可以总结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改革更为推崇。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可以总结出本题答案。第4问,根据材料信息“戊戌变政,首在裁官失职失业
29、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第二小问可以从改革应注意结合国情和多方面利益综合考虑等角度作答即可。12、 (1) 外部因素:工业文明的挑战及冲击。 内部因素:俄国:农奴制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日本:幕府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面临全面的危机(2) 特色: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基础上进行;“脱亚入欧”。 成效: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解析: (1)该问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打败;而日本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国都面临着工业文明的挑战即冲击。就内部因素而言,俄国的农奴制阻碍社会的进步;日本的幕府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2)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俄国改革是在沙皇政府主持下,废除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明治维新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基础上进行;“脱亚入欧”。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