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质量评估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字母a对应的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k在南美洲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海陆分布C洋流D地形3若t遭到破坏,当地()水循环更加活跃生物多样性减少,载畜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严重风力侵蚀减弱,流水地貌广布ABCD解析:第1题,字母a位于热带、干燥度小,应该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
2、林气候区,故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第2题,图中k是温带荒漠带,应该位于南美洲南部的大陆东岸,即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坡所致。第3题,图中t为温带草原带,若草原被破坏,易出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载畜量下降等现象。植被遭到破坏,气候会更干旱,水循环、流水作用会更弱。答案:1.C2.D3.C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4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
3、温为30 ,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 ,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5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论正确的是()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解析: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谷区中并没看出什么地热活动,排除A;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B不对;南极洲夏季时,昼长较长,阳光透过冰层,使下面的水升温,加上冰层的阻挡作用,
4、形成温室效应,水温较高,C对;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不能说明水温高,排除D。第5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A错;该地区气候干燥,没有冰雪覆盖,冰蚀作用不明显,B错;7月份为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冰层较厚,不易看到“血瀑布”现象,C错;由于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故可能有风成沙丘分布,D对。答案:4.C5.D古湖泊是历史上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因注入河流水体的
5、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67题。6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7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A古湖泊面积增大B古湖泊距海渐近C河流流程加长D河流流速减缓解析:第6题,古湖泊位于现在的莱州湾南部海岸线以南,而古湖泊本就是原来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而成的,说明原来的海岸线在古湖泊附近,因此可判断海岸线总体向北推进。第7题,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使得古湖泊距海渐远,B错误;不断有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古湖
6、泊,泥沙淤积使得古湖泊面积逐步变小直至消失,A错误;因为海岸线向北推进,河流由南部的源头北流入海,其流程加长,C正确;河流的流速不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D错误。答案:6.A7.C8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选A由图可以看出,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的影响,夏季到地势高的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称为夏牧场;冬季到地势较低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放牧,称为冬牧场,故选A。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
7、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911题。9琵拉大沙丘东侧的森林为()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10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11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9题,依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10题,该沙丘向内陆移动,
8、即由西向东移动,与该处的盛行西风风向一致,故A正确。第11题,该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但现在出现了沙丘,为温带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答案:9.A10.A11.C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1213题。12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13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解析:第12题,图示南部地区
9、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故选C。第13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故选A。答案:12.C13.A第37届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于2015年1月5日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发车,1月18日在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收车,途经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三国。读2015年达喀尔拉力赛线路图,回答1415题。14有关赛程从玻利维亚进入智利时看到的沙丘景观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水热因素引起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所致B热量因素引起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所致C水分因素引起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所致D洋流和地形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15此次比赛途经三国,
10、整个赛程中参赛选手先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地冰川、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草原和沼泽、山地冰川、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冰川、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D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冰川、热带荒漠、热带雨林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读出从玻利维亚进入智利时看到的沙丘位于17S附近,根据地带性规律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受秘鲁寒流和山地的阻挡,该地形成了热带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故选D。第15题,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在出发时看到亚热带草原景观,翻过安第斯山时可看到沼泽、山地冰川,在智利境内可看到热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故选B。答案
11、:14.D15.B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618题。16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AaBbCcDd17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A蒸发量小,湿度大B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C降水量多,湿度大D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18关于图示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解析:第16题,图示为新疆某山地,由图可知其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北坡水分条件好,有森林存在,所以森林带应分布在北坡降水最多处即b处。第17题,b处有森林带分布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好,即降水多、湿度大,利于山地针叶林带生
12、存。第18题,该山地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所以雪线低于南坡。天山山麓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以温带荒漠为主。南坡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带谱少。该山海拔高,有终年积雪,高山的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答案:16.B17.C18.A(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高考考前浏览题)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弯曲如新月,碧绿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读下图,回答1920题。19月牙泉这一沙漠奇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0造
