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2267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3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的:1、 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及驳论文相关知识。2、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3、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知识链接:1、 文体知识: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驳论点:确定被反驳论点的虚假性。驳论据:通过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来确定其论题不能成立。驳论证:通过指出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来确定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 2、文本知识: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3、文章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4、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

3、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内容摘记阅读知识链接,默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慨( )叹 诓( )骗 诬( )蔑 脊( )梁 搽( ) 拐弯抹( )角 前仆( )后继2、解释下列词语。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舍身求法: 地大物博: 3、本文揭示对方什么错误的论点,有哪些论据?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4、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有什么依据?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

4、,看看同学们的答案是否已订正?如果没有,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起订正过来,如已订正且完成良好,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给他点个大大的“赞”吧。内容二:请组长组织组员探讨:按树靶子,打靶子,立旗帜,证观点,作结论逐层推进的论证思路,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可结合自主学习部分3、4题的回答进行思考)。内容三:组长组织组员细读课文,或者由组员自主选择本文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感触最深的理由是什么?(请不要吝惜你的分享,与组员们用你们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吧。)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组长组织组员:花2分钟回顾自主学习部分所学生字词,花2分钟听写,

5、再花1分钟订正错别字。任务二:填空1、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_和_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_文。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_、_和 _三种,本文以批驳_为突破口,采取_和_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模块四:当堂训练1、下列书写完全无误的一组词是( ) A祈祷 前仆后继 一味 怀古丧今 B家谱 不足为踞 光耀 地大物博 C既然 埋头苦干 抹杀 舍身求法 D袒护 求神拜佛 倘若 希望邈茫2、文章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运用_ _ 修辞,作用:_ _ 。3、文章紧扣标题,多次出现了“中国人”这个词语,请同学们分析这六个“中国人”指代的对象是否一样呢?它们分别指代了哪些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 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 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 )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 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4、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第2段在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是_ _ 第5段在表达和结构上的作用是_ _ 第6段中“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句在结构上有_ _ _ 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