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67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提出:“然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这说明了日本(B)A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东三省 B侵略计划中东三省的地位重要C侵占东三省是为打击美国 D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性质不同解析:东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方针政策而召开的重要决策会议,主要是讨论侵略中国的总方针,并非仅是东三省,故A项错误;东方会议是日本决定加紧推行侵华的大陆政策的关键性会议,材料中强调“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三省”表明地位重要,故B项正确

2、;为打击美国,与材料中“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不符,故C项错误;性质都是侵华,故D项错误。21940年8月,日本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拟将日本与伪满洲国、中国建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2005年,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明确提出:“东亚共同体必须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必须以增大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两次主张均反映出日本(A)A要主导地区政治经济秩序 B主张东亚经济共赢共同体C谋求全球政治经济的霸权 D最早提议亚太区域的合作解析:两次主张都凸显出日本在该计划中的领导地位,是要主导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日本“

3、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是为了实现对东亚的侵略控制,与经济共赢无关,故B项错误;两次主张均反映出日本谋求东亚政治经济的霸权,故C项错误;材料2005年日本提出亚太区域的合作,但没有体现出最早,故D项错误。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之于外者。”对此国民政府(C)A开始对中共红军全力围剿 B放弃对日军的抵抗行为C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 D派遣张学良到西安剿共解析:国民政府开始对中共红军全力围剿出现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故A项错误;1932年“一二八”事件,国民政府实行抵抗日军进攻上海,故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调停的希望放在国际联盟处,请求按国际法制

4、裁日本,故C项正确;派遣张学良到西安剿共是在1935年,故D项错误。41933年2月,国联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该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由此可以看出该报告书(B)A宣传了国际化联合的宗旨 B体现了对中日问题的干预C表达了对中国主权的尊重 D取消了日本在满洲的特权解析:根据题目中“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违背了国际化联合的宗旨,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相符,故正确;根据

5、题目中“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足以表达题目中“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故错误。5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领导人来自全国各地。如抗联创始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是广东人,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是河南人,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是云南人,第二路军政委赵尚志是热河人,第三路军政委冯仲云是江苏人,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是四川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A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 B日本侵略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救亡运动高涨 D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由自发

6、到自觉解析:根据材料中当时东北的抗日联军的总指挥和军政委等都是中共党员,说明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故A项正确;材料中日本侵略仅限于东北地区,并未促使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中共统一战场政策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共对东北抗日的领导,不是自发性的,故D项错误。6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B)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

7、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解析:本题要求概括三则材料中蕴含的共同历史主题。三则材料的信息中,都体现不出国民政府抗战的坚决性,故A项错误;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不属于国民党,故C项说法片面;D项只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也不是对三则材料的全面概括。三则材料中都要求反对日本侵略,反映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故B项正确。7中共的某份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然而有些人“数年以来,以不抵抗政策出卖我领土,以攘外必先安内武断宣传来进行内战和压迫一切反帝运动”。这份宣言最

8、有可能出现在(B)A九一八事变前后 B华北事变前后C西安事变期间 D七七事变以后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词“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数年以来,以不抵抗政策出卖我领土,以攘外必先安内武断宣传来进行内战和压迫一切反帝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生死存亡的关头!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仍然坚持“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故B项正确;“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政策,故A项错误;1936年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故C项错误;1937年

9、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随后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此后不久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故D项错误。81937年9月3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是持久战,在得最后胜利,非争一时一地之得失,小胜不足喜,小败不足忧,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材料从侧面反映出(C)A陈诚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B因淞沪会战的失败认识到持久战必要性C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处于劣势 D国民政府早已做好了进行持久战的准备解析:据所学,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的失败是1

10、937年11月,故B项错误;据材料“此次抗战是持久战,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可知,在抗日战争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接连败退,这从侧面反映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处于弱势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民党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而未涉及国民政府进行持久战的准备,故D项错误。9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C)A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 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

