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公子列传司马迁魏公子列传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课文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二部分(23):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第三部分(47):具体叙写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第四部分(8):写信陵君归其军于魏而自留赵。2.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内容。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和文言资料,梳理并积累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汇报交流(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
2、“坐”通“座”)2.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4.辞决而行(“决”通“诀”)(二)古今异义1.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留军壁邺(营垒,引申为“驻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袖里藏着)2.形容词作动词不敢以其高贵骄士(傲慢地对待。)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高洁;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为能急人之困(为着急;为动用法)公子怪之(感到奇怪;意动用法)3.动词的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使跟随)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侯
3、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四)一词多义1.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今公子故过之(特意)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所以)2.引公子引车入市(率领)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掉转)为公子先引(引路、先导)3.就乃谢客就车(登上)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砺则利而(靠近、接近)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走向)4.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旦暮且下(攻下,打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5.辞辞决而行(辞别)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近日奉辞伐罪(命令)6.存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却秦存赵(保存)道之
4、所存,师之所存(存在)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思念)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7.数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多次)请数公子行日(计算)8.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连词,表并列)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连词,表假设)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连词,表转折)9.且吾攻赵旦暮且下(将要)且公子纵轻胜(况且)10.为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使为难)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如姬为公子泣(对)11.过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访问)行过夷门,见侯生(经过)12、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在,介词)实持两端以观望(而,连词)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连
5、词)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因,介词)13.无士无贤不肖(无论)独子无兄弟,归养(没有)(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1)欲以(之)观公子;(2)遍赞(于)宾客(3)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4)可使(之)击之2.倒装句:(1)请救于魏 (2)何功之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3.判断句(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侯嬴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小儿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弟。4.被动句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侯嬴(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文本研习合作探究1、窃符救赵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发生在秦围邯郸,魏王派救兵但又持观望态度,公子
6、数请而又不听。于是他决计以客与赵俱死。2、侯嬴献了个什么计?请具体阐述。“窃符救赵”的故事最终结果如何?请如姬窃符,让朱亥随行,必要时椎杀晋鄙却秦,存赵。侯生北乡自刭。3、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第一,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第二,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
7、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4、谈谈侯生的性格特点。老谋深算、料事如神、谋事周密、英明果断、一诺千金、忠心不二5、谈谈信陵君的性格特点。不畏强暴、扶助弱小、急人之难知人善任、虚心谦恭、善纳人言仁慈宽厚、知错能改,从谏如流6、课文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是司马迁的一种理想道德。他歌颂那些忠于知己、能为知己者奋勇牺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旧交,甚至落井下石,卖友求荣的败类。在此,他所正面歌颂的人物大都具有忠于知己,为知己尽心效力,甚至在紧要关头能为知己奋勇献身的特点。在封建社会里,士能如此,不失为一种美德,是值得称颂的。但是,这
8、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信条,是一种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处世哲学,尽管侯嬴、朱亥与信陵君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但本质上他们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主子与奴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所以统治者与士的关系只能是“知”与“被知”、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某些士人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赏识之后便踌躇满志,把统治者视为知己,表示要为知己者用,甚至为知己者死,无非是要报知遇之恩,尽力效忠而已。拓展延伸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A.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B.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C.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积累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别三日,当令刮目相看本文小结这篇文章着重叙写了信陵君交结侯嬴和窃符救赵两件事,高度赞扬了他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明朝人茅坤曾称赞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