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1364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方案章节:必修二 课时:4课时 备课人:黄树碧 二次备课人:课题名称游褒禅山记三维目标1. 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了解文言虚词“其”“以”“而”的不同用法。重点目标文言文的背诵以及文言知识的总结。难点目标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思想和态度。导入示标“记”是一种文体。分为四类: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记:本文属于游记。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

2、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梳理课文的基础知识导学:1、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2、提出字词上的重难点与同学讨论导做: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同学相互进行解读,教师释疑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是 阳:山南水北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判断句)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判断句)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问其深 形名, 深度则其好

3、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于是予有叹 对于/这件事.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名词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动词非常之观 不平常 / 景观,名词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于人为可讥 对于/是,算得上,动词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介词结构后置句)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世之谬其传弄错, 使错,使动用法而莫能名者 没有人 / 名动,识

4、其本名何可胜道也哉 尽,完 / 说,动词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的原因 , 求学的人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学做思二: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路及写作目的导学:1、找出作者游览的顺序2、把握作者思路及写作目的导做:1、请一个学生介绍作者游览顺序,理清写作思路2、讨论写作主旨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行文顺序: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学生展示及点拨: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山之_名_、山之_寺_、山之_洞 _、山之_碑 。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5、?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为什么说“华( )山”是“音谬”?汉字最初只有“华” hu字,无“花”字,后来有了“花”字,“花”“华”分家,“华”才读“hu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 ”志志向(决定作用)力力量(能力、毅力)物外物(辅助条件)结论: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自然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五)、第五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导思:作者把游山和治学这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能根据文中原话或提炼进行回答吗?达标检测反思总结1.知识建构2.能力提高3.课堂体验课后练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