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1956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语文:边塞诗教学 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典诗歌分类边塞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归纳特征(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2)风格雄壮豪迈(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4)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5)情感主旨: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

2、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夜

3、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两句写景有何特色?有何作用?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的形式来写景,用了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先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再从仰望的角度来写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上下交映,只见整个大漠一片白茫茫,令人顿觉冷嗖嗖。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答案】(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巩固作业:要求抄题在笔记本上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