11、法西斯力量的信心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析:“全面扭转了”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长沙会战的胜利极大提振了国人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胜利的信心,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D项错误。10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天津)浦(南京浦口)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范围,采取了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发动了某会战。该会战(D)A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D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

12、武汉的速度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A项指的是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共进行的抗战活动,排除;该会战是由国民政府组织发动来对抗日军的,有利于沿海地区民族工业内迁,排除B项;C项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影响,排除C项;1938年初,国民党军队发动徐州会战,并坚守徐州地区达5个月之久,牵制了侵华日军南下的速度,为国民党部队在武汉的集结和布防赢得了时间,故答案选D项。11从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A)A革命对象的变化 B革命力量的变化C革命道路的变化 D革命前途的变化解析:从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映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

13、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革命对象也由国民党的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12下表是1941年陕甘宁边区十五县县级女参议员统计表(局部),且她们来自工人、贫农、中农、小资产阶级,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无党派人士。据此可知(A)县名女参议员数占全体百分比县名女参议员数占全体百分比延安1822%固临39%赤水814%淳耀49%鄜县914%靖边67%同宜耀310%庆阳56%盐池49%安塞45%A.三三制的民主原则得到了较好贯彻 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望得到了提升C社会各阶层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边区农民的抗战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陕甘宁边区”

14、“她们来自工人、贫农、中农、小资产阶级,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无党派人士”,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为了最大限度团结抗日力量实行三三制原则,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无党派人士”,共产党员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边区女议员的身份来源,不能体现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她们来自工人、贫农、中农、小资产阶级”,农民仅是其中一部分,故D项错误。13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15、(B)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解析:时间是1938年5月,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的9月,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所以毛泽东是号召动员和组织好民众,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动力是民众,而没有强调持久抗战,故C项错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的失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把分散的力量逐渐统一起来,为着实现民族团结,建立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斗争。”这一论

16、述(B)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指出了未来国家建设的正确方向C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解析:由材料“把分散的力量逐渐统一起来,为着实现民族团结,建立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斗争”可知,抗战胜利后国家建设的设想,故选B项;材料强调抗日战争即将胜利而非开始,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排除C项;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D项。15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A)A

17、战略进攻 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知这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16“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D)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第一种梦想是民族独立,第二种梦想则是民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尚未取得民族独

18、立,更不用说民主了,故A、B、C三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人民希望和平与民主,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故D项正确。17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上映。故事讲述了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D)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解析: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时间不

19、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是在1947年,故B、C两项错误;1949年1月三大战役即将结束,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故D项正确。18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B)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解析: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0、,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前者的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19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B)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 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党工作重心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

21、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可知,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党依旧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这执行的依旧是一条新民主主义的路线,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得知,在这一时期党尚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且题干中根本没有对工业化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故D项错误。20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

22、运动,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总指挥部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A1处 B2处 C3处 D4处解析: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没有领导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没有彻底消灭北洋军阀;抗日战争中延安是敌后抗战的总指挥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不是三大战役胜利。故有四处错误,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

23、精神。北伐军誓词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三: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6分)(2)据材料二,指出

24、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6分)答案:(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

25、“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第(2)题,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广大农民不了解“苏维埃”的含义,这个名字本身是照搬苏俄模式的结果;第二小问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史实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第(3)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军民要齐心”“全国都响应”等信息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回答。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现在的

26、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共三大材料二:本党应经常不断地对工人及一般劳动民众解释,中国人民要全面战胜帝国主义,只有推翻统治阶级,才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1928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材料三: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材料四: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喘息的机会,使已经受伤的野兽养好创伤,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1949年毛泽东将革命进行

27、到底(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决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8分)(2)材料二所要推翻的“统治阶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推翻它?(4分)(3)材料三指什么事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5分)(4)材料四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布的?(3分)答案:(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需与国民党合作;当时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两党实行党内合作。(2)南京国民政府。它镇压革命,屠杀人民,导致国民革命失败。(3)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全民族抗战形成,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4)此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基本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