13、成上述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地形C水源D洋流解析:第19题,据材料可知,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按地带性规律应属于荒漠带。由图示信息可知,月牙泉是古河道的一部分,后来河道迁移,这段古河道由于地势低洼,又有充足的地下水补给,积水成月牙泉,千年不干,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故选D。第2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即因局部水分条件的差异产生的。故选C。答案:19.D20.C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性强,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生长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该区域年平均气
14、温为0.4 ,年降水量500 mm左右,夏季开花季节最适宜光合作用的叶片温度为15 18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枯萎,甚至死亡。据此完成2123题。21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高山针叶林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22垫状点地梅生长季节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优点的原因是()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内,补充水分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大风时,枝叶背面难受影响,仍较暖和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积雪覆盖,积雪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ABCD23调查发现,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相比,山坡相对平坦的4 5004 750米处分布很少,其
15、原因可能是()A大气温度较低B大气降水较多C地面光照较差D地面风力较小解析:第2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米附近喜光性强,具有抗旱、抗寒和抗大风的优点。因此与之相伴随的植被,应该也适应海拔4 900米附近的地理环境,首先这里水分条件较好,不可能为高寒荒漠带,B错误;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风力较大,不可能发育森林带,C、D错误;高山草甸带,耐寒,耐大风,比较适合该地理环境,A正确。故答案选A。第22题,生物的特征要与区域整体的地理环境特征相一致,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植物贴伏于地面,枝叶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因此在该地大风时,枝叶由于紧贴地面,背面难受影响,仍较
16、暖和,而且由于结构致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因此具有抗风的作用;当该地降大雪时,积雪覆盖植被,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强,枝叶温度高,积雪融化时,融水渗入垫状物内,可以补充水分,具有抗旱的作用;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影响极小,具有抗寒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正确,故答案选D项。第23题,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海拔4 900米附近,该山坡4 5004 750米处海拔相对低,大气温度相对较高,A错误;“降水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死亡,并加速其叶子枯萎”,说明垫状植物对水的要求较高,而4 5004 750米垫状植物分布比4 900少,所以它的降水应该比较少,B错误;“具有很强的喜光性”,4 5004 750
17、米处垫状点地梅具有分布较少,说明该地有可能光照差,C正确;垫状点地梅抗大风的优点,因此风力较小不是影响该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答案:21.A22.D23.C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5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
18、冰雪下移快解析:第24题,根据材料,雪线高度与区域的气温相关,区域气温越高,雪线高度越高,区域气温低,雪线高度低。所以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C对。第25题,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读图可以看到,梅里雪山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所以该山雪线相对较低,A对、C错;纬度低,气温比较高,雪线应较高,B错;山坡陡,冰雪下移快,雪线高,D错。答案:24.C25.A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1220年,道教领袖丘处机西行途经张家口的野狐岭时,叹曰:“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
19、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下图为华北部分地区示意图。(1)分别说出丘处机登高之地南、北的自然带名称。(4分)(2)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张家口以北地区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6分)解析:第(1)题,丘处机登高之地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植被带为温带草原带。第(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地下水位的下降和蒸发的增强,会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上蒸发强烈,会导致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答案:(1)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温带草原带。(2)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
20、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其神秘的色彩吸引了许多富有探险精神的驴友。材料二:图1为驴友手绘雅鲁藏布大峡谷简图,图2为南迦巴瓦峰南北坡的垂直带谱图,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带来的环境变化图。(1)驴友们发现在峡谷两侧有古海洋生物化石。试分析古海洋生物化石存在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原因。(4分)(2)南迦巴瓦峰垂直带谱中,甲地的植被为_,南北坡垂直带谱的差异,说明了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地的_、_密切相关。(6分)(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4分)解
21、析:第(1)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化石的出现说明该处原是古海洋环境,现在是山脉,说明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第(2)题,甲地下面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上面为阔叶林,该处则应为常绿阔叶林;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地的纬度与海拔有关。第(3)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影响,一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同时一区域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此处气候、植被及动物、土壤等都会产生影响。答案:(1)古海洋生物化石先形成于沉积岩中,后受到地壳抬升作用。(2)常绿阔叶林纬度海拔(3)地壳隆起,地势抬高;气候变冷、干燥;多冰川、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耐寒的
22、食草动物为主。28(2019东莞模拟)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8分)(2)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2分)(3)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4分)解析:(1)从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分析。(2)B处为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两处都为热带雨林带,一处是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一处是在信风的迎风坡和暖流的影响下形成。答案:(1)A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昼夜温差大,物
23、理风化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因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肥力不足。(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3)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处主要受信风的迎风坡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9下图示意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对比规弄山南坡和大瑶山南坡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出什么规律?(4分)(2)从热量条件上解释大明山东坡与西坡垂直气候带谱分布差异。(4分)(3)总结三座山地植被类型分布的相似
24、之处。(4分)解析:第(1)题,通过图示注记可知两山纬度位置相似,大瑶山距离海洋更近;通过图示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同一类带谱宽度和海拔差异。第(2)题,结合大明山图示带谱和位置分布,调用季风气候知识分析带谱分布差异。第(3)题,从图示气候类型注记和分布位置,可推知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和垂直变化。答案:(1)在相似纬度上,从沿海向内陆,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同类气候类型的海拔分布高度下限逐渐升高,垂直带谱宽度也略有增加。(2)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同等热量(温度)分布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气候带海拔东坡较低,西坡较高。(3)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种类和密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