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落实读译、背诵。2、 熟练掌握文言文语法现象,提高整体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文言虚词:以、与、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译读 背诵第二课时一、 课堂抽查(10分钟)查漏补缺、随手记录二、达标检测【课内部分】:1、虚词【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与】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
2、国论)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且】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2、分别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至于颠覆 可谓智力孤危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 (2)
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义不赂秦 (4)李牧连却之(5)始速祸焉 (6)礼天下之奇才4、翻译下列句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课外部分】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愈寒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怎么)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1.解释加点词语:子与我衣 与: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 若夫欲利人之心 利: 2.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三、反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