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3.15今生今世的证据 课件(苏教版必修一)作者简介 刘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东西,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等。名人眼中的刘亮程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林贤治在这片垃圾遍地、精神腐败、互相复制的沙漠上,谈到农民刘亮程的这组散文,真有来到绿洲的喜悦和
2、安慰。李锐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李锐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净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李陀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蒋子丹助学链接今生今世的证据作为一篇同样书写故乡的散文,感性抒情明显减弱,
3、取而代之的对这种思乡之情产生的深沉而理智的思索。这其中有对人与故乡深层关系的探究,更有对故乡意义的终极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生本身是个悲剧,是虚无的,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一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1.纵观全文,说说刘亮程这篇有关故乡的散文与一般的思乡散文有何不同?【解读探究】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本文主题时,要关注文中有关故乡的场景描写,多处表达强烈感情的问句,尤其最后一段“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答案:1.本文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将感情深藏不露;没有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
4、情,而是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难得的对乡村、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对乡村日常生活意义的发掘以及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两种文明之间冲突的反思。概括作品主题“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中心意思,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概括”一是归拢并使之有条理,二是概括具体内容。概括作品主题就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所
5、谓“观点”,就是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见解、主张;所谓“态度”,就是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等。在散文作品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一般都是暗含在叙述、描写和间接抒情之中的。记人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爱憎、褒贬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事件本身的肯定否定来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写景的文章往往通过对所写景物的赞美或者厌恶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在小说作品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一般都蕴含在典型人物的刻画、典型环境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叙述中。目标二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2.典型的场景描写往往能揭示背景,凸显中心。试简析本文的场景描写。【解读探究
6、】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情感、意义及过去的生活,特别是“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都是抽象的、无法把握的,它们只有通过具体的物、具体的场景才能表现出来。找出文中的场景描写,然后再分析这些描写中浸透的作者的感情。答案:文中场景描写有,“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等等。这些对物的记忆显然是人感觉的延伸,浸透了作者寻找曾经生活的证据的个人化感觉。目标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3.在文中作者为什么反复说
7、自己走的时候“不懂得”“不知道”?【解读探究】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体会“不懂得”“不知道”的含义,就要从文章找出“不懂得”“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分析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所表达的作者感情就是这两个词要表达的含义。答案:许多事理总是要经过人生历练和心灵思考才会明白,等到明白时,时间的流水已经带走了许多的东西,所以人生常有遗憾。在文中作者反复说自己走的时候“不懂得”“不知道”意在强调对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乡土之情的遗憾和懊悔,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说给你的话日记、用过的物品、老照片、故居、传家宝、爸妈用孩子的胎毛做的笔或印有孩子出生脚印的泥塑、重要纪念日的精彩录相等都可以作
8、为人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曾经经历的物之所以常常是人怀念的对象,说穿了,怀念的并不是物本身,而是怀念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自己过去的时间与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否定了或忽视了这曾经之物,必然意味着对自己生命的怀疑。写作迁移【文本回顾】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对场景细腻的描写,这种描写是浸透了作者的感觉的,它表明,物与场景总是个人化的,是人感觉的延伸,它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知识卡片场景描写 场景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以人物的活动或自然和景观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常见的有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文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点明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突出文章主题。【小试牛刀】从你学过的文章中找出场景描写的段落,并分析其作用。答案:略。人文精神 故乡,跟经度纬度无关,跟土地肥瘠无关,跟贫富无关,跟人口多少无关。它只跟人的心灵相关,跟人的精神相关,是远离之后难于割舍的眷恋,是五步一回头的伤感,是对韶华不再生命流逝的慨叹,是追怀往事的怅惘。故乡是心灵的寄寓之所,是精神的栖居之地。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道破败的土墙,一块巴掌大的泥皮,泥皮上的烟垢与灰这些都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